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首页/精彩乐评/恋曲二○○○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s
t
o
n
e
s
t
a
r

 

怀旧和理想,总是深深地唤醒着折磨后告别了很多人的年青时代。可能我们的热血中的一部分是和罗大佑有关的,然而那样一个“从今后姑娘我将在梦里早晚也想一想你”的年代早已远去了,而一个人不再“黑夜中看着你消失在无尽的夜恨不能陪在你的身边”那般敏感注定是一种悲哀,纯真的誓言似乎被另一个遗忘纯真的时代推远了。那些浸没在闪亮的日子里听罗大佑的歌,肯定是要挽着恋人的手臂扑向那永不褪色的心中的神话圣坛的。而当背弃来得那样容易,所有“我们不能了解的事”变得那样容易了解。比我们小上四、五岁的人是不会在“池塘边上的榕树上”唱童年的,所以,他们是不了解这种情怀的。

青春永远被认为是美丽而又残酷的。罗大佑在一个不很合时宜但又很合商业逻辑的日子来开演唱会,我们或许不能评判如今的罗大佑已改变了多少,但属于他的那个时代早已告别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坚持与信仰或许是渺小的,但每一种舍弃诺言与初衷的背叛该是可悲的。罗大佑本人曾经如此写道“真正受过伤的人,才知道疤痕也有生命”。但他已不来自“鹿港小镇”。

回忆昨天,永远是些琐碎的镜头定格,几个陌生而又熟悉想起而又逐渐淡忘的人,几件分不清快乐还是痛苦幸福还是悲伤后所发生的事,几首曾经与我们一起成长让我们相信爱情代表永恒的歌。而回忆永远也只能是回忆,没有人能回到昨天了,在回忆与被回忆之间徘徊,我们选择了前者,在选择和被选择之间徘徊,我们也选择了前者。生命就是这样的,当你有了牵挂有了怀念,也就有了洒脱和遗忘。罗大佑该是那个时代里最能道出挣扎与希冀的心声的。即使是早期的恋曲也是充满了很深处的悲哀。“什么都可以抛弃,什么也不能忘记”。可以说人总是在最不明白的时候将最珍贵的东西抛弃了。大概告别昨天总要不愿离去地流泪的,所以不管走得有多远都能回头眺望昨天的人是幸福和勇敢的。

我相信一个有过升华的人才会懂得生命的原则。而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才有决心和现实保持应该保持的距离。罗大佑在全盛时代其震撼人的是人文关怀的多过风花雪月的.甚至在他早期的恋曲中也埋伏着不可遏制的忧虑。他的批评他的寻求使他的“黑色时期”至今都是一个中国人呼唤光明呼唤人性的标志.当这种沉重感压在这一代人的心头,终于因为无奈而变为逃脱时,罗大佑终于在舞台上将“青春舞曲”作为了“黑色时期”最后的纪念品。他远走了他乡,也远走了一个即将升到半空而破灭的理想。

所有的改变都是有理想的,但所有的飘泊都是没有理由的。如果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华人的文化历程作个比较,你就会发现罗大佑是那个时代很多人不可克服的情结。八十年代的年青人不会以物质贫穷为耻辱而是相反,那时的恋情也是在禁锢后和雨后阳光下生长的小草一样自然。那时候听歌很简单,因为那时候的很多都很简单。

当他来到我们身边,其实经历了“青色”、“黑色”、“黄色”、“彩色”时期的罗大佑在浪迹天涯后已变得十分“透明”了,他抗争的姿态也是昨天属于青春的事了。不知道罗大佑站在内地的舞台上给真正需要精神力量的人什么。显然除了那个昨天的神话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