[罗大佑]首页/面对大佑/歌谣是让人越活越有意思的文化 |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
音乐,像人类其他所有的文化一样,是人情感经过感受与思考之后的产物。 如果我们用回溯的方式,我们是可以从音乐内去探讨出某一个时代的某个特定地区内的人们的精神活动大致上是怎么回事的。比如《青蚵嫂》、《长城谣》、《在银色的月光下》之类的歌,除了歌词本身的具象意义之外,更重要的可能是旋律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情感的芬芳。而这种芬芳是任何历史资料都不可能给你的。 其他所有的文化,全都一样。一只碗的意义,可能不只用来盛饭添汤。 透过这些不同的文化,其实是会使现在活着的人更谦卑一点的。因为你不只是活在你的空间,你的时代——你更活在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垂直与水平的交错点,而这交错点竟然是可以移动的! 透过所有前人留下来的文化。 这使得人类会越活越有意思,因为这样的文化遗产只有越来越多。想想看,这样的东西在面对科技文明越来越难抗拒的今日,拥有多么重要的功能。 你的手表是数位的吗﹖那么,它需不需要每天上发条﹖任何熟悉那种拇指与食指相搓时「ㄍㄧ,ㄍㄧ,ㄍㄧ」的轻微震颤的人极可能都熟悉姚苏蓉或青山的声音﹔紫薇或文夏的声音﹔周璇或白光的声音。而若熟悉这些声音,则你对反共抗俄、对诸葛四郎、对卡其制服或三轮车应该不会太陌生。于是,忽然间你会特别清楚为什么你和那些听王杰或赵传的歌的人会是如何不一样的。他们打着电动玩具的手上极可能戴着那个数位表。 在盛饭添汤之外,找出一只碗可能会有的其他意义是翁嘉铭这样的文化评论者的工作。不论他写国剧,写音乐,写眷村或写电动玩具,他都是在帮他自己以及大家找出这些不同的文化在我们的时代可能应该有的位置——在我们被那些五光十色的媒体困惑时或是在这些短命或长命的文化被我们忘记之前。 翁嘉铭要出书了,很为他高兴。因为这样的工作是有专业化的必要的——客串性的评论者往往只会把事情搞得更迷糊或更糟。这样的工作更需要极强烈的公正性——比如被他评论过的我来写这样的一篇序时,便要极小心的不使人们被引发「互相吹捧」的猜疑。但专业是有专业的绝对好处的,同时也是台湾目前必须将评论制度予以更加强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走过的路程。 如果你用拇指与食指来搓一搓,而手上没有戴那个需要上发条的手表时,你曾发现这个动作和数钞票是一模一样的。是的,后来这个文化不但没有被时代淘汰,而反而历久弥新,颠扑不破。那么,就让我们希望可以多卖几本书,使这样的行业受到更多的注意与尊重,藉此在帮助重整整个那么多妥协的文化环境的同时,找到一个大家都可以满意的比较不妥协的方式。 而我就将这篇文字稿当作这本书的序了。 (为翁嘉铭著《从罗大佑到崔健》一书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