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为思想配乐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玩童 时间: 2005-3-20 02:11 标题: 为思想配乐
一直以来喜欢这样的一种思考方式:
独自在房间,窗帘垂下,将大佑的光盘放入机器,音乐响起,阻挡及掩盖了一切屋外的喧哗。屏幕上熟悉的身影晃动,而我已沉尽到自己的思想之中.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学会了思考人生,开始思索生活的意义,大脑亦如光驱开始旋转,或选择,或回忆,时而痛苦,时而迷惑,每一个问题都会找到无数的答案,生活像是在做多项选择.老师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可本质看多了心情怎就这么郁闷?我思索人生方向思考未来,刨析我的思想够不够深刻,我把生命交给今天,把希望种在此刻.我像爱丽丝漫游仙境,梦着的不一定都是美景...就如同答案虽多,不一定都是好结果.
歌声再次阻断了来自现实世界的纠缠,在他的歌声里我的精神得到了些许安慰,在他的歌声里我寻觅到一些对生命的态度,对情感的倾诉,对现象的痛斥以及捍卫尊严的力量...
如果时间在此时定格,思想是主角,配乐就是罗大佑.
作者: 老玩童 时间: 2005-3-20 02:11 标题: 为思想配乐
一直以来喜欢这样的一种思考方式:
独自在房间,窗帘垂下,将大佑的光盘放入机器,音乐响起,阻挡及掩盖了一切屋外的喧哗。屏幕上熟悉的身影晃动,而我已沉尽到自己的思想之中.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学会了思考人生,开始思索生活的意义,大脑亦如光驱开始旋转,或选择,或回忆,时而痛苦,时而迷惑,每一个问题都会找到无数的答案,生活像是在做多项选择.老师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可本质看多了心情怎就这么郁闷?我思索人生方向思考未来,刨析我的思想够不够深刻,我把生命交给今天,把希望种在此刻.我像爱丽丝漫游仙境,梦着的不一定都是美景...就如同答案虽多,不一定都是好结果.
歌声再次阻断了来自现实世界的纠缠,在他的歌声里我的精神得到了些许安慰,在他的歌声里我寻觅到一些对生命的态度,对情感的倾诉,对现象的痛斥以及捍卫尊严的力量...
如果时间在此时定格,思想是主角,配乐就是罗大佑.
作者: 光阴过客 时间: 2005-3-20 02:28
看来不是只有我才有问题。沉闷了,别静静地听,最好跟着他发几声嘶吼。我每去登山,都爱站在山顶,象野兽一般嚎叫几声。听着回音,明白自己并不孤单。
作者: 光阴过客 时间: 2005-3-20 02:28
看来不是只有我才有问题。沉闷了,别静静地听,最好跟着他发几声嘶吼。我每去登山,都爱站在山顶,象野兽一般嚎叫几声。听着回音,明白自己并不孤单。
作者: xmliao 时间: 2005-3-20 08:12
呵呵,智者孤独,直者痛苦!中国是个腐蚀力非常强的大酱缸,能够让所有棱角迅速消融,保持先进性!
作者: xmliao 时间: 2005-3-20 08:12
呵呵,智者孤独,直者痛苦!中国是个腐蚀力非常强的大酱缸,能够让所有棱角迅速消融,保持先进性!
作者: 忙盲聋龙 时间: 2005-3-20 08:36
只要听大佑,我就会彻底走神,写不下任何东西。
我对大佑的最尊敬方式就是将他的歌曲理解、消化、传承在自己的作品中。
我可以肯定自己做得不是很好,但我可以试着这样去做,去尝试。
就像他说的,千年之后,我们或将微笑,这片土地,毕竟我曾经耕耘过。
作者: 忙盲聋龙 时间: 2005-3-20 08:36
只要听大佑,我就会彻底走神,写不下任何东西。
我对大佑的最尊敬方式就是将他的歌曲理解、消化、传承在自己的作品中。
我可以肯定自己做得不是很好,但我可以试着这样去做,去尝试。
就像他说的,千年之后,我们或将微笑,这片土地,毕竟我曾经耕耘过。
作者: xmliao 时间: 2005-3-20 08:44
思考中国:浅论中国人的深刻自信
作者:我们的春天
2004年12月3日
内心的真正自信会散发出光辉,照亮你周围的人民。 内心的自信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把握。
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把握来源于深刻的思考和对这世界的深刻激情。
而对这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激情又是来自何处?
