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朱七:滚石,定义生命的背景音乐 [打印本页]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10-6-28 18:50     标题: 朱七:滚石,定义生命的背景音乐

网易娱乐 2010-03-25

  为滚石说点什么比较好?我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不能做。我只有回忆。

  我想,我永生难忘的一些事情,一些观点,一些情绪里面,有一部分,和那个叫做“滚石”的唱片公司,有一点关系。那个在铁道旁小房间里出来的歌手们,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所以后来,我偷偷的,将那些音乐,称为定义生命的背景音乐。

  好吧,点一根烟,开一罐可乐,我安排一个播放列表。当音乐响起,我们让时间回去,那些跌跌撞撞的时空。

  恋曲的时代

  2001年,罗大佑杭州演唱会,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说的那句话,是关于创作的最后定义。呵呵,是啊,音乐如果不是情感,还能是什么呢?从那时开始,我的私人小创作,不再执着与宇宙的秘密和生命的哲学,我开始回来,关注这个世界,看看,有什么,可以跟我们的感情,更有关系一点。

  那一年,那个穷学生,在挣扎了几个月以后,终于掏出了并不厚的钱包,买了生命中第一张台湾原版的唱片,也是我至今买过最贵的唱片,人民币330块,《罗大佑自选辑》。在那些青春岁月里面,我清清楚楚的记得,每一年,我都会有想要重头听罗大佑的欲望,我隐约记得,那些冲动,都在秋天发生。

  1994年的我因为“创作”两个字,买了《恋曲2000》,那张我至今还认为是罗大佑最后一张专辑的盒带,因为没听懂,被带到了大学校园,在终于弄懂了这位大哥究竟在说什么之后,我掏出钱买了那张自选辑,然后,一张一张的回去经历他的生命,就像一次复习,我在1997年的时候,还认为,我身处的世界,和1983年的《现象七十二变》,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我到现在,还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我最爱的专辑是《未来主人翁》,我常常认为,那个一炮走红的黑色青年,在《未来主人翁》里面的表达,是悲伤、茫然甚至不知所措的。这个世界怎么了?一个明明是站在叛逆立场的声音,被摆在了社会浪潮的中心,那么,未来还会变成怎么样的?我们又是什么?孤儿、主人翁、盲人还是稻草人,那些道理,纠缠着情感,慢慢蔓延开来,那些在1983年被储藏的能量,就这样,被我重复经历了十多年。

  茫然的时候听罗大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会告诉你,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就像我常常,在看不清楚未来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哼着那句歌词:“春耕、秋收、冬藏”。

  爱情的道理

  直到现在,我还会在听到一首歌的时候不断抽烟,这个习惯从1998年到现在一直无法被改变,不管是哪个编曲版本或是哪个歌手的声音。这首歌,叫做《爱的代价》。

  我想,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和谁谈了恋爱,不管你是轰轰烈烈还是安安静静,这个歌都能击中你,只要你,用了一点点真心,哪怕只有一点点。

  李宗盛是一个永远都在出精选辑的人,听他写给别人的歌,会很奇怪这个长得一点都不细致的男人怎么会有这么细致的洞察力,《十二楼》、《诱惑的街》、《第三者》、《不换》、《领悟》、《因为寂寞》……女人就是这样的吧?我猜,我的大部分认知,是从这些歌里来的,就像过去的小女生们能从琼瑶阿姨那里获得爱情的憧憬,我们正是从李宗盛那里,获得爱情的道理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情感经历,无论你快乐、安然或者苦痛,一转头,他已经写好了一首歌,告诉你,恩,是这样的。然后,我们释然的把自己的故事,用歌声,哼唱给天空听。

  听李宗盛自己唱歌,获得的,却是关于鼓励的能量。听《阿宗三件事》,那个瓦斯男生和纯儿的爸爸,能不能让你对接下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听《和自己赛跑的人》,你应该真的可以忘记隔壁的那位富豪开着豪华车经过身边的样子吧,我们不是,和自己赛跑就够了嘛?听《希望》,不管你是不是已经成为父亲,你会不会觉得,这真的是延续生命的能力?听《如风往事》,你从劈头盖脸的苦难中出来了吗?呵呵,一抬头呼吸,世界就顺畅了。

  2006年的10月5日,因为连续5天的加班,我筋疲力尽的离开上海,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后悔了很久,因为,我突然发现,如果我去看第二天的演唱会,可能罗大佑陈升都没有让我做到的事情李宗盛可以做到,因为他习惯住在人们内心最软弱的地方,让我们默然的流下泪来。

