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明天會更好的中華民族未來】
[打印本页]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20-4-24 10:06
标题:
【明天會更好的中華民族未來】
文/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
春風不解風情,吹動少年的心,讓昨日臉上的淚痕,隨記憶風乾了。這是名聞全球華人社會的《明天會更好》開頭的歌詞。這首由羅大佑作曲的合唱曲子於一九八六年推出,三十四年來風行一時,不僅是卡拉OK的熱門曲子,連中國大陸的一些晚會,最後都往往用這曲子作為結尾的壓軸旋律。
這當然是因為它的正能量的情懷,帶給很多人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而作詞人除了羅大佑,還有詹宏志、邱復生、張艾嘉、李壽全、張大春、許乃勝等一時俊彥。歌詞都很雕琢,字字推敲,充滿文藝青年的情懷,也唱出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作品的歷史背景,正是台灣在一九八七年解嚴的前夕,威權政治接近尾聲,黨外勢力也逐漸養精蓄銳,時代的氛圍就是要尋求改變。羅大佑等知識分子在西方音樂人推出《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的曲子之後,就凝聚當時樂壇的精英,要寫一首不同凡響的合唱歌曲。
寫歌的過程也是眾聲喧嘩,羅大佑本來一些憂傷的調子與比喻都改成比較平和。但正是這樣的調子,讓這首曲子沒有太多的政治殺傷力,廣為不同立場的人所接受,再加上羅大佑創作旋律的蕩氣迴腸,極有感染力,最後成為全球華人社會大受歡迎的「神曲」。
但意想不到的是在中國大陸,八九十年代這曲子彷若一縷春風,吹向很多人的內心深處,因為它既不是那些革命歌曲的高亢激昂,也沒有那些甜膩得要命的情歌味道,而是有一種清新的風格,寫下對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的願景。
這也激勵很多中國的民眾,他們在過去二三十年間,正是沿著這曲子的拍子前進,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改變生活的品質,最後也改變了國家的體質。三十四年前,台灣的經濟繁榮與生活品質都高過中國大陸很多,但到了今天,中國大陸的發展早就拋離台灣,甚至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高鐵等基礎建設,超越了美國,讓整個中華民族擁有更多的自豪感。
但新冠肺炎帶來的憂傷,也使得中國人反思發展失衡的種種缺失,從衛生習慣到制度的創新,從輿論自由到權力制衡,都在疫情中成為推動革新的靈感。
今天回顧當年參與這曲子的製作與演唱的人,都有「桃花不依舊,人面也全非」的感慨。一些歌星則是早已淡出歌壇,昔日的情懷似乎都迥然不同。但無論在台北還是香港,在北京還是新加坡,都會在很多場合聽到它的旋律。在疫情之際,更有某種療癒的作用,用正面的心態來面對橫逆。大家都會記得它歌詞的總結:「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在這首勵志與抒情的曲子中,尋回昔日青春理想的驕傲,期待中華民族更美好的未來。■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