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睹神 [打印本页]

作者: 一丛陶令    时间: 2006-8-29 09:42     标题: [原创]睹神

    昨晚,《同一首歌》来本市。
    看《同一首歌》本无稀奇,但是,我看到了罗大佑。
    记得曾经有过一位朋友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他以为他这一生都听不到柏林爱乐了。于是在某一天晚上,他坐在了一个剧院里听到了柏林爱乐。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还能够有幸见到罗大佑吗?
    是晚,晚会上有人打出这样的一幅牌子:罗大佑,音乐教父。
    其实晚会的节目单我是早就拿到手的,十大巨星,黎明,张信哲,费玉清,童安格,陈慧娴,还有蔡琴。这些都是实力派的歌手,没有一位是招摇不堪入目的,全都以端庄的舞台形象和独具特色的歌喉令世人传唱和铭记。但是,我一直好象就忽视了罗大佑也是这一台晚会的一员。更或者因为有的时候梦境因为过于遥远而令人不敢相信那是真实的吧?
    我是幸运的,因为在我们成年之初的年代,正处于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时代,我们有幸聆听目睹了那么多与那么好的艺术作品。而罗大佑就以一种近乎于神的角色时常缓解我们心里青春的困惑慰藉着我们年轻而易感的心灵。
    再到后来,我对于流行乐坛以一种空茫的状态去面对它。它不再有能力进入一个中年人的视听范围内,这不知是我已经老的原因还是它的魅力日渐衰落。
    昨晚,黎明第一个出场,那个被称作天王的人。然后就童安格等人。这里要说的是陈慧娴,曾经在几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因为各方面的极度疲惫而独自走在路上。打开收音机,正是省交管网的夜间音乐时间,所以我听到了陈慧娴的这首《千千厥歌》。我已经不记得那晚的其它事情了,但是一直记得那晚极圆的月亮一直陪伴在我的车窗外,同时,还有这首《千千厥歌》,我记住了歌者的名字。
    港台歌手的歌唱功夫是真实的,不需要录音棚的另外美化与加工,那些直接传入听者耳朵里的声音是非常好的,尤其是陈慧娴的声音,近乎完美。另外一位便蔡琴,声音之好,另人折服。
    昨晚,也是令我受了教育。昨晚出场的几位可谓是个个都有过天王巨星的时候,有几位时至今日依旧星光高照,但是,他们的台风与敬业精神都极令人感动。或者也是因为时光的历练,这些人表现出了极谦和的热情,哪怕是昨晚一台晚会耗资千万的一大部分是付出演员们的,但我想,这些歌手们的眼里,钱似乎也不是非常重要的。有朋友告诉我,他们十分看重大陆歌迷。这令我十分惭愧。就在不久前,我断然拒绝了与听众见面的活动,在我心里,我一直拒绝在节目之外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场合。大腕尚如此,我这连腕都算不上的小人物却那般把自己当成盘菜也是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罗大佑,最后一个出场。
    看到那个缓缓升出地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歌声,我仍恍然如梦。直到他走到前台来,那张脸就在面前的时候,我激动了。要说的是我几乎没有激动过,起码在近些年来,还没有哪件事和哪个人需要我去激动的。而昨晚,我不折不扣地激动了。看到了罗大佑,宛如看到了神。
    罗大佑的身上仍然散发着四射的光芒。那是一种人们无法用肉眼能注视的却可以用心灵去感受的光芒,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便在我的梦的一隅存在着,赋予过我精神以无以言表的光亮。
    所以人需要无限放大自己的心量。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当然不是在形容我等凡夫之人。而且这境界也是我等在漫长的时间内都无法达到的。但是,我们却是可以不懈努力,把你的心量扩大些,再扩大些,扩大到你的心量里有更多更好的人榜样地伫立着,令你因为榜样的力量而内心里充满曙光。
    从《童年》、《朋友》到《恋曲1980》、《恋曲1990》到《光阴的故事》,到《绿色恐怖分子》,到《恋曲2000》。
    罗大佑腕带三串佛珠,旁若无人。豁达,洞悉。

作者: 一丛竹    时间: 2007-2-25 20:19

我第一次见罗大佑真人是在中央三套《艺术人生》里。哇!我多年喜欢却一直没见到真人的罗大佑居然真是和专辑封面差不多,整个节目我记得一直是站着看完的。
作者: 梦龙    时间: 2007-4-26 18:29

真的吗?那我太遗憾了,我从来没看到过,我也一直在想中央三套《艺术人生》肯定也要采访罗大佑的,可我就上没看 ,谁能告诉我那里能买到罗大佑参加中央三套《艺术人生》这期节目的光盘?


作者: 曾经沧海    时间: 2007-4-26 19:23

到淘宝网上去看看吧,都有的。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