  风筝的回旋

  你知道吗?男人最不能丢的是什么?答案是梦!为什么?因为“没有玩具的孩子,最落寞,可是没有梦的男人,是什么?”,从1996年开始,我的生命,就这样被多加了一道定义,加上这个定义的男人,叫做陈升,那张唱片,叫做《summer》,那首歌,叫做《关于男人》。

  2003年,我用了半年的时间酝酿,用了1个上午,就鬼使神差的写完了一首歌词超过1000字的歌,叫做《美丽新乐园》,陈升的12张专辑,被我莫名其妙的就贯穿了起来,变成一个总结。那本来就是一个文字游戏啊,没错的,但是却在做完小样以后,又莫名其妙的发现中间的线索,就像,一只不断回旋的风筝,在自由和眷恋中,不知不觉,继续着一生。于是我又被定义了一次。

  这就是男人啊,激情、浪漫、孤独,又是用力的追求自由,又是眷恋那些温柔乡里透出的一丝暖意,流浪,停泊,流浪……我们就像在捡一只飞鸟飘落的羽毛一样,一张一张等待着他的新专辑,然后,花很长的时间,来明白,从《拥挤的乐园》到《丽江的春天》,他说了些什么。然后,我们在羡慕之余,也不知不觉的,被他改变,变成另一只风筝,开始牵扯,自己的喜怒哀乐。

  2006年10月29日,陈升生日会,上海,小酒吧,声音全然哑掉的我,挤在人群中,看着这个48岁的老男人,落下了他的眼泪。那两天,将会成为终身难忘的场景之一吧。那个影响了我们这么多年的人,竟然还是跟第一张专辑的文案一样,真实的叫人羡慕。

  而那些,见证了我那些个夏天各种各样不同的时空环境下无法顺利排遣的情绪的唱片,还是静静的躺在我的cd架上。幸好,陈升还在,幸好,我们还能从他遥远的影子中,获得一点真实下去、孤独下去的力气。

  左手的孤单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左手》演唱会的时候,曾经掉下过你们珍贵的眼泪?

  2002年,我们住在工大前门的一个两室一厅的其中一个小房间,我们重看万芳《左手》演唱会,她哭了。我隐约知道,这种压抑感的释放,是一种不能更真诚的感动。万芳用赤裸裸到不能再赤裸裸的情绪,一首一首唱那些歌,整个氛围,真诚孤单到任性,很任性很任性。

  2007年的某个星期天,我懒睡,杂乱无章的起床,开电脑,放入那张VCD,茫然的看着,当《新不了情》响起,我突然就哭了,我甚至从未在演唱会现场像这样哭泣,更何况只是一个15寸显示器里面的画面。我隐约知道,那是与爱情无关的一种情绪,我们在童话和青春的干扰声中,走过了大半个2007年,突然,就这样赤裸裸的看见了自己,左手的孤单。

  万芳是一个很难形容的歌手,她不是美女、很少写歌、甚至都很难去看到她的演唱技巧,但是她唱的好用心,几近于全身心的歌唱着。我花了很久才买到《不换》这个专辑,那里面有我的故事,跟爱情有关的故事,和跟爱情有关的憧憬,我们总是过于容易的将自己的过去和那些歌曲联系在一起,而那些歌手一点都不知道,那些唱出来的歌,曾经跟多少青涩的故事,血肉模糊的结合了。我隐隐还记得当年买到《相爱的运气》的时候,那种华丽装饰下的无奈,竟然是我的第一直觉,在做最后的孤注一掷吗?很让人心疼,在唱《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不知道万芳有没有一种交代完歌迷,然后掉头就走的情绪。到了《ONE芳》,滚石唱片的无力已经毫无悬念的挂在封面上,那是一张很好的精选集,也是我们可以继续憎恨引进版的理由,呵呵,后来的万芳,去哪里了?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幸运的在一个舞台剧的剧场里看到她,也许我们可以更幸运,看到她也来赶那些过气歌手的演唱会,让我们在台下,真真切切的再哭一回。

  至今,我还保留的一个习惯是,听到《孩子气》的时候,会忍不住手舞足蹈,我忍不住,真的忍不住。

  “华丽的姿态”

  好像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突然之间,她就红了。这一场华丽的冒险,她理所当然的赢了。

