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首頁/精彩樂評/我們要向羅大佑學習什么 |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
有一位朋友問我:“你最欣賞羅大佑什么?”我想了一下說:“情懷。” 羅大佑通過他的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他迷人的情懷:既憤世嫉俗,又充滿愛心。林語堂說過:真正憤世嫉俗的人常常是心腸最好的,因為他看到了世界的虛無,由此生發出一種普遍的憐憫和同情。羅大佑的作品就集中在這兩方面。 盡管羅大佑的處女作“閃亮的日子”和成名作“童年”都是非常抒情的慢歌,但人們總愿意把早期的羅大佑定位于“台灣搖滾樂宗師”。這是因為七十年代的羅大佑總是一襲黑衫再配墨鏡,最主要的還是他的作品:“現象”、“盲聾”、“之乎者也”、“超級市民”、“未來的主人翁”等者是批判現實之作,就連“戀曲1980”也是一副玩世不恭的口吻:“你曾經對我說,你永遠愛著我。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么?” 其實,即使在批判之作里,也處處流露出羅大佑對人性的關注和對人類文明前途的關懷。如“現象” 中的現象:眼看著高樓蓋得越來越高,我們的人情味卻越來越薄﹔朋友之間越來越有禮貌,只因為大 家見面越來越少﹔彩色的電視變得更加花哨,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而“鹿港小鎮”簡直是農業文明的一篇悼辭,在憤怒中夾雜著無比的緬懷之情。 終于,在純抒情的慢歌里,羅大佑的好心腸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不管羅大佑是否真正地憤世嫉俗,至少他希望我們這樣相信他,于是正象林語堂所說:羅大佑的愛心就表現得比一般的通俗歌曲作者更為“普遍”。 崔苔菁有一次采訪齊秦,夸獎他說:“‘給未來的孩子’是你第一次想到別人,你進步了!”的確,我們的通俗歌曲作者大都只想到自己,頂多再想到愛人,那也是“我的愛人”。羅大佑則不同,他把他的愛心洒向他所能想到的人和物,并且是那樣的一往情深。我真想把這些歌一首一首放給大家聽: “吾鄉印象”、“母親”、“小妹”、“牧童”、“海上花”、“火車”、“稻草人”、“草螟弄雞公”、“蒲公英”、“大地的孩子”、“家”、“赤子”、“風兒輕輕地吹”、“追夢人”等等。單看這些曲目,我想也足以讓我們的作者汗顏。 當然,羅大佑還有一部分作品是寫給他的“愛人同志”的,這部分作品也最為人們所熟知:“戀曲1990”、“穿過你的黑發的我的手”、“痴痴地等”、“野百合也有春天”、“思念”、“是否”、“神話”、“暗戀”、“愛人同志”等等。在這類作品中,羅大佑的哀而不傷、唯美而不濫情,非常值得稱贊。 羅大佑是個宿命論者,還頑固地堅持“距離就是美”,因此,在他的歌里,往往都是些沒有結果的愛情,甚至是單相思,“神話”和“暗戀”就是。但是羅大佑并不哭哭啼啼,或者裝出一副孤獨無助的 樣子。相反,他高唱:“如果我們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難改變,至少我還擁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顏”、“在這批判斗爭的世界里,每個人都要學習保護自己,讓我相信你的忠貞,愛人同志!”、“永遠無怨的是我的雙眼”。令世上的每個戀人都振作不已! 以上談了羅大佑的迷人情懷,肯定會有溢美之辭,這是每個中“羅毒”的人都無法避免的。而“情懷”不屬于創作技巧,是不容易學習的。只有擁有完善、崇高人格的創作者才能向眾人展示他的美好情懷,而只有崇高人格而不能賦之恰當形式的人也做不到。我們期待流行歌壇涌現越來越多這樣的創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