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麗島/美麗的殘骸 |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美麗的殘骸 文/長島 雖然沒有“痴痴地等”,但終究還是暗暗期待著一個奇跡的誕生───十年之后,滄桑之后,一遍遍聽完旅人的所有歌曲之后,我不敢相信,還會有新的、比之更優美的歌曲能滑面而來? 現在,一個明確的消息給了我們喜悅。睽違十年,旅人于上月推出了他的《美麗島》。不管新專輯與以往有什么不同,就旅人的名字而言,不論在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只要他的身影一出現,就會把所有企圖追隨他或者希冀從另一條道路追趕他的任何人甩在身后:他的冷靜,他的悲哀,他的磅礡,他的偏激,他的尖刻,他的洞察人性,他的情深不悔,他的中國情結……旅人的歌總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絲絲縷縷難以割舍的聯系。在當代中國歌壇,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將青春的感傷表現得如此深入人心﹔更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將感傷升華為憂患。中國文人感時憂國的傳統在他的歌中,生發出蒼茫落日般的力量。 但是現在,我感覺,旅人的野心超過了他的創造力。 第一時間聽完《美麗島》,坦率地說有一絲失望。因為要寫這篇小文,第二天再連聽兩遍,感覺才稍稍有些好起來了,但心里面終究覺得無法和旅人以前的作品相比了。那首叫《美麗島》的同名歌曲,雖然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旅人在這個混亂的時機里回頭審視故鄉台灣,迸發出有迷茫更有血淚的良多感慨。像以往的“彈唱詞”一樣,這首新歌的音樂再次運用了台灣傳統彈唱的感情,只是情感更加強烈,展現了旅人作品中特有的恢宏格局。透過音樂,我們或許可以窺見旅人內心的真實情感。以及作為一個歷史性創作歌者的使命感,但總體感覺激憤太多,而音樂太少。 再聽一遍,這樣的感覺越發明顯。相比于專輯中那几首表達了旅人強烈的政治觀點的歌曲,我倒還是愿意多聽几遍《傾城之雨》《往事2000》《時光在慢慢消失》這樣的依然葆有他一貫對人的終極關切與炙熱感情的歌曲。像《啊,停不住的愛人》完全是寫旅人和李烈的那一段平凡而細碎的情感記憶,可即使這樣的情歌里還是充滿了悲愴的美麗,讓人一遍聽下來還想再聽第二遍。 寫這篇小文時,正好看見一則評論他新專輯的文字,文中說它“音樂形式跳脫過往,大膽融合多元類型”,還說“情歌見心,批判見血,是這個時代少有的成熟作品”,并且還拖了一句“也是這個時代極需要的誠實作品”。看完之后,就覺得有些過了,我肯定這決不是旅人的意思,對音樂,他是不會同意這么說的。 對我們來說,對旅人的關注,更多地應該停留在對他的音樂本身的關注上。不過,新專輯封面上那朵象征“救世主”的叫做伯利恆之星的花兒,卻是意外地讓人關注。傳說這種花兒因生長在耶穌的誕生地伯利恆而得名,在日午的時候花瓣自己會奇特地蜷曲起來,這使我想起旅人的一句話:歌,是語言的花朵。 旅人會老,但即便老了,也應該留給我們一堆美麗的殘骸。 (來源:青年報 2004.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