  是1999年吧,那年的深秋,我怀着一个忐忑不安的恋爱中的男生的莫名惆怅,走在那个叫做浙江工业大学的校园中,反复听着一首叫做《会不会》的歌,一遍又一遍。那个时候,陈绮贞还没出第二张专辑,我们对她的印象,只是那张专辑封面上黑黑的侧脸,以及那个值得被追捧的唱片厂牌——魔岩。

  07年10月,夜,上海,同乐坊,当大家带着羞涩的热情,喊出一首一首歌名的时候,小陈老师淡淡的说,这个时候,她想唱一首她自己想唱的歌,呵呵,刚刚好,就是这首《会不会》,我想,这样真好,我的时空交错的感受,又一次得到了很美妙的成果。

  《华丽的冒险》是我个人认为陈绮贞的超越之作,那些大弦乐,精致的鼓点,精确的和弦,放肆的内容和彻底的情绪。我猜,她等了很多年,终于完整了她自己,而那个过程,在那本《sixteen days》里,看得人又感动又羡慕,这是一种真正华丽的姿态吧,一种沉淀了太久的蜕变,当然会释放出类似飞翔的能量。

  实际上,这些年听陈绮贞其实只是我胡乱买cd的过程中一个习惯性的项目,这样的歌手,是在常年的列表中的,直到她红了,我才回头来深究,她究竟好在哪里?这个哲学系的女生其实并没有在歌中讲述过多的哲学问题,我始终认为。只是,那个声音,和那个声音唱出的简单曲调和那些木吉他的声音,让我难以舍弃吧。就像地下铁原声带中带来的奇怪的幻想,那些言辞加上那个清澈无比的声音,让我们可以,在那个声音中,暂时躲避一阵。

  那个声音带给我的后遗症,是我常常在看到某一些文字的时候,大脑中会出现陈绮贞念白的声音,在一种既定的口气之下念完,就像她录出来的声音一样。这个习惯,来自她的《demo3》。

  很好,小陈老师红了,可以泽被苍生啦,哈哈哈。

  “勇敢的呐喊”

  还有人记得赵传吗?当然,我想,当然是有很多人记得的。

  “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在我还来不及长大,来不及懂事的时候已经灌满我的耳朵了,而我为赵传的歌声血液澎湃,却是那之后很多年了。许多事情,你知道没有用,直到你那一天体验到,你才会深深的去记忆,就像那个青春期突然听到《我是一只小小鸟》时候的若有所悟,正是因为我终于开始,幻想飞翔。

  1996年,半大不小的我终于离开小县城,踏入杭城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站在百货大楼的音像区,当看到《约定》这张原版磁带的时候,我惊喜的差点没跳起来,我到现在还有那样的习惯,当我突然尖叫一声的时候,我不是发现某张好唱片,就是看到某把好吉他了,绝对不会错的。那是我鼓励自己时候的专辑之一,那些男生心里隐藏的力量和情感,都有非常好的表达,我们可以唱出情爱、可以沉默如羔羊、可以分离但有约定、可以咀嚼那年许下的宏愿,那个小小的身躯发出大大的力量,让我更有勇气面对陌生的世界。

  我的鸡皮疙瘩突然出现在那晚通宵教师埋头复习的瞬间,当电台里面那个歌声出现, “请你为我再将双手舞动”,我必须承认感动是一种很舒畅的体验,那张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我错过了,又捡回来,好幸运。

  我的赵传的终点,其实停留在了1996年,我倾倒于专辑封面那把白色的ovation,以及那首十多年来我始终没有听厌的歌——《人间》,取名叫人间的歌为啥都很好听呢,记得这句歌词吗?“老天和老百姓一样老实的个性,喜怒哀乐的故事,说给悲欢离合的人听”,有一种俯瞰众生心怀慈悲的能量,我会在歌里看淡世事,却又澎湃于内心的坚定,一点点坚定。

  他给过我力量,实实在在的力量,我知道,至今我还和自己有约定,约好山顶见!