来自幼年时人格形成时期的教育留在头脑中的深刻印痕以及生命遗传基因的能动本性。
通过适当的方法,这些童年时期的深刻印痕也是可以改变的,可以覆盖的。通过激发生命的潜能,通过激发灵魂的共振,可以唤起激情,唤起思考,唤醒自信。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使中国人培育了深刻的自信,这种自信,根深蒂固,深深的融化在中国人的血肉中,根植于中国人的骨髓,深植于中国人的内心里,极难动摇,甚至成了过度自负,遮蔽了中国人的眼睛,成了中国人学习外界先进技术和文明的心理障碍,虽然近代中国的屈辱经历,给中国人的心理上蒙上了一层自卑的外层,但是,这种自卑心理,与中国人内心的自信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完成社会转型之后,经历改革开放后,经历与西方文明的亲密接触后,这种自信中的自负因素将被化解,近代以来的自卑心态也将烟消云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也将彻底扬弃和升华,而深刻的自信将保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
香港台湾澳门,可以看作中国人完成社会转型,经历开放改革,以及与西方文明亲密接触的中华民族试验区,依我看来,试验区的这种转型是很成功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将这些特区的经验推广到整个大陆地区。
中华民族的振兴,虽然还注定要经历许多曲折,反复,巨大困难,但是,我们毕竟已经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希望。而不是像上一个世纪开放改革前一样,让人感觉是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长期在黑暗中摸索,中国人内心的能量找不到出路,找不到道路,使中国人非常苦闷,这种内心的苦闷也是发生诸如义和团文革等许多灾难的深刻因素之一。
作者: xmliao 时间: 2005-3-20 08:44
思考中国:浅论中国人的深刻自信
作者:我们的春天
2004年12月3日
内心的真正自信会散发出光辉,照亮你周围的人民。 内心的自信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把握。
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把握来源于深刻的思考和对这世界的深刻激情。
而对这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激情又是来自何处?
来自幼年时人格形成时期的教育留在头脑中的深刻印痕以及生命遗传基因的能动本性。
通过适当的方法,这些童年时期的深刻印痕也是可以改变的,可以覆盖的。通过激发生命的潜能,通过激发灵魂的共振,可以唤起激情,唤起思考,唤醒自信。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使中国人培育了深刻的自信,这种自信,根深蒂固,深深的融化在中国人的血肉中,根植于中国人的骨髓,深植于中国人的内心里,极难动摇,甚至成了过度自负,遮蔽了中国人的眼睛,成了中国人学习外界先进技术和文明的心理障碍,虽然近代中国的屈辱经历,给中国人的心理上蒙上了一层自卑的外层,但是,这种自卑心理,与中国人内心的自信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完成社会转型之后,经历改革开放后,经历与西方文明的亲密接触后,这种自信中的自负因素将被化解,近代以来的自卑心态也将烟消云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也将彻底扬弃和升华,而深刻的自信将保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
香港台湾澳门,可以看作中国人完成社会转型,经历开放改革,以及与西方文明亲密接触的中华民族试验区,依我看来,试验区的这种转型是很成功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将这些特区的经验推广到整个大陆地区。
中华民族的振兴,虽然还注定要经历许多曲折,反复,巨大困难,但是,我们毕竟已经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希望。而不是像上一个世纪开放改革前一样,让人感觉是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长期在黑暗中摸索,中国人内心的能量找不到出路,找不到道路,使中国人非常苦闷,这种内心的苦闷也是发生诸如义和团文革等许多灾难的深刻因素之一。
作者: xmliao 时间: 2005-3-20 08:49
中国人说,家丑不可外扬。公开讨论中国人的短处有违祖训。
不过一来这些家丑机密已经被部分老外所窃取,我用中文写出来也增大
不了泄密面。二来上回已经讨论过外国人喜欢的中国因素,广告上这叫
优势分析。今天的劣势分析也很重要,否则怎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礼仪之邦不礼仪☆
