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新京报]罗大佑离我们越来越远 [打印本页]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5-1-17 14:29     标题: [新京报]罗大佑离我们越来越远

罗大佑离我们越来越远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1月17日

  罗大佑这张自己掏钱发行、名为《美丽岛》的新专辑在去年成为音乐圈津津乐道的话题,现在,是因为一场灾难的契机,再度令他和这张专辑成为大众关注的重心———日前罗大佑来北京为专辑作宣传,宣布把首版版权1万美元捐给海啸灾民,以爱心支援涉难者。

  不知道一张唱片是不是真的可以背负得起宣扬救扶精神的重任;反正我更愿意把《美丽岛》简单地看成罗大佑蛰伏十年之后,对自我时光的总结,对一个纷杂时代的思考与感悟,对一份感情流失掉的惋惜。不是非要把音乐作为一种武器和手段不可,还它一个纯粹的使命,让它温暖一些人的内心,使人能从中得到一些思考和顿悟就足够了。

  很多人会从音乐制作方面来评价罗大佑的作品,例如分析作曲填词与配器有何优势和缺陷,归纳它们到底是印度音乐还是电子爵士抑或说唱……无可厚非,这是评论一张音乐专辑好坏的基础,但是我一直认为,罗大佑最大的意义不是在音乐专业范畴内的阐述;他的感染力在歌“外”而非歌“内”。

  从早期风靡一时的《童年》,到后来的《阿郎的故事》、《皇后大道》、《爱人同志》……再到这张《美丽岛》,罗大佑的音乐一直并不是纯粹为了人们的耳朵服务。没有人会执着于他的声音或配器完美与否,从他有所缺陷的声音之中,人们总能够得到一些真实的共鸣。比如新作里面,有他因SARS有感而发写下的《伴侣》;有他因“白晓燕案”送给白冰冰的《倾城之雨》,还有对跳舞女孩进行情感探索的《舞女》等,始终伴随着人文精神,充满着他对这个社会许多现象的思考。要是这张专辑不包含这些,即使有所谓全新的音乐元素加入,也难以拔高它的可听性。

  或许《美丽岛》不是一张完美的专辑,但撇开几首政治味道过于浓厚的歌曲,我觉得它仍可算得上一张不可多得的作品。同时我还发现,过去那个罗大佑依然还在,尽管他离我的距离越来越远。

  □烟灰散烬


作者: 无妄之花    时间: 2005-1-17 15:04

有同感。
作者: 光阴过客    时间: 2005-1-17 16:24

有点问题

灾难突发于美丽岛发行之后,大佑捐款并说明它的来源,在作者心里竟造成了“一张唱片是不是真的可以背负得起宣扬救扶精神的重任”的恐慌,神经未免太不健全了。既然作者如此解读老罗,那后面的这一句就大有问题了——“比如新作里面,有他因SARS有感而发写下的《伴侣》;有他因“白晓燕案”送给白冰冰的《倾城之雨》,还有对跳舞女孩进行情感探索的《舞女》等,始终伴随着人文精神,充满着他对这个社会许多现象的思考。”从作者前面的观点来看,老罗的这个思考是发于内心还是仅为作秀呢?

罗大佑的声音有缺陷么?他不唱歌剧也不唱样板戏,所以声乐上的大忌〔如所谓的“喊白”〕是永远不适用于流行音乐的。作者是不是认为要弄个歌剧演员或是样板戏式的腔调来唱罗歌呢?牛马相诱,可惜永不会相及。

这个世界是自么了,我又是怎么了?总会看到些莫明其妙的东东。

[em06][em06][em06]

作者: 没大没小    时间: 2005-1-17 21:23

哼,咸鱼白菜各有所爱,就爱老罗的破锣嗓![em04][em04][em04]
作者: 阿米努斯    时间: 2005-1-18 01:08

非常同意,没大没小的看法。

说实话的,大佑自己写的歌,只有他自己唱才有味道。

只是因为,有感情在里面。

《你的样子》《恋曲1990》有翻唱为证。虽然,林志眩,齐秦已经尽力,而且翻唱的相当的好。

无法盗版的青春,无法盗版的嗓子,无法盗版的老罗。


作者: 阿米努斯    时间: 2005-1-18 01:26

《阿郎的故事》并不是一张专辑吧!
作者: 吾谁与归    时间: 2005-1-18 14:28

没记错的话是周润发和张艾嘉主演的一部电影
作者: 百年一郁    时间: 2005-1-19 08:12

记错了也是周润发和张艾嘉主演的一部电影,还有那个精灵古怪的小孩儿黄坤玄[em07]
作者: 吾谁与归    时间: 2005-1-19 15:10

没记错的话这部电影里有《你的样子》和《恋曲90》,不看此片就听不懂《你的样子》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5-1-19 20:02

音乐教父10年祭出《美丽岛》

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1月14日

罗大佑带最新专辑来到北京,畅谈多年来从未改变的音乐初衷

  我创作最怕的就是“晚节不保”,最怕违反自己当年开始做音乐时的初衷,我想通过我的创作和大家分享我们共同的成长经验,让大家看到现在的罗大佑和以前一样兢兢业业。

  本报记者徐万涛摄

艺人:罗大佑 唱片:美丽岛 厂牌:独立发行 时间:2004/11

  本报讯(记者贾维)已经10年未发新专辑的罗大佑1月13日带着自己的最新专辑《美丽岛》出现在北京媒体面前。采访现场别出心裁地被布置成沙龙的样子,带着一贯批判精神的他同现场记者畅谈起这张唱片的制作背景。