  “知足的青春”

  我在一篇笔记里面说过,我很羡慕他们,羡慕他们可以在尚未进入这个世界的混乱时,用工作将自己锁在了青春期,锁在了那些美丽幻想里面,我羡慕阿信,可以自以为是的摇滚,很自以为是,但是很美丽,朝着john lennon的方向,敬礼。

  不止一次的忽略了五月天,1999年的新人?呵呵,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对新人有一些莫名的排斥了吧,我想,大多数听歌很多年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习惯,尤其是夹杂了台语歌的专辑,我自然而然的忽略掉了。

  重拾五月天,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只是我还记得,我在搬家前的一个月寄宿生活中,每天听着《神的孩子》那张专辑,这次要感谢引进制度,新版本的温柔被我听了很多遍;我记得,那一年我们离开彼此的最后一次K歌,她唱的是《时光机》;我也相信,她唱片架上唯一一张曾经属于我的cd,是五月天三碟装的演唱会;我记得,我在KTV包厢用全身的力气唱《超人》的时候,亲爱的小伟眼眶湿润了;我记得,《知足》的MV中有一张手工做的cd,写着1996,summer让我直接了解他们和我一样喜欢陈升;我记得,被非典袭击的那个借宿公司的整个星期,我反复听着《我们是五月天》这张复出唱片;我深深的记得,阿信在接受蔡康永的时候讲述的关于披头士如何改变世界的过程,这大概就是摇滚精神了吧,不管他们的音乐究竟是流行的还是摇滚的,这其实没那么重要了。

  最近的一张唱片,让我听得一直起鸡皮疙瘩,我们都抵挡不住大合唱的能量,也抵挡不住那种坚持理想后透露出来的自豪感,我抵挡不了,所以,我被感动。那群只比我大一点点的男生,终于在后滚石时代,硬生生走出了属于他们的路,那首《憨人》唱的好,他们的技师说,每次听到都会哭,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鼓励,所以任性而执着,就像我那个朋友说的,有些时候,自以为是,也是一种捷径。是啊,对我来说,最起码,是接近自己的最好捷径。

  青春会知足吗?如果不知足,青春会一直延续吗?五月天的关键字,竟然也和我的青春期重合了许多,木吉他、海洋、白衬衫、梦想、友情,还有音乐。

  真实的标签

  我不得不开始收敛自己,即使在杂志已经出版,我准备完整我的文章的时候,也不得不再一次收敛,如果我准备要一个一个回顾我的滚石岁月,这些短短的文字,恐怕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载万一。那些年,已经习惯性的养成一种认知,当你看见cd包装上那张圆圆的贴纸,上面写着,“滚石授权,原版引进”,你就知道,那些歌一定不仅仅是好听而已。而我自然,也心甘情愿的享受着,那些歌手加载在我身上的那些细微的习惯,那些外人并不容易察觉的小习惯。

  在我短短十多年的听众生涯里面,影响最深的,是飞碟和滚石,飞碟唱片告诉了我什么是青春,滚石唱片告诉了我什么是成长。我始终认为,流行音乐,最大的魅力是伴随记忆储存,它能让些时空清晰回到眼前,那些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那些歌,会真真切切的告诉你。

  在我的滚石时代,我获得了一种叫做真实的标签,那些远离商业规律却创造商业奇迹的人们,结结实实给了那些软绵绵唱片市场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那么真实的面对理想,面对生命,面对音乐,无论是气质的张艾嘉、阳光的周华健、婉约的陈淑桦,还是自闭的窦唯、冷傲的杨乃文、青春的五月天,从最初的滚石,到最后的滚石,似乎总结出来,无非真实两个字,所以,除了跟随他们的真实以外,我还能作些什么呢?

  我想,无论我们如何的避免,无论我们如何的避免不了,滚石的现状,并不是所有个体的听众都可以给出结论的,滚石的盛世或衰败,商业上有规律,文化上也有规律,毕竟时代过去了,那些免费下载mp3或者购买盗版唱片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听到好的音乐呢,呵呵。

  所以,既然人们都是背对着走向未来,既然我们只能看得见过去看不见未来,既然我们日渐消失的青春期,回顾到的都是那些感人的片断,那么,就让滚石这个单词,伴随着热血沸腾、冷静思索、勇敢面对和诚实生存,伴随着迷茫和糊涂,伴随着一身的感动,进入接下来的茫茫岁月吧。

  这个单词,已经跟美国那个伟大的杂志,伟大的乐队毫无关系了,我的默认解释,就是那个让我成长的唱片公司,以及那些难以清楚计算的好音乐,还有,一望无际的诚恳。(本文原载于独立杂志《Rice》的“我听滚石,我很重要”策划)

  作者介绍:

  朱七,杭州独立音乐人,虾米网创始人之一。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10-6-28 18:53

滚石三十年 一曲在路上
新京报 2010-03-19

滚石:30年河东河西

从1980年成立至今,滚石唱片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十个年头。从去年开始,现在的滚石唱片开始推出一系列经典老专辑的“复刻版”,提醒着已经早已不复往昔的华语乐坛,那个曾经焕发着人文光彩的时代确确实实在那个小黄标的映照下,真正存在过。