老外到了中国,从机场出来第一感觉是什么?我告诉你,两个字: 混乱。
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老外搞不明白为什么一路上有那么多的车要插到他们前面来,也困惑他自己乘坐的那辆车的司机又为什么死活不让对方进来。
中国马路的生存逻辑是,机动车比人牛,宝马最牛。加上红绿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而言基本上只起装饰作用,这使得老外立即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过马路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任务。
观看第一次到中国的老外过马路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那是一家四口,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上,交通灯变绿开始过马路,老外发现右转的机动车不像自己家里那样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赶忙后退却差点又被一辆高速行驶的自行车撞到。大小老外觉得极不安全,已经走到马路中间不得已退了回去。
第二次尝试时老外改变了策略。父亲领头,母亲殿后,四个人手拉手,一步一回头,其滑稽、其可爱、其无奈,请原谅我的语言能力实在无法描述,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汪洋中的一条船。这么说吧,从一个老外穿中国马路的熟练程度,我能准确地判断他在中国生活的时间。
如果说马路上乱点老外还能一笑了之,那么另外一场混乱则结实地把我的一个朋友吓了一大跳。这位仁兄惊讶于上海公交巴士的漂亮,里面还有可能使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车载无线数字电视节目。那天他到终点站人民广场,公交车刚刚停稳,乘客正在下车,突然从前后门冲进来两股人,气势如蛟龙入水。"我当时真的吓坏了,"他事后告诉我,"我以为他们是上来打架的。"但他最终意识到这些中国人的目标是座位而不是他时,这才发现出了一身汗。
他向我叙述时,我也出了一身汗。
☆到处都要讨价还价☆
你可能不知道,绝大多数白色老外在家里难得有讨价还价的机会。就是小摊贩和菜市场也是卖方说了算。
我原以为老外会喜欢我们的讨价还价。一来如此大面积的讨价还价风潮在中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自己也是刚享受不久。二来长期生活在被剥削、被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的老外一到中国就立即享受自己定价的权利,应该多少有些翻身当家作主的感受。万万没有想到,那些来自资本主义老家的老外并不喜欢咱们的讨价还价。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自从中国的定价原则从过去的"童叟无欺"式的刻版定价体系成功地转型为"因地定价、因人定价"之后,同一杯可乐价格可以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记性好一点的人可能还记得几年前喝几杯啤酒一结算上千块的事情时有发生,类似的奇闻轶事国外很少见得到。伦敦哈罗德里有十几万英镑的一张桌子,但是你放心,同样的桌子在其他地方十几万元人民币绝对买不到。
在上海,人们把过高的定价形象地称为"宰"一刀。反正老外个个有钱,不宰白不宰。我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买了东西之后,卖主不知道这个日本人中文极好,竟然当着他的面大声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其次,经济学上把因交易而付出的代价称之为交易成本。到处都要讨价还价无疑会增加交易成本,所幸的是增加的只是时间和精力成本,中国人反正不在乎。但是欧洲的"懒鬼"老外因此觉得在中国生活特别累,他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怎么比美国还美国?
前不久,欧盟不承认咱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不请他们来中国住几天?无穷无尽的讨价还价的机会和高度灵活的定价体系非把那些官员累死不可。我保证回去之后他们个个会投中国的票。
☆告诉我该干什么☆
老外讲究独立,可以给他建议,但不喜欢别人告诉他做什么。就算混日子,你要教训他几句,一句话顶回去:So what? That's my
life!(怎么着?这是我的生活!)
其实中国人也不是真的爱管闲事,谁叫我们中国人对老外那么热情,一见到老外有难就忍不住关心。可是老外不了解,冲突就出来了。
一位意大利妈妈每次用小推车推她的孩子出去,总是有无数的中国人过来告诉她,这么冷的天你不能只给孩子穿袜子,一定要穿上鞋。有时候好心的中国人多得她都无法走路。
"在意大利,冬天穿短袖衫夏天穿羽绒服的多了去,这个天只给孩子穿袜子是极其正常的。"那位妈妈极其气愤又极其不解地问我:"难道我不比她们更了解我的孩子?难道我不比她们更关心我自己孩子?"
