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外滩画报》:崔健眼里的罗大佑
[打印本页]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12-11-28 20:38
标题:
《外滩画报》:崔健眼里的罗大佑
崔健谈当代文化三十年
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活在坏时代
《外滩画报》VOL.517 2012-11-29
B=《外滩画报》 C=崔健
B: 今天和罗大佑同台,他被称为台湾的流行音乐之父,你对他有什么样的评价?
C: 我愿意说罗大佑对我的影响,因为他做音乐比我早。我听大佑的东西不多,我对他的印象是一个摇滚和乡村音乐结合,加上他用中文演唱,他的音乐中的朴实感,我之前没有听过这样的中文歌曲。而且他给我和周围的人带来一种严肃的话题,人们愿意谈论他的歌词,讨论他的演唱方式。而且,他不做作,在严格的制作后面还有很多东西,就像鲍勃·迪伦一样,你永远会讨论他的音乐,但不会去讨论唱片的封面,谈论谁是制作人,而是关心他的音乐的意义。
B: 在你看来,罗大佑的意义是什么?
C: 现在,大陆还有很多人在说罗大佑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把歌曲从文学、旋律的组合上升到一种特别严肃和庄重的层面,他让流行音乐可以讨论历史、政治,甚至身世。他影响了很多人,很多人甚至因为他拿起了吉他。他让人们觉得音乐是一种可以上不封顶的东西。也许我们说的北调,对罗大佑所谓的南腔来说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因为我们谈论的那些东西,讨论的自我,好像有一定的突破感,我们在大我中找到了小我。比如我在《一无所有》中谈论的我,就是小我。和“我是一个兵”,“我爱北京天安门”里面的那个“我”是不一样的,当时我提出小我,在大陆引起很多人共鸣。但我相信在当时的香港或者台湾,这种概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已经在谈论自由了。这就是西方音乐里面的我,和大陆土生土长的那个我,碰撞了一个点。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