滚石的兴衰几乎和华语乐坛的从盛而衰完全同步。从八十年代罗大佑的横空出世到九十年代李宗盛缔造的一系列句句见血的都市情歌,再到滚石陷入财务危机后,五月天和梁静茹的离开,还有滚石段总在去年金曲奖上打出充满悲情意味的“请电信业不要再虐待唱片业”的横幅。现在的滚石,就如同一个拥有辉煌过去的老兵,对过去念念不忘,对现在的困境垂头承认,却一心想恢复荣光。技术改变世界。MP3和Ipod横行的十年,在整个行业还找不到一个好的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的今天,从头至尾回顾滚石这三十年的实际意义或许并不大,但对于曾经的滚石迷来讲,这样的情结是无可取代的,我们正式纪念滚石的这三十年,更多的是为了只有在那个年代才有的那份独有的情结。

独立小公司开创新纪元

创业期

事情要追溯到1976年,从电子工程转读企业管理的段钟潭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年轻人,怀着对音乐的理想以及对企业管理“学以致用”的心愿,他和二哥段钟沂一起创办了一本名为《滚石》的杂志,介绍西方的摇滚乐。他在采访中曾经表示“这个名字也是偷来的,也不是偷来的”,借鉴于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的名字。兄弟俩到处借钱,但办杂志不是易事,充满着理想的年轻人终究赔了700万旧台币(约为数万元人民币,在当时来说,是笔大数目),段钟潭把杂志停掉,去当了兵。

滚石老总段钟潭1976年曾创办《滚石》杂志,后来赔钱停刊,五六年之后,他才感受到了这本口号为“滚石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的杂志的影响力,他觉得“赔这么多钱还是值得的”。而当时台湾音乐界的大环境确实需要一个本土的独立唱片公司来为大家“提气”。上世纪70年代台湾兴起的民歌运动一度轰轰烈烈,但在当时已经归于平淡,而卡拉OK还没有被发行出来,滚石公司在八十年代初造就的音乐产品和明星产品都造就了当时台湾的一个完全不同的新时代。

1980年,服完兵役的段钟潭与段钟沂一起,成立了一家名为“滚石有声出版社”的小公司,位于台北市大安区光复南路290巷三号楼的五楼和六楼。一是不满足于单纯在纸面上介绍西洋音乐,二是想要制作华人自己的流行音乐,当时的目标和起点定得很大,但兄弟俩应该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个个人创业史居然影响到了身处华语地区的每个人的三十年音乐文化记忆。其实在滚石创立的前五年,外界对它的评价多为“不一样的有品位的独立小公司”,也有说滚石的八十年代是台湾“后民歌时代”的先锋,它在这个时期的音乐量不大,但却把台湾民歌的传统和市场口味成功结合,打造了台湾主流流行音乐的雏形。

先推罗大佑再举潘越云

滚石带给乐坛的第一个惊喜是罗大佑的《之乎者也》。这张1982年4月推出的唱片描述了台湾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心态,也造就了罗大佑这个代表那个年代的时代代言人。罗大佑的叛逆,三十年都没有变,这张《之乎者也》是他独有叛逆的起点。与此同时,歌手潘越云也是滚石那个初创年代的一大标签,虽然她现在的影响力早已不如往昔,但当年滚石对她专辑概念化的主题设置,诗意的旋律和人文性十足的歌词,被认为是建立了流行音乐的标杆之作。

张艾嘉齐豫文青先行军

从1982年到1987年这五年间,滚石还成功企划了张艾嘉和齐豫两个标签鲜明的形象,她俩分别以有想法的文艺女青年和三毛式的吟诵者的形象一炮走红,一个唱都市女人心声,一个在音乐里流浪。那些歌现在听来,虽然比不少听歌的人年纪还大,但歌中的意味却依然被这个时代的人所认同。

全盛期

这段时间是滚石奠定地位的一个时期,现在我们听到并充满情结的作品,大多出自那个时期。比起前五年的滚石,这个时期的滚石不再以先锋形象示人,随着政治上的解放带来的文化开放,滚石在李宗盛这个金牌制作人的风格引领下,制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歌者和触动都市人心弦的流行音乐。