有一个女老外中国话讲得很溜,还会讲点广东话。在四川生活多年,听得懂四川话,在四川生活的期间,除了爱上了麻将,还爱上了四川菜。
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川菜店的小姐十分不满意。"你们中国人来吃饭,小姐总是问,您是要微辣、中辣还是重辣?我来吃饭,从来、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我疏忽了忘了告诉她们要重辣,上来的准是不辣的;就算我再三重复,上来的最终只是微辣。"
有一次她实在忍不住把小姐叫来:"我刚才跟你讲了那么多遍要重辣,你为什么给我微辣?"
"你们老外不能吃辣的,我知道的。我们这里来的老外多着呢。"没想到小姐还是见过世面的。
在个性和独立文化长大的老外,一怕中国人越俎代庖,二怕中国人以全概偏。不要说"你们老外"包含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就是"你们美国人"、"典型的法国人"这种说法都会招致老外的不满,"你们美国人是谁?"这个小姐一下子犯了老外的两个禁忌,难怪女老外要发脾气:"你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你怎么这么了解我?"
我后来开玩笑地说,"她要真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她就知道你喜欢吃辣的。"
☆过分热闹☆
上周我们开了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我发现中国人一发言,老外就把耳朵捂起来。中午吃饭时听几个老外议论"中国人说话把我的耳朵都震痛了。""可能是他们都有轻微耳聋的缘故。"
"中国人特别喜欢热闹。"一个在中国居住了多年的美国人向刚来的美国人介绍,他把热闹翻译成noisy。
"热闹恐怕不能翻译成noisy吧,"我委婉地提醒他,"最少你要在前面加一个pleasantly修饰一下吧——pleasant noise。"
"没必要。"他举例说,"中国人害怕安静。比如,无论在室外搞什么活动,中国人一定要弄两个大喇叭,把声音开得震天响,连说话都听不见。我知道,这是追求人气。可是上中国人家里做客,他们为什么总喜欢把电视开着?这时也需人气吗?"
"中国人评价餐厅的标准和我们也不一样,中国人说一家餐厅不错,一定是指这家餐厅顾客很多,热闹。而我们说一家餐厅不错,是指这家餐厅人少,安静。泡女孩,一定要上这样的餐厅。"
中国人嗓子亮点,在家里倒也没什么。一出国门就格外惹眼。"我在法国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你知道我最想干什么吗?"一位中国朋友问我。
"想干什么?吃中国菜?"
"找一没人的地方大喊一嗓子。这里安静得实在可怕,公交车上没两人也就不说,火车上满车的人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几个中国学生一说话,就有法国人过来把教室的门关起来。"
☆不管别人☆
我在许多老外的国家,惊讶地发现,我踩到他们的脚,对方倒是先向我道歉。后来我请教当地人,说是,我如果能够踩到一个人的脚,那表明他挡了我的路。挡住别人的路,当然应该道歉。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第一次出国前,心想不知集体主义为何物的老外公共场合一定秩序大乱。所以我听到这样的解释大吃一惊:天下还有这样的奇怪逻辑?
时间长了,这才知道,小老外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要小老外接受的是,你不能麻烦别人。小日本一心要脱亚入欧,所以日本人的教育也特别注意不给别人添麻烦。其实,我们中央之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教育原则,只不过顺序倒了倒——别人不能麻烦你。至于你要不要麻烦别人,那要看需要而定。
"我在中国能活到今天,简直是一个奇迹。"一个老外向我叙述他在中国的"历险记","我到中国第一天进门的时候,前面那个中国人还回头看看我,却把手一放,弹簧门一下子打在我头上。当然,后来我知道那个人绝对不是故意的。"
"我骑自行车上街,任何人超车,都是'嗖'的一声过去了,根本不管其他人。要不是我反应灵活,早就没命了。"
"你是不是夸张了一些?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自行车撞死人的。"我安慰道。
"所以说是个奇迹。"
"不过你说得对。中国人是不太管别人。"
"什么叫不管?是当别人根本不存在。"
别人也不是都不存在。中国人把别人分成三类:陌生人、熟人和领导。
不存在的只是第一类,请别忘了把其中的领导除掉。
☆厕所里没有纸☆
中文里有一个词,一定是受到中国厕所的启示而发明的,那就是"臭名远扬"。
中国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民族,入口问题解决好,出口问题也就无所谓。道理很简单,你会请人吃饭,会请人如厕吗?
