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当罗大佑遭遇“知音体” [打印本页]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10-6-21 12:41     标题: 当罗大佑遭遇“知音体”

http://www.37women.com/xxxky_1459.htm

爱情“纵贯线”
文/尤拉

你可能不知道李烈,但说起她的前夫罗大佑,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由罗大佑、周华健、李宗盛和张震岳组成的“纵贯线”,也源自李烈的灵感火花。
多年前,出演《一剪梅》的李烈正当红,却因为不愿总是重复角色而转行去内地做服装生意。生意失败后,她黯然回到台北,偏巧那时父亲也因病去世了。为了从悲伤中走出来,她找到了由台湾文艺青年凑成的小圈子,认识了罗大佑。当时罗大佑还是台北国立医院的实习医生,正和张艾嘉谈着一场著名的恋爱。常与小圈子聚会,让李烈找到了短暂的快乐。可这快乐没能持续多久,母亲的突然去世让李烈再次陷入悲伤中。
在李烈渐渐疏远小圈子的时候,罗大佑签约滚石,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并获得如潮好评。
1988年,罗大佑从美国回来,回国第一天就组织了聚会,并一定要约李烈出来叙旧。那晚的酒吧里,罗大佑讲他与张艾嘉的种种伤心过往,李烈讲她作为一个成年孤儿的痛楚往事,莫名的情愫露出了苗头。
李烈成了罗大佑的情人,虽然她明白,在拥有众多潜规则的娱乐圈内,刚刚走红的罗大佑并不能给她婚姻的承诺。
李烈是家中长女,从小就懂得妥协与宽容;罗大佑是家里的老幺,从小娇生惯养,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在经历了热恋的甜蜜和快乐后,两人开始有争吵。李烈曾发狠提过分手,她觉得罗大佑不成熟、不体贴、不浪漫。结果,分手3个月后的某天,罗大佑突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来到李烈门口,似乎深知这个不爱计较、对他细心照顾的女人,世上再难找到第二个。彼时的李烈也在分离的痛苦中煎熬着,对爱欲罢不能的两个人重归于好??
1999年,因父亲突然病逝,陡然失去安全感的罗大佑对李烈生出了生死不离的依赖感,他向李烈求婚了。聪明如李烈,不是不知道自己和罗大佑之间根深蒂固的差异,但她还是答应了罗大佑的求婚,“哪怕只为给这段感情一个名分”。
婚礼那天,李烈穿了黑色套裙……


详情请见 2010年6月《优格》
作者: 飞车    时间: 2010-6-22 10:26

真的吗?希望他们重新在一起啊。
作者: 大盛    时间: 2010-6-23 12:02

也许岁月的磨砺能改变各自的性格,但愿能重归于好!
作者: 大枣    时间: 2010-6-23 13:41     标题: 狗血故事另一版

李烈:穿过你的记忆我的爱
楚天金报 2010-03-23

  编者按:两年前,台湾本土电影《囧男孩》让早年红极一时的“玉女明星”李烈重新回归观众的视野。2010年初,由李烈制片的台湾本土电影《艋舺》在网络上已不乏这样的评价流传——“2010年度最青春最热血的华语电影”。

  顶着多部小成本电影创造票房奇迹的光环,李烈成功树立了其制片人的形象,这个18岁出道成名,并与著名歌手罗大佑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马拉松式流浪爱情的女人,如今已真正从婚姻的伤痛里站立起来。

  玉女当红时
  轻描淡写嫁戏中搭档

  现在的李烈,在台北租一间已经有40年历史的旧房子。她就是喜欢这套房子的旧,旧窗户旧玻璃都能让她找到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有自己的事业,中间有过很多年的漂流,在大连、香港、纽约都住过很久,最后还是回到了台北,再也不打算离开。“因为所有东西都熟,所有乐趣都有去处。”

  父亲为她取名“李烈”,与绝大多数台湾女生的名字相比,给女儿取了这么个硬邦邦名字的父亲会多特别!李烈说自己的性格多少有名字的暗示作用在,永远学不会温婉低回,而且还急躁、有暴脾气。

  小时候,李烈是那种被家庭保护得很好的孩子,父母都不严厉,所以她的任性很早就开始萌发。中学以后,她就只读喜欢的科目,比如国文,并且念得很好,不喜欢数学,就碰都不碰。大学里,她念的是国际新闻编辑采访专业,一直梦想能当个杰出的记者。

  但就是这样的李烈,却因偶然在大名鼎鼎的电影《小城故事》里演了一个角色,很快就以玉女之姿踏进电视圈。后来,她拍过很多电视剧,包括第一部引进内地的《一剪梅》,她扮演楚楚可人的万家小姐秋玲,成了台湾第一代大红大紫的玉女明星。