李宗盛出世实力派受宠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前几年,滚石作为一个音乐机构,最大的话题便是与飞碟音乐水火不容的竞争。虽然当时总讲两家公司的“龙虎斗”是何等惊心动魄,但现在回想起来,两家公司代表的“偶像派”和“实力派”之争是相当促进流行音乐市场发展的。1986年,李宗盛出版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当时只收录了短短三十分钟的八首歌。这八首歌里谈了许多关于感情的大事,平易近人却一点都不落俗套。李宗盛在这张专辑里不造作的诚挚情感一直保持到今天,从他自己的个人专辑,到对陈淑桦、张艾嘉、潘越云、林忆莲、辛晓琪等一系列女歌手的包装,不但传承了台湾民歌传统的人文关怀,又对都市人的情感加以一针见血的描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进入1990年代,李宗盛为华语流行音乐树立了一个旁人难以企及的标杆。

唐朝+黑豹开辟新大陆

此外,为了拓展流行音乐的不同可能性,段钟潭对市场也做了不少挖掘性的探索。他鼓励滚石旗下成立不同个性的子厂牌和音乐工作室,让大滚石公司得以健康的茁壮成长。子厂牌向大陆试水,如拥有黑豹的魔岩、拥有林隆璇、张信哲等抒情男歌手的巨石,工作室如周华健的摆渡人、罗大佑的音乐工厂、陈升的新乐园等等。这样的制度充分尊重了音乐人的个性,也表现了滚石作为一个拥有乐坛领导者地位公司的气度。

1994年,以张培仁牵头的滚石子厂牌魔岩向大陆进军,陆续出版了中国火合辑、唐朝、黑豹乐队、艾敬、窦唯、张楚、何勇的个人专辑。这个举动给不少处于刚刚起步摸索期的大陆音乐人上了一课,让大家见识到了唱片工业化模式的威力所在。1994年,滚石香港与香港商业二台合作,举办了“摇滚中国乐新势力”演唱会,震惊香港乐坛,影响深远。与此同时,滚石还以“准代理制”的形式与大陆音像出版机构合作,在大陆以引进的形式出版了大量滚石专辑。那个写着“滚石授权,原版引进”的小黄圆标成为了十几年后不少人的“滚石记忆”。

衰退期

固守台湾岛思索新发展

从公司结构上讲,滚石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也就是1995年前后的变化很大。从失去最大对手飞碟唱片,到进军香港和东南亚,以及魔岩文化从大陆的撤出,这些有进有退的变化让滚石具备了跨国大公司的雏形。滚石开始以台湾为基地核心,以各地分公司为基础,非主流体系交给魔岩文化,开始更快速地挖掘新声音和流行乐坛新的可能性,这也是全盛期之后的滚石需要在公司发展上思考的问题,当然今天看来,似乎它并没有找到答案。

千禧年之前成最后绝唱

滚石把主要业务集结回台湾之后,公司主要挖掘主流音乐市场,刘若英、任贤齐和徐怀钰的走红都让滚石在新音乐时代来临前,挖到了最后的宝藏。1999年,滚石推出了五月天和梁静茹,这两个继承滚石传统的艺人,现在看来是人文性和市场化结合成功的产物,然后全球音乐在即将到来的新千年疾走下坡路,是行业不可逆转的大势,五月天和梁静茹也算是滚石时代最后的绝唱,但他们后来的出走也是滚石盛极而衰的一个悲怆的标注。

迷茫期

谁也不能否认,MP3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音乐工业。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在华语地区还是全世界,唱片工业都在急剧萎缩,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盈利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尝遍盛世滋味的滚石一直都在走下坡路。

分公司结业遭遇挖墙脚

上世纪90年代的急速扩展耗费了滚石的太多资源,在香港和大陆发展的非主流音乐形态还未培育出成果就调整策略,在商业扩张的过程中,公司的人文性也被打破,魔岩体系的歌手又因为预算空间而被压缩,加上唱片市场的急速崩溃,滚石公司迅速被市场大潮吞没。2001年,滚石香港和魔岩唱片宣告结业,国际公司逐步收回了滚石在台湾的唱片代理发行权,还乘机向旗下艺人挖墙脚。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坏消息:五月天成立“相信音乐”,只是将发行权交给滚石、裁减企划部门、将发行权交给环球、以及被收购的传言等等。段老板也曾在采访中提及如果滚石的路越走越窄,他可能会同意被收购,而去年金曲奖上扛出的“请电信业不要再虐待唱片业”横幅更是让老段其人和滚石公司都笼罩上一层悲情色彩。

