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羅大佑2005年演唱會/大佑,8.26還不錯,辛苦了 |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大佑,8.26還不錯,辛苦了 文/dylan_wang 先講8.26觀感,有些失落,因為氣氛不夠熱烈,但并不失望,知道大佑真得沒老,這是最重要的! 因為氣氛不夠熱烈,但我還是跟著唱了不少歌,我身邊也有不少唱和的.喜歡"傾城之雨",這也是演唱會上最讓我感動的他的新歌,民謠風格,特有的旋律."鹿港小鎮"的即興很過癮,"船歌"聽起來很舒服,"青春舞曲"的民族風格強烈新穎,愛人同志專輯里的几首歌的再現了原編曲宏大的氣勢,"亞細亞的孤兒"也聽到了,大佑最大氣的歌曲之一,也沒想到他會唱.所以我說,值了,我們不能強求太多,不能把解決現今無歌可聽的郁悶完全訴諸于一個歌手中年的一場演唱會,以以往.雖然有很多并非佑派的人聽了演唱會(也并非壞事),雖然音響不太理想,雖然我們懷舊的情緒和大唱卡拉OK的豪情有些沒有得到抒發,但演唱會還是成功的,我依然期待他的下一次. 再說他的從頭再來.歌曲離不開歌手的生活,再一般的主題也帶著歌者所處時代和社會的烙印.羅大佑,半個台灣人,半個香港人,我們生活在中國大陸的人們能從他的歌聲中得到的已經很多了,台灣人聽亞細亞的孤兒會淚流滿面,香港人聽東方之珠會心潮澎湃,我們也會感動,因為我們也是中國人,但這種情感總是缺少了一些刻骨銘心.他說了,要從頭再來,我當然也盼望他能從頭再來,能在更深廣的角度為更廣大的中國人的群體寫出有力量的作品.但是歌曲是生活感悟的積澱,大佑是一個凡人,他也說他一直處于創作枯竭的狀態,我們還是不要強求太多了,還是把他看做一個老朋友,期待他的進步,也體諒他的停滯,至少我覺得他仍在努力不息.我想起了更老的歌手Bob Dylan,他年輕時抱著音樂可以救世界的理想來唱歌,世事變遷,現在他的音樂已經完全不同了,但作品仍然有力量.我也這樣期待羅大佑. 佚名:關于演唱會,長嘆一聲 老男人吧就是老男人了,唱歌就認認真真的站那里唱吧,還蹦來跳去的,又不是周杰倫,搞了一個女的所謂演唱嘉賓,也不知道是誰,也不知道在那里一以呀呀的唱什么。我心理就極其不耐煩,要是我自己買的票,早就一氣之下走人了,坐在后來的老哥也受不了了,說“這在干嘛啊,也不好好唱,不是耽誤時間嘛”,我一聽就樂了,原來大家都是這個想法啊! 不知是首體的音效差,還是羅大佑的樂隊差,反正除了特別精典的歌,基本就是連詞都聽不清﹔開始我想,可能是體育館的音效差吧,后來想想也不對,去年在上海看的反盜版演唱會,無論音響和舞台都比這個好。。。而且舞美也不好,好多次出來那種鴨子的動作。讓我想到這几天一直想吃老鴨煲,可就是沒遇到有這菜的店,又讓我郁悶一回。想到這一詞,有點損,不過感覺是真的“落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還有,就是連閃亮的日子這首歌也沒聽上,讓我覺得極其極其的不爽。。。我估計羅大哥自己也不滿意,謝幕后只加唱了一首歌,當然大家的要求不強烈可能也是主因吧。但現場的氣氛不夠hi,也可見一斑。 不過演唱會總也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差的就不提了,讓我感動的是,出現了小時候玩的那種萬花筒的圖案,我還是不太明白那個原理是什么,忘了聽歌一陣猛想,但還是沒想明白那東西的原理是什么。有知道的告訴一聲。 還有就是,在唱戀曲1990前,羅大哥說“在座的沒有二十歲以下的,。。。大家知道,這么多年走過來,回首看看,大家都不容易,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挺住。。。”聽到一定要挺住的時候,我真的有點感動,淚水有點打圈,不過還好,音效不好,所以就沒聽清他再講的感動的話了,眼淚也就沒有掉下來。 因為對演唱會萬分的不滿,所以發一通勞騷。但不能說沒有讓我感動的歌,尤其是來北京以后,一次歌都沒有去K過歌,今天也算是哼過了,過過了口癮。 佚名:唉,大佑老了 8月26日的晚上,和許多人一樣,帶著期待來到首體,趕赴和大佑、和青春、和成長歲月相伴的“音樂約會”。然而,很失望──真的很失望。 其一,舞台的設置實在別扭,搭在東面的舞台,使得南區和北區的觀眾只能側身歪脖地看,西區的觀眾雖然是正面,可是又遠了一些。也許,只有內場的觀眾看得真切。是否是為了這些高昂的貴賓票,才將舞台搭置的如此失敗?羅大佑在那個局促的舞台上怎會有往日的盡情揮洒?在那個大多數觀眾視線中不是不正就是不近的舞台能給我們帶來多少親切與共鳴? 如果把舞台搭在中間,四面都是觀眾,大佑在我們中間其樂融融,我想那個場面才是大多數佑迷期待的。搭在東面是為什么?為了什么利益?不愿多想。 其二,燈光和音響很失敗。看完演唱會,可以用頭昏眼花來形容當時的感覺。羅大佑大演唱會一向是以歌取勝的,舞台與燈光都是襯托都是朴素的,這點是和新生代或偶像派或二流三流的歌手的極大不同,可是826演唱會的燈光顯的這么不倫不類──無論色彩還是手段。迷離、刺眼甚至鬼魅(不敢說低俗)的燈光是演唱會的一個硬傷。 另一個硬傷是音響。目前為止在首體看過的所有的演唱會中,這場的音響應是糟糕之最﹔在看過的几場羅大佑演唱會中,這場也是。當然我不是音響專家或者發燒友,我想絕大多數觀眾也不是,但是大家有感覺和判斷,就象我們不是特級廚師燒菜那么有絕活,可是我們一樣能品嘗出菜的味道好壞。 其三,演唱會的曲目安排。去年發行的《美麗島》是羅氏音樂的組成部分,但應該不是特質部分,所以在演唱會中硬性推廣其中的歌實在不妥,這也是演唱會失卻感動與互動的重要原因。台灣的少數民族女歌手的演唱不錯,那首《青蚵嫂》的韻味也不差,可是沒有字幕對觀眾來說如聽天書。再者我來聽的是誰的演唱會?嗩吶手的演奏亦同理﹔非羅大佑本人的演唱亦同理。 因為有以上種種,所以,盼望的經典曲目缺失太多:閃亮的日子,大地的孩子,告別的年代,是否,海上花,彈唱詞(別后)等。喜歡的《船歌》也演繹的那么靈性全無,唉! 唉,大佑老了,几次忘詞、几次高音區的尷尬讓我們必須面對這個事實,是啊,有誰不會老呢?我們也已經跨過而立,挺進不惑,而況大佑。 依然喜歡羅大佑的歌──感動、陪伴、印証我們青春歲月的歌。 但是,再也不會看羅大佑的演唱會了! (百度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