不巧的是老外的观念和我们有些不同,这就使得中国的厕所问题成为老外公开的最敏感话题。不干净、蹲坑、没有隐私是老外抱怨的三个主要焦点。日本邻居还有一个问题总也整不明白,为什么擦完的纸要放在废纸篓里保存下来而不是直接冲掉?难道是为了保存罪证?
美国人最爱管闲事,难怪人称世界警察。全世界最干净的厕所在日本,在这一点美国人本来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可偏偏有一个美国女人办了一个厕所网站www.thebathroomdiaries.com。上面有专门的中国区,我强烈建议您去瞄一眼,看完那些帖子我保证没有不笑死的。
平心而论,这两年中国的厕所建设普遍上了一个台阶,本以为会引来全世界的喝彩,没想到老外自己家再差的厕所里都配有卫生纸。人都有个毛病,自己家里有的,以为别人那里也会有,所以许多老外刚来中国总是办完事这才发现里面没纸。
中国人向来注重国际形象,加上这几年经济高速发展,有的是钱,不说别的,光公款吃喝每年花掉就是整个教育投入的好几倍,所以中国厕所没纸绝不是经济原因。唯一担心是,一旦厕所放上卷筒纸,像我这样层次低的、从农村来的人就再也不上超市了。不过,我家附近有一个外国人开的商店,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保证,从来没上那里拿过纸,就连偷的心都没有。可能有人认为这没可比性,不过我告诉你,离我家最近的公厕大概在十公里外。
我估计,让中国的厕所一夜之间都配上卫生纸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能不能从人道主义出发在厕所门口用英语贴一个警告:"敬请注意,本厕所不提供卫生纸。如厕卫生纸请自备。"
将心比心,等到完事之后发现没有纸该多尴尬?!
最后,为了呼应,我本打算把中国男人也列进来,但我还会专门写文章讨伐他们。法律上有个规定,同一个罪行,你不能惩罚两次。因此,我这次就饶了他们。
作者: xmliao 时间: 2005-3-20 08:49
中国人说,家丑不可外扬。公开讨论中国人的短处有违祖训。
不过一来这些家丑机密已经被部分老外所窃取,我用中文写出来也增大
不了泄密面。二来上回已经讨论过外国人喜欢的中国因素,广告上这叫
优势分析。今天的劣势分析也很重要,否则怎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礼仪之邦不礼仪☆
老外到了中国,从机场出来第一感觉是什么?我告诉你,两个字: 混乱。
从机场到市区的路上,老外搞不明白为什么一路上有那么多的车要插到他们前面来,也困惑他自己乘坐的那辆车的司机又为什么死活不让对方进来。
中国马路的生存逻辑是,机动车比人牛,宝马最牛。加上红绿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而言基本上只起装饰作用,这使得老外立即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过马路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任务。
观看第一次到中国的老外过马路真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那是一家四口,在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上,交通灯变绿开始过马路,老外发现右转的机动车不像自己家里那样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赶忙后退却差点又被一辆高速行驶的自行车撞到。大小老外觉得极不安全,已经走到马路中间不得已退了回去。
第二次尝试时老外改变了策略。父亲领头,母亲殿后,四个人手拉手,一步一回头,其滑稽、其可爱、其无奈,请原谅我的语言能力实在无法描述,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汪洋中的一条船。这么说吧,从一个老外穿中国马路的熟练程度,我能准确地判断他在中国生活的时间。