纵贯线一出仅剩下回忆

2009年,滚石的一系列举动似乎标志着重振雄风的野心:滚石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罗大佑、李宗盛在老段的牵头下,搭上周华健和张震岳组成纵贯线,从春晚零点钟声一过,便开始了全球巡演,而且他们实实在在地赚到不少声誉和金钱,让四个男人的组合成为年度最佳企划案,将三十年积累的唱片版权重新利用,打着怀旧牌重新出版;此外,滚石再度将眼光瞄向内地市场,签下李宇春的海外约和郁可唯的唱片约。重心业务也放在“滚石移动”的经营上,利用三十年的音乐资源寻求新的盈利模式。不过,滚石的这些举措依然脱不开人们对它“吃老本”的议论。前路如何,对于这家见证华语音乐由盛到衰的厂牌来讲,还是个未知数。

滚石关键词

老段

由李宗盛、罗大佑和光良合作的名曲《最近比较烦》中周华健有句唱词“女儿说六加六结果等于十三,我问老段说怎么办?他说基本上这个很难。”熟悉滚石的人都应该想得到,这个“老段”指的是滚石的老板和精神领袖段钟潭。这个出现在滚石每张专辑版权页“出品人”的名字身后的故事几乎是一段段江湖传说,是滚石三十年兴衰最好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去年金曲奖,他在上台领“特别贡献奖”时,曾用三块横幅表明心迹:“老兵不死”,“请电信业不要再虐待唱片业”,“音乐万岁”。

口号

刘若英在《下楼谈恋爱》中回顾自己第一次走进滚石公司的经历时写道:“说是我的运气,不如说是心诚则灵———我签进了滚石唱片公司。我还记得第一次进公司,紧张到连路都不会走。当时的滚石在光复南路的麦当劳楼上,我走上去看到的第一幅画面是海报上的苏慧伦躺在地上对着我微笑(《寂寞喧哗》专辑)。另一头衬着黄色的底贴着两行斗大的字———‘我在滚石,我很重要’。当时我血管里的液体想必都滚了起来。”三十年来,这一句口号与滚石人的敬业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成为他们心目中滚石情结的概括。不少离开滚石的艺人或工作人员回忆起自己的滚石岁月,第一个怀念起的,就是这八字口号。

《三人展》

这张由吴楚楚、潘越云和李丽芬组成的合辑是滚石的开门之作。之所以是合辑,或多或少都有点滚石作为新公司对新人不太放心的心理作祟,用了这个名为合辑实为三张EP打包的方法。与潘越云日后延续《三人展》的形象在滚石大红的局面相比,吴楚楚两年后成为滚石最大的竞争对手飞碟唱片的总经理,而李丽芬不再是那个如纯净黄莺般的女歌者,而是跟着小虫大玩“新武侠主义”,凭借《得意的笑》和《爱江山更爱美人》成为一个熟女路子的歌手。

滚石大事记

1976年,段钟潭和二哥段钟沂一起,成立《滚石》杂志社

1980年,两人成立滚石有声出版社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音乐事业经营

1986年,成立滚石国际有限公司,代理EMI、RCA、MOTOWN等国际品牌之产品

1992年,成立新加坡滚石及马来西亚滚石,向海外发展

1993年,成立香港滚石

1995年,成立韩国滚石及魔岩唱片,张国荣归于滚石旗下,滚石开始打造华语歌坛的黄金时代。

1996年,成立日本、中国大陆及泰国滚石

1999年,成立滚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成立滚石移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是铃声和图形下载,进而将音乐产品推广到广大的手机族群

2004年,成立亚洲数码音乐股份有限公司,为大中华地区消费者提供了版权合法的线上影音下载服务

我在滚石我很重要

时过境迁,当年的滚石人有一大半都已经“散落在天涯”,不管是留守的,还是中途为了更好的发展而离开的,或是与滚石因为种种矛盾而离开的,都曾经明示或暗示过,曾经的滚石是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这个核心家庭,也都拥有着不同的记忆。

李泉(音乐人)

标志:长发+牛仔

滚石故事:1992年,李泉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读大二,主修钢琴。在酒吧里弹琴唱歌打工的他被当时滚石公司旗下的魔岩唱片老总张培仁一眼看中并收入麾下。李泉称,张培仁是他认识的第一个唱片业内人士,也是他能有今天如此成就的伯乐。当时的李泉,赶上了滚石的全盛时期,他在滚石发行了《上海梦》、《新世界》等三张唱片。