  版税捐助海啸灾民

  发布会一开始,罗大佑便举办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捐赠仪式,把自己这张独立制作的唱片第一笔版税1万美元捐给了北京红十字会,并希望由他们把这笔款项转交给印度洋海啸的灾民。罗大佑表示:“我们有句古话‘否极泰来’,经历了非典、伊拉克战争以及最近的一场大海啸,我相信2005年会是一个好年。”音乐人李海鹰、张树荣则以好友的身份出现在了现场,并在众多媒体面前同罗大佑做了一番畅谈。

  这是改变巨大的十年

  这张《美丽岛》距上一张《恋曲2000》的发行已经有十年之久,谈到为什么十年时间才作出这张新唱片,罗大佑颇为感慨:“我并没有设计说一定要等十年。但刚刚过去的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这是改变巨大的十年。1996年发生了台海危机,1997年香港回归、白晓燕命案,1998年的金融危机、我父亲过世,1999年‘9·21’大地震,2000年世纪交替的同时台湾政党轮替,2001年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2002年内地的政经影响力开始影响全球,2003年出现了非典以及到现在都没有结束的伊拉克战争,2004年底又发生了这场海啸。

  直到现在我才觉得到了一个许多话该说的时候。这张唱片收录了我七、八年来从30多首歌曲中挑选出来的创作。我觉得创作者必须观察时代的变化,找寻一个作为创作者自己的结论。”

  众音乐人齐赞“教父”

  在罗大佑现场钢琴演奏了一首新专辑中的歌曲后,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包括五月天、张震岳、陶喆等台湾顶尖音乐人对这位“音乐教父”的评价。作为新进台湾音乐代表的五月天们表示:罗大佑音乐的血液已经渗入自己的身体,他的歌曲永远是自己面对困境时的解药。张震岳则用“一个永远的rocker”来形容这位告诉自己“音乐人要讲真相,不给答案”的前辈。同样刚刚推出新专辑的陶喆形容罗大佑在自己心中只有约翰·列侬可以与之相比,并且启示自己“音乐没有对错,音乐人要有勇气说自己想说的话。”

  ■浅读《美丽岛》

  事情一直发生找不到句号

  “泪眼美丽岛、为君生为尔泣”,这是罗大佑在暌违10年后的个人专辑《美丽岛》同名歌曲里的一句,道出他对台湾这块土地有感情、也有眼泪。

  《美丽岛》距罗大佑1994年底发行的上张唱片《恋曲2000》,已过去十年。

  在这十年里,他出国、休养、结婚,先是沉默了一段时间,然后出精选辑,并来内地开了一场贬多过褒的巡演,江郎才尽的说法四起,他这些动作也暗合着金盆洗手的常规,也难怪近日去世的黄霑谈到他时说:“一直吃老本他就完了———再好的歌也会老!”后来,他出席了黄霑的葬礼,除了彬彬有礼的追悼外,也有暗暗的冷傲藏在表情里。

  这张唱片之所以花去十年,他解释,是因为一直找不到句号,“事情一直在发生,在今年终于告一段落。到了该说话的时候。”唱片中的每一首歌,都指示着这些年里的某件事:1997年的白晓燕撕票案《倾城之雨》、1999年的台湾“9·21”大地震《初恋的少年家》、2000年台湾政党轮换《阿辉仔饲着一只狗》、2001年的“9·11”《宁静温泉》、2003年的非典《伴侣》……人世乱成这样,2004年又安宁在哪里?这个句号画得更似问号多些。

  (杨波)

  聆听罗大佑的“心曲2005”

  关于音乐  回归到音乐最初的生命

  这次的音乐我选择独立制作,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回归到音乐最初的生命。我相信现在的国际“四大”唱片公司用不了两三年就会变成“一大”。透过ipod的流行我们就会看到,科技公司正在用音响的方式取代音乐公司。ipod里面可以装10000首歌,我们谁需要随身携带一万首歌?今天在整个世界,音乐已经变成了资讯而不是心灵的产物。我希望音乐家们倾注生命的作品能够被传承,能够影响到一代人,而不只是活在KTV里面。

  关于创作  我一直都会遇到创作的瓶颈

  这次隔了10年才出专辑也是因为我一直都会遇到创作的瓶颈———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停下来,去生活中吸收养分。刚刚MV里面播放的《倾城之雨》是为了白晓燕命案写的,但它也同样合适刚刚发生的海啸。据说有5万儿童就在这海啸发生的短短几个小时中丧生,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我想平安是所有人的心愿。文化就是人类生活的积累,我创作最怕的就是“晚节不保”,最怕违反自己当年开始做音乐时的初衷,我想通过我的创作和大家分享我们共同的成长经验,让大家看到现在的罗大佑和以前一样兢兢业业。音乐人作的就是沟通性的工作,要把自己的经验融入这个时代,发出声音,延续下来。

  关于自己  我一直是个分裂的人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必须要被抽离来看的、分裂的人。因为外人眼中看到的罗大佑其实和真正的我是不同的。“教父”这个称号对我来说太过沉重,我只是一个时时刻刻要求以新的面貌来面对自己的人。有朝一日,当人们站在“罗大佑之墓”前,我希望他们看到上面刻着这样一行字:这是一个以音乐来表达自己感情的人。

  关于年龄 现在的我就很知“天命”

  我已经五十岁了。按照中国的传统,已经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现在的我就很“知天命”。我音乐中会一直延续批判的姿态,到了什么岁数也不会改变。批判其实是对自身的一个反省。很多人觉得批判是批判别人,其实不是的,批判是对自己最大的挑战。批判是看“我”怎么看这个世界,“我”有没有说真话,“我”有没有用自己的内心来面对这个世界的真相。

  口述/罗大佑采写/本报记者贾维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luodayou.net/bbs2/)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