如果说马路上乱点老外还能一笑了之,那么另外一场混乱则结实地把我的一个朋友吓了一大跳。这位仁兄惊讶于上海公交巴士的漂亮,里面还有可能使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车载无线数字电视节目。那天他到终点站人民广场,公交车刚刚停稳,乘客正在下车,突然从前后门冲进来两股人,气势如蛟龙入水。"我当时真的吓坏了,"他事后告诉我,"我以为他们是上来打架的。"但他最终意识到这些中国人的目标是座位而不是他时,这才发现出了一身汗。
他向我叙述时,我也出了一身汗。
☆到处都要讨价还价☆
你可能不知道,绝大多数白色老外在家里难得有讨价还价的机会。就是小摊贩和菜市场也是卖方说了算。
我原以为老外会喜欢我们的讨价还价。一来如此大面积的讨价还价风潮在中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我们自己也是刚享受不久。二来长期生活在被剥削、被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的老外一到中国就立即享受自己定价的权利,应该多少有些翻身当家作主的感受。万万没有想到,那些来自资本主义老家的老外并不喜欢咱们的讨价还价。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自从中国的定价原则从过去的"童叟无欺"式的刻版定价体系成功地转型为"因地定价、因人定价"之后,同一杯可乐价格可以相差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记性好一点的人可能还记得几年前喝几杯啤酒一结算上千块的事情时有发生,类似的奇闻轶事国外很少见得到。伦敦哈罗德里有十几万英镑的一张桌子,但是你放心,同样的桌子在其他地方十几万元人民币绝对买不到。
在上海,人们把过高的定价形象地称为"宰"一刀。反正老外个个有钱,不宰白不宰。我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买了东西之后,卖主不知道这个日本人中文极好,竟然当着他的面大声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其次,经济学上把因交易而付出的代价称之为交易成本。到处都要讨价还价无疑会增加交易成本,所幸的是增加的只是时间和精力成本,中国人反正不在乎。但是欧洲的"懒鬼"老外因此觉得在中国生活特别累,他们的普遍感受是,中国怎么比美国还美国?
前不久,欧盟不承认咱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不请他们来中国住几天?无穷无尽的讨价还价的机会和高度灵活的定价体系非把那些官员累死不可。我保证回去之后他们个个会投中国的票。
☆告诉我该干什么☆
老外讲究独立,可以给他建议,但不喜欢别人告诉他做什么。就算混日子,你要教训他几句,一句话顶回去:So what? That's my
life!(怎么着?这是我的生活!)
其实中国人也不是真的爱管闲事,谁叫我们中国人对老外那么热情,一见到老外有难就忍不住关心。可是老外不了解,冲突就出来了。
一位意大利妈妈每次用小推车推她的孩子出去,总是有无数的中国人过来告诉她,这么冷的天你不能只给孩子穿袜子,一定要穿上鞋。有时候好心的中国人多得她都无法走路。
"在意大利,冬天穿短袖衫夏天穿羽绒服的多了去,这个天只给孩子穿袜子是极其正常的。"那位妈妈极其气愤又极其不解地问我:"难道我不比她们更了解我的孩子?难道我不比她们更关心我自己孩子?"
有一个女老外中国话讲得很溜,还会讲点广东话。在四川生活多年,听得懂四川话,在四川生活的期间,除了爱上了麻将,还爱上了四川菜。
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川菜店的小姐十分不满意。"你们中国人来吃饭,小姐总是问,您是要微辣、中辣还是重辣?我来吃饭,从来、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如果我疏忽了忘了告诉她们要重辣,上来的准是不辣的;就算我再三重复,上来的最终只是微辣。"
有一次她实在忍不住把小姐叫来:"我刚才跟你讲了那么多遍要重辣,你为什么给我微辣?"
"你们老外不能吃辣的,我知道的。我们这里来的老外多着呢。"没想到小姐还是见过世面的。
在个性和独立文化长大的老外,一怕中国人越俎代庖,二怕中国人以全概偏。不要说"你们老外"包含了全世界几十亿人,就是"你们美国人"、"典型的法国人"这种说法都会招致老外的不满,"你们美国人是谁?"这个小姐一下子犯了老外的两个禁忌,难怪女老外要发脾气:"你又不是我肚子里的蛔虫,你怎么这么了解我?"