  上个世纪80年代,是李烈最红的时代。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她主演的不同的连续剧。当所有人以为她享受其中时,李烈却已经在计划逃离。其实拍戏对她来说,只是因为既轻松,赚的钱又多。可赚钱不能带来长久的满足与快乐,一遍遍重复的玉女形象让她疲惫不堪,甚至痛恨自己:“打开电视机,每个频道上有个莫名其妙的自己在晃,装纯真扮无辜,做女人的榜样,服务于男人的想象,就是自己无灵魂,真叫人沮丧。”

  谁也没想到,李烈首先选择的逃离方式竟然是结婚。18岁时父亲病逝,也许是太思念父亲的缘故,她很快与自己主演的电影《蒂蒂日记》中的男搭档毛学维坠入了爱河,理由是这个男人跟她的父亲很像。那一年李烈23岁。她不顾母亲的反对,舍下“玉女”头衔嫁了。当时毛学维刚从国外返台,没有稳定收入,李烈在台北市一个不算热闹的地段租了间房子,一点一滴耗用自己的积蓄。

  其实结婚前一天她已经后悔,发现自己根本不爱毛学维这个人,可是那时候已经不能不结了。就是这样一场“儿戏”婚姻,两年后宣告结束。此后,李烈复出拍戏,鲜少再谈这段婚姻。拍戏、拍广告赚了钱,大半给了母亲投资房地产。

  31岁那年,她做了一个不明智的决定,跟朋友投资1000多万元在大连开了家成衣工厂,还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阳设店。无论是来内地,还是做生意,都离李烈之前的生活经验太过遥远,但她觉得就因为没做过,所以才觉得好玩。结果一头扎进去,5年赔掉了1000万新台币。

  有6年之久,她经常坐飞机到处跑,下榻不同城市的旅馆、饭店,虽然在大连租了间小房子,但还是过着“一口皮箱、一个家”的飘泊生活。努力了好几年,生意还是垮了。记得回台湾那天,她两手空空、存款簿没有半毛钱,整个人精力都掏空了,沮丧到了极点。

  回到台湾,李烈沉寂了很久,做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直到1999年第二次结婚,和罗大佑。

  委屈13年
  与罗大佑的那场爱情荒谬剧

  在雨后的下午,有时我会在凝着雾气的玻璃窗上,用手指写下这个女孩的名字。这永远会是个秘密。这扇玻璃窗会替我凝住这个最深,而且透明的情绪。我后来才知道自己有多依恋这扇窗子。至少我仍然可以在玻璃窗上写下那个女孩的名字。她的名字会在天空的背景下,显得特别清晰,透亮;遥远,但可及。这永远会是个秘密。

  ——摘自罗大佑自传《昨日遗书》

  认识罗大佑的时候,李烈22岁,当时罗大佑还在和张艾嘉谈另一场著名的恋爱。那个时候他还是一名实习医生,谁也不知道他后来会红成那个样子。

  此后,李烈结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婚。

  当罗大佑签约滚石,发行第一张专辑,好评如潮的时候,李烈正在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中挣扎。1985年罗大佑去纽约,再回来,约李烈叙旧,两人渐渐从朋友叙成了其他。

  就这样,李烈投奔了久违的朋友罗大佑,一个20多岁就认识,30岁在香港重逢、相恋的情人。搬进他的花园洋房后,李烈开始过着两个人的生活,随着罗大佑往来美国、香港,进录音室灌唱片、出专辑。

  那时,罗大佑一度曾经非常迷水族,当时两人住在香港,香港有一条街全是水族馆,罗大佑每天泡在那里。他俩的家里,最高纪录有九个水族箱,有的养鱼,有的养水草,而且还有两个超大型的。不过罗大佑的狂热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他研究透彻之后,就没了兴趣,这些鱼和水草,就丢给李烈来善后。

  而且,罗大佑是个原则很多的人,他会把这些原则明明白白地告诉身边人,如果你明知,还触犯到了他的原则,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他有听音乐才能入睡的习惯,所以,他总是把《歌剧魅影》开到最大声。作为他的情人,李烈不敢说他,因为他会生气地回说:“如果我一个人的话,就没人管我了。”后来,李烈被训练到音乐再大声都可以入睡。

  两人总是吵架,退让的总是李烈,一退再退之下,李烈的委屈渐深,心想:既然是如此亲近的人,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想当初,李烈多么不屑自己在《一剪梅》中扮演的万家小姐,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也会有那么一天,无怨无悔地为一个男人付出。

