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一个关于这次民谣演唱会的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横    时间: 2007-7-11 16:49     标题: 转一个关于这次民谣演唱会的

作者:无水  原帖地址:http://bjdvd.bbs.net/bbs/01/4201849.html

“30年两岸校园金曲演唱会——纪念恢复高考30年”,当初买票就是冲罗大佑去的。结果不止罗大佑没来,李宗盛、潘安邦也没来。有点不爽,不过后来又想到叶佳修、王梦麟、黄大城、南方二重唱都是第一次来北京正式演出,我们见证了历史,心里总算平衡了一些。  

我和一个朋友赶到剧院的时候有点晚,暖场歌舞已经开始了。才知道这场演出还和纪念的大学生音乐节有关。三个主持人只认识一个许戈辉,还有北京文艺广播的晓鹰在台口的一个设计的跟演播室一样的桌子前模仿广播播音。开场的观众提醒是这样的:“请各位同学在上课时不要使用手机、摄像设备,也不要私自献花。献花将统一安排到课后的安可环节。”台口两边的大屏幕里放着旧记录片片断,记录的是30年前恢复高考的那个时刻。(记得10年前也曾经有一些纪念活动,小舅曾看着电视告诉他女儿他就是77年参加的高考,20年后的97年表妹又去参加高考。)第一个出来唱歌的居然是成方圆,显然是因为罗大佑没来,叫她来救场。也对,当初在大陆我们先听到的就是她唱的《童年》,后来才听到罗大佑的版本。不过,成方圆的现场处理怪怪的,不太喜欢。她后面上来的是大陆的校园民谣那批人,老狼、高晓松、叶蓓、丁薇、水木年华、小柯。每个人唱了两首歌,丁薇没唱我最喜欢的《女孩与四重奏》,老狼唱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最后大家合唱了《同桌的你》。只有最后这两首我可以跟着唱,其他的基本没听过。

中场休息10分钟,我们突然发现前面过道尽头坐着的那个保安掏出一个dopda 828,很受刺激。  

下半场第一个出现的是临时请来的周杰伦。全场开始尖叫一片。我就纳了闷了,难道那些人都是冲着周杰伦买的票?周日下午才说罗教父改了周董的呀。喜欢台湾校园民歌的应该都是跟我那个朋友差不多奔四张的人,孩子的都该上小学了,我则是以前跟老哥一起听过。那批人也喜欢周杰伦?这个貌似不很靠谱吧。周董唱的第二首歌是《千里之外》,我和朋友都说,如果请来了费玉清代替罗大佑,那才算是旗鼓相当,就值回票价了,可惜呀。。。。然后大屏幕上开始回顾台湾的校园民歌及之后的台湾流行乐坛。

灯光暗了又亮,一个中年人抱着吉他走出来,音乐响起,他什么都没说,直接开唱“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在我心里,演出这才真正开始,前面都只是热场而已。叶佳修脸上已经满是褶子了,大屏幕上却放着他以前出的CD的封面,少年子弟江湖老。。。。全场跟着他合唱《外婆的澎湖湾》(叶佳修词曲),气氛开始起来了。唱完一首,他说话了。他说在周杰伦后面上场他觉得压力很大,但观众这么热情让他真的很兴奋,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到北京来正式的演出。他还说,今天那么多人没来演出没有关系,他可以把他们的歌都唱了。虽然是第一次看叶佳修的现场演唱,但觉得仿佛是老朋友一般亲切。他唱第二首歌时,特别说明,这首歌有几十个人唱的版本,潘安邦、费玉清等等,但今天他要告诉大家,他才是原唱,这就是《思念总在分手后》(叶佳修词曲)。他唱的第三首是《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据说以前张明敏唱过。叶佳修还邀请了一个观众上台和他一起唱,这才像演唱会嘛。第二个出场的黄大城,不熟悉,昨天上网找到了一个他的介绍 http://www.wretch.cc/blog/tonycwwang&article_id=4233625,还有一个他的歌的在线收听
地址http://www.520music.com/MusicList/520music.com_10958.htm。他兼有美声民歌的风格,嗓音非常雄厚,他上来唱的《今山古道》非常有气势,强烈推荐一下。黄大城先感谢观众“同情”的掌声,自我介绍说是台湾金韵奖第二届的优胜歌手。他说北京一直只在他们的地理和历史课本里出现的地方,他今天终于来了。(我突然想起《这一夜,我们说相声》里,金士杰扮演的大陆相声演员白坛对李立群扮演的台湾主持人严归说,“你们的地理已经成为历史了,你们的历史已经成为小说了。”)他接着唱的《渔唱》也非常好听。

“茫茫沧海中 有我一扁舟 碧海蓝天为伴  

啊 我随轻舟航 航向海天会 海鸥轻风为伍”  

歌词写的真好,什么时候听到都会觉得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想起那句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接下来出场的是南方二重唱——华语乐坛最好的女声二重唱演唱了《捉泥鳅》和《秋蝉》,还有黄大城词曲的《让我们看云去》。 大南方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看看她们当初的样子,真是红粉佳人白了头阿。  

南方二重唱又引出一位重量级的人物,——王梦麟。他不用说什么,只要一唱“哗啦啦啦啦,下雨了”就够了,太经典了。还有那首《阿美阿美》,演唱会在这时已经进入高潮了。坐在我前面的是一家三口。母亲在王梦麟唱歌的时候,从女儿手里拿过荧光棒挥舞起来,和女儿刚才在周杰伦唱歌时的表现几乎一样。王梦麟还特别强调说:“这些歌和刘文正没有关系,都是我的”,实在太可爱了。他说30年前他70公斤,现在真的是面目全非了。王梦麟,还用介绍吗?你不可能没听过他的歌。他唱的第三首也是他自己创作的《母亲我爱你》。