滚石心得:滚石就是个奋发的团队,在音乐的范畴内任你遐想,很少商业气味。最有感觉的滚石人是张培仁,他身高1.95米,满脸的胡子、头发很长。他当时来我家,我外婆看了他一眼,把我拖到另一间房说:“你都交了些什么朋友啊?”但我觉得当时的滚石从老板到员工,就像是学校里的同学,大家都扎着辫子,穿着牛仔裤、靴子,很随便很舒服。

反观现在,真正有情怀的作品越来越少,当年的滚石告诉我,要有对情怀的执着追求,不能为功利的目的去做事情。

袁涛(华谊音乐老板)

华健给我起外号

滚石故事:袁涛曾是滚石刚进内地时的首批工作人员之一,见证了滚石的黄金时期。在他的回忆中,滚石中国在北京只有一间简单的办公室,他负责滚石旗下台湾歌手在内地发片的宣传,比如任贤齐的《心太软》。当年滚石下面还有一个电影公司,制作了影片《爱情麻辣烫》,袁涛也负责了该片的宣传。

滚石心得: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如果你喜欢音乐和唱片行业,能在滚石工作,就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当时滚石刚进内地,我找了机会和工作人员套近乎、交换唱片,表达了想去工作的意愿,就得到了面试的机会。印象最深刻的滚石人是周华健,当时我管他叫大哥,他还给我起外号,大家一起聊天喝酒,特别亲密,根本不是那种工作人员和艺人的关系。

现在想起滚石那些口号,比如“我在滚石,我很重要”、“滚石出品,必属精品”,我会觉得当时做的事,真是意义非凡。

涂惠源(音乐制作人)

欣赏其当仁不让

滚石故事:涂惠源称自己是滚石的“编外人士”,虽然从未加盟滚石,但一直与滚石来往密切。他参与了众多滚石旗下艺人作品的编曲工作,但从未去那里上过班,但比起不少员工来说,他更了解滚石。上世纪80年代,涂惠源是齐秦的“虹音乐室”的一分子,小虫把他引荐到了滚石。齐秦的《纪念日》、赵传的《我终于失去了你》、潘越云的专辑《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都由他担任编曲,他也参与了滚石签下的新人郁可唯的新专辑制作。

滚石心得:我觉得滚石是一个很敢冲的公司,在音乐理念和制作方面,都可以用“当仁不让”这四个字去形容。如果他们看到好的歌手和好的产品,绝对不会放松,这是我最佩服的地方。

段钟潭(滚石老总)对于音乐投资手笔的坚持也让我佩服,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么大胆地用心地投资艺人和产品了。

万芳(歌手)

单纯的梦依然在

滚石故事:20年前,万芳通过参加民歌比赛进入音乐圈,因为认识了齐豫和陈升而决定投入了滚石旗下厂牌音乐田。她在滚石时期出了不少经典作品,如《新不了情》、《就值得了爱》等。现在依然坚守滚石的万芳也曾短暂离开过,而在滚石的岁月也曾令她经历人生的低潮,但每首歌曲背后的心情故事却依然深埋在她心田,让她立足滚石。

滚石心得:如果现在有人很怀念滚石过去的黄金时代,那我觉得所有人都要谢谢滚石。我很庆幸我经历过那个时代,我就是听着滚石的这些音乐长大成熟的。

现在的时代和当时不一样了,尤其是流行音乐,无论是市场和作品都不如从前,但我并没有太大的失落感,只要我唱歌的能力还在,我就不会失落。我还会边洗澡边唱歌,边走路边唱歌,依然是那个在录音室里唱《新不了情》会流泪的女孩。因为最开始那个单纯的梦和动力依然在,这就是滚石带给我的。

赵传(歌手)

有感恩,也有惋惜

滚石故事:因为参加当年的个唱比赛得到冠军,赵传拥有了和滚石亲密接触的渊源。李宗盛给他制作了《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终于失去了你》等热门金曲,让赵传作为一名歌者,更是作为一个时代小人物的新声诉说者,一炮而红。经过一段辉煌岁月后,赵传离开了滚石。2007年,他和滚石还打了一场关于版税的官司。谈到和滚石的爱恨情仇,赵传每每都很心酸。

滚石心得:我其实很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指打官司),中间做过很多努力,希望不要走到这一步。我会很心酸地问自己:“哎,怎么会这个样子?”过去曾经是怀着共同的理念一起打拼出来,甚至制造了一个时代荣景的伙伴,却发现与你走的路不一样了,我真的需要一点时间去调整自己的心情和心态。

我对滚石是满心的感恩,但是也觉得惋惜。滚石当时是很有人文风格的唱片公司,后来我也感受到了它的渐渐商业化,只好选择离开。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