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首頁/精彩樂評/關于《侏儒之歌》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既然大家都在談,那我也發表點意見。要抓一起抓。當然如果只抓我,也只有自認倒霉。

每個人的思想都存在差異性,不能強求相同。我不能要求別人接受我的思想就象我一直沒有接受某些思想一樣,雖然思想差異過大說起話來很費勁。

理解音樂作品取決于各人的藝朮修養,思想境界。侏儒之歌我認為音樂上成就有限(昨天我泡在澡盆里又聽了兩遍),但其他還是不錯。產生這樣一個結論部分基于我以下的經歷:樓上化學系的一個同學叫孫輝,寧夏石嘴山人,家境貧寒,千幸萬苦送來讀書,死了。還有一個朋友家在中原小縣城,每天有一班北京開來的火車半夜2點到達,他的母親連續2年每天半夜到火車站等他。還有一個同學足球踢的好,校隊的,清場的時候被打成重傷,當時很混亂,不知道被送到什么醫院了,后來的几天几個人哭著在北京的各大醫院停尸房(包括一些自行車停車棚)找他。

人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各有不同,比如平時我經常罵人傻比或者我操你媽(或者你大爺),大家也能夠接受。有時在網上也經常想這樣罵(往往嘴里早已罵出來了),但是主要怕被踢或者被刪。客觀地講,侏儒的稱呼只能算中性。

中國人好象喜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想法。一談經濟就拉出几個黑非洲墊背,現在談民主又有人拉東南亞出來,其實還可以拉軍政府時期的智利或者北朝鮮以顯示底部龐大。問題是老子憑什么就這么慘一定要和馬哈第兒或者蘇哈托混在一起。

好象緬甸當時學運還有軍警強奸女大學生的,起碼這種事情北京還沒有聽說。這樣一比,我們制度的先進性還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好多人都動輒拿俄羅斯來比,長期以來傳統媒體灌輸給我的情況是:俄羅斯現在不行,大家快活不下去了,而且中國的電池、羽絨服、熱水瓶、二鍋頭大行其道(潛台詞是“連中國的東西都有人要,可見多么的不行”)。幸好本人大學學的是經濟,知道本來蘇聯就是個短缺經濟(這可是一些留蘇的教授親自教給我的),几十年來莫斯科的貨架從來就沒有滿過,要說差也很難再差了。我本人的觀點是,現在俄羅斯人比以前幸福的多,起碼不會有人再被發配到西伯利亞,精神病醫院不會再住滿持不同政見者,不再有貝利亞和大清洗,克格勃也不再那么恐怖,如果你有本事寫一本《日瓦格醫生》你也敢去瑞典領諾貝爾文學獎了。

其實我覺得俄羅斯人可能不會全部是白痴,客觀的說現在俄羅斯也是個民主制度,隔三差五也有選舉什么的,好象他們那里還有共產黨在活動,有個什么叫久加懦夫的也參加選舉,如果大多數俄羅斯人覺得還是原來的好,只需選酒加懦夫做頭頭便是了。

有時候想想我也確實是一個傻比,很多觀點知道的人早就知道了,而且比我知道的還清楚。不知道的說了也沒有用,傻比永遠是傻比。別人想過安穩日子你攔人家干什么,你覺得重要的東西別人眼里狗屁也不值。除了給自己惹麻煩(哥們可是國有企業的)什么也沒有。


【晴朗】

我沒有聽過這首歌,只看歌名和詞已經讓我討厭,縱然別人真的做錯了什么(這還不能定論),也不要從身形上進行諷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如此侮辱實在太不應該了。


【myway99】那我還是建議您先聽一聽這首歌再在說吧

這首歌除了歌名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外,我認為還是一首很不錯的歌,而且如果要想想它的創作背景的話,那點誤解也是可以理解的。國外尚有驢象之爭,更不用說克林頓丑聞了,為甚末我們這里還是只能放頌歌呢?至少與那首〈春天的故事>相比,我認為這首歌更有意義。


【晴朗】不要這樣為羅大佑辯護了,好不好?