  尽管如此,两人在恋爱了12年后仍决定结婚。李烈42岁那年,他俩十分低调地完成结婚手续。对此,李烈在不同的场合曾有过不同的解释:一个是结婚了就能拿到美国绿卡,比较方便往来;另一个是当时罗大佑的父亲去世了,情感上有缺失的罗大佑需要一个家庭。前者冷血,后者深情如斯,都是事实的一部分,但或许前者只是李烈拿来掩饰自己对这份感情的无助。

  结婚登记那天,李烈穿了件黑色嫁衣。那是李烈给自己的一个小小仪式,悲哀的仪式,用来表达对自己这段婚姻的不祝福。

  果然,这段婚姻更短,只维持了一年零9个月。从情人、夫妻到发现他像她的孩子,就是这样,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几乎不再说话,她知道自己再也待不下去了。“那真的是一个陷阱,绝对不要相信老友叙旧这样的事情”,如今的李烈回过头来看这段关系时会说,好友就永远是好友,不要变成情侣,“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没有因为殉情而死去,他们也会吵架,甚至分手、离婚。”

  离开罗大佑时,李烈身边没有值钱的家当。和罗大佑相处的那些年,她从没跟他要过生活费。他三餐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也没买过首饰、珠宝,所以当离婚后她试着为自己找个窝时,还是硬着头皮跟朋友借了些钱才租到房子。如果说30岁以前,她是个不用大脑的女人,那么42岁那年,她深深体会到这一生不可能找到像父亲一样的男人。两次婚姻让李烈明白了一件事——自己爱自己比任何人爱自己更重要!

  怕人生来不及
  纵然破产也要拍戏

  与罗大佑离婚那年,李烈决心实践自己多年的梦想,和朋友合开一家制作公司,取名“宽苹”,一切从“负债”重新起步。

  从此她开始担任制作人。也许是因为累积了20多年风风雨雨的人生体验,她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剧《MR.COM之死》,一举入围9项金钟奖(台湾电视大奖)。2002年,她又制作了《摘星》、《花车假期之恋》、《台湾灵异事件》等多部电视剧。

  一个中年依旧在职场里挣扎的女人,白天忙着写剧本、晚上忙剪接。家,不但没有男主人的陪伴,也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布置。不过,李烈很满足,虽然没有多余的钱财,但房里每一件东西都很可爱。她搜集蜡烛、经典电影VCD,房门上贴着外甥、外甥女的可爱相片。她没有裙子,几十条长裤就是她辛勤工作的写照。偶尔偷得半日闲,凭窗远眺美景,也算一种惬意的生活。

  2006年,好友舞蹈家罗曼菲因癌症去世,这让李烈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罗曼菲是那样健康的一个人,吃有机食品,从来不抽烟,也不熬夜,看着好友曾经那么强健的双腿,一日一日萎缩下来,她一瞬间明白了生命的残酷与无常。

  李烈开始怕自己的人生来不及,很怕自己活得长寿而不精彩。这样,在看到《囧男孩》剧本之后,李烈喜欢得两眼一闭,就跳了下去,哪怕知道一旦投入之后,很可能因此而破产,哪怕心里害怕。要知道,到这个年纪,破产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结果,2008年,李烈任制片的《囧男孩》卖出了3000万新台币的票房,10年没买台湾电影的日本NHK,火速买下《囧男孩》日本版权。若回顾台湾电影史,2008年会是其中一个特殊的年份,李烈和她的《囧男孩》,以及另一部由魏德圣导演的电影《海角七号》,创造了一个之前从未被人想象的可能性:在这之前,台湾本地几乎是没有电影工业。

  在不可能想到的成绩里,除了去世的好友罗曼菲的影响外,有李烈多年训练出的对艺术的敏感,以及她当初贷款举债拍电影的豁出去的气魄。


  活到50岁,李烈越发两袖清风,一往无前。离婚至今,她与罗大佑再也没联络。现在的她依然单身,爱情观依然相当“麻烦”:可以再恋,但不能是刻意安排,所以朋友介绍一律拒绝。也不可以只有性没有爱,所以一夜情也不考虑。她没有结婚,没有伴侣,没有孩子,没有很多钱,这绝非大多数女性的理想人生,但她活得让自己骄傲,“哪怕我还是一无所有,但我都已经感受到了自己人生的完整,因为知道每天在努力些什么,知道正在一点点地扎实地去了解自己……我简直,简直就要爱死现在的自己了!”

  (据网络本报记者陈琳综合整理)
作者: 飞车    时间: 2010-6-23 22:49

囧。
老罗还是不避讳提李烈的,上次在大连还说了开服装厂的事。
作者: 鼓浪屿    时间: 2010-6-23 23:07

第二个故事还有些可信度,第一个假的。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