我后来开玩笑地说,"她要真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她就知道你喜欢吃辣的。"
☆过分热闹☆
上周我们开了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我发现中国人一发言,老外就把耳朵捂起来。中午吃饭时听几个老外议论"中国人说话把我的耳朵都震痛了。""可能是他们都有轻微耳聋的缘故。"
"中国人特别喜欢热闹。"一个在中国居住了多年的美国人向刚来的美国人介绍,他把热闹翻译成noisy。
"热闹恐怕不能翻译成noisy吧,"我委婉地提醒他,"最少你要在前面加一个pleasantly修饰一下吧——pleasant noise。"
"没必要。"他举例说,"中国人害怕安静。比如,无论在室外搞什么活动,中国人一定要弄两个大喇叭,把声音开得震天响,连说话都听不见。我知道,这是追求人气。可是上中国人家里做客,他们为什么总喜欢把电视开着?这时也需人气吗?"
"中国人评价餐厅的标准和我们也不一样,中国人说一家餐厅不错,一定是指这家餐厅顾客很多,热闹。而我们说一家餐厅不错,是指这家餐厅人少,安静。泡女孩,一定要上这样的餐厅。"
中国人嗓子亮点,在家里倒也没什么。一出国门就格外惹眼。"我在法国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你知道我最想干什么吗?"一位中国朋友问我。
"想干什么?吃中国菜?"
"找一没人的地方大喊一嗓子。这里安静得实在可怕,公交车上没两人也就不说,火车上满车的人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几个中国学生一说话,就有法国人过来把教室的门关起来。"
☆不管别人☆
我在许多老外的国家,惊讶地发现,我踩到他们的脚,对方倒是先向我道歉。后来我请教当地人,说是,我如果能够踩到一个人的脚,那表明他挡了我的路。挡住别人的路,当然应该道歉。
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第一次出国前,心想不知集体主义为何物的老外公共场合一定秩序大乱。所以我听到这样的解释大吃一惊:天下还有这样的奇怪逻辑?
时间长了,这才知道,小老外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有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要小老外接受的是,你不能麻烦别人。小日本一心要脱亚入欧,所以日本人的教育也特别注意不给别人添麻烦。其实,我们中央之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教育原则,只不过顺序倒了倒——别人不能麻烦你。至于你要不要麻烦别人,那要看需要而定。
"我在中国能活到今天,简直是一个奇迹。"一个老外向我叙述他在中国的"历险记","我到中国第一天进门的时候,前面那个中国人还回头看看我,却把手一放,弹簧门一下子打在我头上。当然,后来我知道那个人绝对不是故意的。"
"我骑自行车上街,任何人超车,都是'嗖'的一声过去了,根本不管其他人。要不是我反应灵活,早就没命了。"
"你是不是夸张了一些?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自行车撞死人的。"我安慰道。
"所以说是个奇迹。"
"不过你说得对。中国人是不太管别人。"
"什么叫不管?是当别人根本不存在。"
别人也不是都不存在。中国人把别人分成三类:陌生人、熟人和领导。
不存在的只是第一类,请别忘了把其中的领导除掉。
☆厕所里没有纸☆
中文里有一个词,一定是受到中国厕所的启示而发明的,那就是"臭名远扬"。
中国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民族,入口问题解决好,出口问题也就无所谓。道理很简单,你会请人吃饭,会请人如厕吗?
不巧的是老外的观念和我们有些不同,这就使得中国的厕所问题成为老外公开的最敏感话题。不干净、蹲坑、没有隐私是老外抱怨的三个主要焦点。日本邻居还有一个问题总也整不明白,为什么擦完的纸要放在废纸篓里保存下来而不是直接冲掉?难道是为了保存罪证?
