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首頁/精彩樂評/我看生活中的矯情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豬學長定義矯情為“一切偏離本來狀態的欲望表達都是矯情”。定義固然好,但是“本來狀態”如何確定呢,我們認可的本來狀態是否是本質狀態呢? 由此引發出我對豬學長“甚至于我以為那些從外地專程到上海看演出的舉動是不是都有點矯情,有閑階級無所謂,如果象我這樣的小職員的話,就真是矯情了”的不同看法。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最大的悲劇在于他們喪失了生活。看看50年來我們失去了什么:反革命和反右使知識分子喪失了追求真理的勇氣以及對人的信任,文革磨滅了人性中寬容的成分,敵視和仇恨成為了主流,上山下鄉則使一代青年在畸形的環境中產生了畸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最后一絲天真心靈所產生的個人崇拜也破滅的時候,當窮困的國人為改變物質生存狀態而不擇手段奮斗的時候,看看我們的民族性格中還剩下什么。當你聽到遠行前長輩給你的訓告,當你看見父母在上海的公共汽車上教育孩子如何獲得最大利益,當你面對著行人僵尸般的表情,你怎樣評價這個沒有傳統、沒有道德民族生存狀態。

我們又從生活的環境里接受了什么樣的生活態度?前一輩對生活的觀點被我們否定了多少呢? 就拿前几天討論過的三十歲男人的話題講,你是否還經常和朋友討論音樂?你是否還去踢足球?你是否還在被細小的美麗感動呢?如果你都有,是否已經被社會當作另類呢?

我也是一個小職員,一度對羅大佑演唱會的消息麻木了很久,忽然一天就象意識到“曾經一度人們告訴你說你是未來的主人翁”一樣,發現主流的生活觀點已經使我對愛恨的敏感程度降到了最低點,無數的生活樂趣已經在無形中喪失,我已經沒有了我要去的第一沖動,習慣思維給我的只是我曾經是羅大佑愛好者我應不應該去的責任判斷以及經過精密計算投資收益后我能不能去的價格結論。

所以有時候很矛盾,也藐視新時尚的膚淺和低品位,但也常想,可能這是國人重新建立生活情趣的唯一途徑,畢竟追求時尚本身是一種真實的感情。酷總比麻木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