“這首歌除了歌名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外” <---這絕對不是“歌名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羅大佑刻意的影射如此明顯,何必蒙起雙眼假裝看不見呢?

“國外尚有驢象之爭,更不用說克林頓丑聞了,為甚末我們這里還是只能放頌歌呢?” <---沒有人說只能放頌歌,我只是認為要批評也要光明正大,并不是暗辱別人的身高體重什么的。關于六四的歌很多,羅大佑這首是最差的之一,我認為。

“至少與那首〈春天的故事>相比,我認為這首歌更有意義” <---什么是歌曲的意義?扯上政治的歌曲就一定比其他歌曲更有意義?那么《侏儒之歌》比羅大佑一半以上的創作歌曲都更有意義,照你的說法。

羅大佑只是一個出色的音樂人,并不是神,不需要處處掩飾他的缺點的,這只會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大棗】個人感覺:大佑無需辯護

這一首,不是大佑歌曲中的精品,但確實是在當時環境下一種真實情緒的釋放,不能列為應時之作。一首歌,可以在某個歷史的片段感動作者自己和其他的人,我覺得就是價值所在﹔我們沒有辦法超越歷史來看待這些問題,在被凍結的歷史面前,現在選擇的只能是沉默的表示,暫時的忘卻。

因為在那時的環境下,這首歌的出現是符合邏輯的。聽過童安格對同一事件的音樂描述和《歷史的傷口》,即使從音樂本身來說也不錯。

所謂“侏儒”的說法,我覺得不是直接沖著身體特征來的(至少從歌詞里不能直接看到,或許暗喻著其他方面──我覺得無法猜度作者當時的意圖),也可能只是一種極度失望的簡單流露。記得當時大學生的順口溜里也有“***,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這種情感里有很復雜的東西,當時的感覺就是這樣,無需掩飾。我們,和他們一樣,都無法充當歷史的評判者。

當然,我對被描寫者同樣充滿尊重。


【晴朗】究竟是誰曲解大佑?

樓下關于《侏儒之歌》的討論中,我發現好些大佑迷只是盲目地迷信大佑,并沒有把他當作一個創作流行音樂的普通人對待,我不相信這里的大佑迷都是這樣。所以我想做個小小調查:

假如你認為羅大佑創作《侏儒之歌》時是有心影射我們國家領導人的身體特征,請回答“是”﹔

假如你認為羅大佑并沒有影射我們國家領導人的身體特征,請回答“不是”。

假如你不說是或不是,而還有其他東西要說,那就請盡情說吧,但我都會當作回答“不是”而論。

我希望大佑迷都能直面自己。。。是或不是,請認真選擇。


【myway99】從大佑的音樂中,我們看到的是我們自己

無意牽強附會,更無意替甚末人曲解辯護,我們每個人對一首音樂的好惡,更多的取決于自己對他的理解感受,我說《侏儒之歌》有意義,是因為我認為他不是一首無病呻吟的歌,他反襯了一段歷史,而且到今天我每次聽他,都覺的是在提醒自己從另一個角度考慮自己身處的這個社會,這也許功利性太強了,但關于這首歌我的確是這樣想的,更何況他的旋律是那樣的動聽,讓你在說話是都會不經意的冒出那末几句來。

樓下關于《明天的太陽》的討論我想也是如此吧,沒有共鳴我怎末會喜歡他呢?否則,那才叫真正的曲解呢。


【linny】看了關于侏儒之歌的討論,有點小小想法

自認為自己還不能稱為羅大佑的歌迷,他的歌我聽的不全。

一向以為一個好的作品就應該是有爭議的,因為大家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好象當初聽那首《童年》時,開始的唱詞里是少了一段的,當多年后,聽到羅大佑的全本時,對里面的:“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么還沒經過我的窗前,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畫,心里初戀的童年……”很不以為然,想:資本主義社會里長大的童年里思想就這么復雜了,多少心里對羅大佑有些看法。但是走過青春走過歲月,生活讓我知道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南方人和北方人都會有那么多的不同,何況海峽的那一邊,那些被我們奉為經典的東西哪些不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問題是蛋好不好,雞下蛋時心里怎么想并不重要。何況雞的想法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