潘越云出来演唱《野百合也有春天》和《爱的箴言》的时候也要强调自己才是原唱。还特别有观众上台给她献了一束百合。她温婉的声音好像从没变老。尤其是那首《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记得最早是堂妹转录了一盘磁带给我,大概是小学或是初中的某个暑假,至少15年前了。  

她又带出齐豫来,两个人合唱《梦田》,大屏幕播放着她们俩和三毛的合影的幻灯。齐豫又唱了《橄榄树》和《走在雨中》,还是那么有穿透力的声音。齐豫拉出叶佳修来,两人合唱《乡间小路》。齐豫主唱,叶佳修弹着吉他伴奏。当初就是叶佳修的词曲,齐豫首唱,20多年后,我们又迎来了这一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这一切是多么美妙,而我就在现场。齐豫下场,王梦麟、黄大城又上来,和叶佳修站在一起。台下有人说,“王梦麟唱《木棉道》!”王梦麟接口说,“哎,你真聪明,我们就是要唱《木棉道》。”于是,三个人合唱去年过世的马兆骏创作的这首,王梦麟首唱的《木棉道》。整个下半场我几乎都在跟着合唱,吹口哨,手也都拍红了。尤其是我那个朋友,一个礼拜前就照着节目单下载了所有歌曲的MP3放在他的IPOD里面反复听,还改了手机铃声,做足了功课呢。

叶佳修提到要来北京开演唱会,但愿下次他们都能来,专门开个台湾校园民歌的演唱会。


作者: 一横    时间: 2007-7-11 16:54

原题:光阴的故事——记周日的演唱会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7-7-13 12:40

何童:校园民谣注定只是涓涓细流
新京报 2007-07-11

  校园里,总有长不大的孩子会用诗歌一样的音符去描述和怀念那些路灯下的夜晚和等待。更多的年轻人,则将抱着不同的心情和目的,用越来越复杂的乐器和多元化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无需他人的振兴或者拯救。

  7月8日晚,一场名为“30年两岸校园歌曲经典演唱会”在世纪剧院举办,叶佳修、王梦麟、黄大成、齐豫、潘越云、老狼、高晓松、小柯、丁薇等歌手轮番登台,集体怀旧。最让人期待的罗大佑因故缺席,莫名其妙地找来了周杰伦救场,有人遗憾,有人兴奋,有人为能在现场听到齐豫和潘越云合唱的《梦田》而倍感幸福,有人在老狼、叶蓓合唱《青春无悔》时偶遇从前的自己,因而泪流满面。

  之后偶遇参加完演出的水木年华成员卢庚戌,他口口声声说要发起一场运动,振兴校园音乐,并进而讨论起校园音乐的定义来,随后几个人便陷入一场形而上的论战。我在旁边听着,发现问题本没那么复杂,定义校园音乐,无非几种标准:一、创作者和演唱者是否身在校园;二、受众是否集中在校园;三、作品本身是否具有以往校园音乐特有的人文情怀。跟当年的“网络文学”一样,以不同的标准判定便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无所谓对错。而当晚站在舞台上,台湾“校园民歌运动”的参与者们以及高晓松、老狼这些内地“校园民谣”的领军人,则各自代表着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潮流,跟当下泛指的校园音乐在概念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台湾校园民歌运动,已经成为一个历史名词。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台湾经济复苏,年轻人也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奋力创造自己的文化。在音乐方面,有一批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对西洋歌曲的翻唱风潮,转而要求更清新的更能代表自己心声的歌谣,台湾音乐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在杨弦、胡德夫、李双泽的影响下,叶佳修、苏来、李泰祥、梁弘志、齐豫、蔡琴、罗大佑、潘安邦等一批校园民歌运动的代表人物开始了创作和演唱,留下了一批打着时代烙印的经典作品。

  现在看来,在十年前由一首风行中华大地的《同桌的你》引发的“校园民谣”风潮更像是一场误会,一个随意哼唱着风花雪月的孩子不小心闯进了万人大会堂,进而成为明星,人人效仿。而最终人们发现,真正被大众接受的始终只有一首《同桌的你》,“校园民谣”注定了只是一条涓涓细流,属于那些有着青春情结,永远长不大的人们。除了老狼、高晓松为此误打误撞名利双收外,那些和他们一样来自90年代初的大学校园,用真诚而敏感的心绪谱写和歌唱青春的优秀音乐人,如沈庆、郁冬、金立、逯学军、赵节等,依然只在小范围内被人了解和怀念。十年之后的他们大都停止了创作,也离开了音乐相伴的生活,因为现在已不是那个还有很多人愿意在深夜听一张唱片,看完一本书后掩卷思考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唱一首歌,爱一个人,过一生”这样简单的句子已经无法轻易打动当下的年轻人。

  《橄榄树》、《外婆的澎湖湾》、《野百合也有春天》、《童年》,这些开启了华语流行音乐大门的经典作品已经留在了那个告别的年代,留在了黑胶唱片、卡带、CD或者MP3里,供人们继续流传或者渐渐遗忘。校园里,总有长不大的孩子会用诗歌一样的音符去描述和怀念那些路灯下的夜晚和等待。更多的年轻人,则将抱着不同的心情和目的,用越来越复杂的乐器和多元化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无需他人的振兴或者拯救。如高晓松所说,校园里永远会有音乐,就算有一天唱片工业都消亡了,人们还是要歌唱。


作者: 风儿    时间: 2007-7-13 15:02

老罗没去

老罗为什么要去民谣演唱会呢?

老罗真是跟民谣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啊

顺便问一下,为啥我看不到完整的帖子?只能显示一半?


作者: okcb    时间: 2007-7-13 15:47

你可能用了ie7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