美国人最爱管闲事,难怪人称世界警察。全世界最干净的厕所在日本,在这一点美国人本来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可偏偏有一个美国女人办了一个厕所网站www.thebathroomdiaries.com。上面有专门的中国区,我强烈建议您去瞄一眼,看完那些帖子我保证没有不笑死的。
平心而论,这两年中国的厕所建设普遍上了一个台阶,本以为会引来全世界的喝彩,没想到老外自己家再差的厕所里都配有卫生纸。人都有个毛病,自己家里有的,以为别人那里也会有,所以许多老外刚来中国总是办完事这才发现里面没纸。
中国人向来注重国际形象,加上这几年经济高速发展,有的是钱,不说别的,光公款吃喝每年花掉就是整个教育投入的好几倍,所以中国厕所没纸绝不是经济原因。唯一担心是,一旦厕所放上卷筒纸,像我这样层次低的、从农村来的人就再也不上超市了。不过,我家附近有一个外国人开的商店,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保证,从来没上那里拿过纸,就连偷的心都没有。可能有人认为这没可比性,不过我告诉你,离我家最近的公厕大概在十公里外。
我估计,让中国的厕所一夜之间都配上卫生纸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能不能从人道主义出发在厕所门口用英语贴一个警告:"敬请注意,本厕所不提供卫生纸。如厕卫生纸请自备。"
将心比心,等到完事之后发现没有纸该多尴尬?!
最后,为了呼应,我本打算把中国男人也列进来,但我还会专门写文章讨伐他们。法律上有个规定,同一个罪行,你不能惩罚两次。因此,我这次就饶了他们。
作者: 忙盲聋龙 时间: 2005-3-20 13:08
拜托,xmlino ,您能不能看看贴的内容再回话?或者单开自己的贴?
不会把中国人爱插队的特点都带到这里来了?
作者: 忙盲聋龙 时间: 2005-3-20 13:08
拜托,xmlino ,您能不能看看贴的内容再回话?或者单开自己的贴?
不会把中国人爱插队的特点都带到这里来了?
作者: 光阴过客 时间: 2005-3-20 15:45
大廖这样的引申也不能算“出格”,源于老玩童听歌的场景选择和心灵感受。艺术作品带给人的,或是哈哈一笑,或是发人沉思,要不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左眼入右眼溜。只要是能注入心中的哪怕很微茫的一点点,不随着欢喜之情悄悄流走,就当引起阵痛发人深思。可能是每个人都在哭声中来到世界而又常常伴着哭声离去,这人世就有了种宿命的悲痛,而痛的意义也就于人特别重要了。我有时想说,痛苦是思考他妈。可能欢喜之余也会有些许思考,但那比起痛后之思要浅薄得多——也许这个谬论只是我一家之言。
作者: 光阴过客 时间: 2005-3-20 15:45
大廖这样的引申也不能算“出格”,源于老玩童听歌的场景选择和心灵感受。艺术作品带给人的,或是哈哈一笑,或是发人沉思,要不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左眼入右眼溜。只要是能注入心中的哪怕很微茫的一点点,不随着欢喜之情悄悄流走,就当引起阵痛发人深思。可能是每个人都在哭声中来到世界而又常常伴着哭声离去,这人世就有了种宿命的悲痛,而痛的意义也就于人特别重要了。我有时想说,痛苦是思考他妈。可能欢喜之余也会有些许思考,但那比起痛后之思要浅薄得多——也许这个谬论只是我一家之言。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5-3-20 20:49
类似话题还是请大廖另开新帖,照顾话题的延续和别人的感受,谢谢。
作者: 追梦人 时间: 2005-3-20 20:49
类似话题还是请大廖另开新帖,照顾话题的延续和别人的感受,谢谢。
作者: 忙盲聋龙 时间: 2005-3-20 21:04
其实我是看了这个贴子,而且还认为内容不错,所以才更认为不应该跟贴在这里。:)
作者: 忙盲聋龙 时间: 2005-3-20 21:04
其实我是看了这个贴子,而且还认为内容不错,所以才更认为不应该跟贴在这里。:)
欢迎光临 罗大佑音乐联盟网论坛 (http://luodayou.net/bbs2/)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