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罗大佑2002年北京演唱会专辑/围炉之夜的感觉 |
w w w . L u o D a y o u . n e t
|
围炉之夜的感觉 文/灵子 新年夜,踏着北京街头未净的雪,一个人去听了罗大佑的“围炉”音乐会,好像是去赴许久以来的一个约会。一年的最后一天,很特殊的日子,应该永远都不会忘记。 对于罗大佑的歌其实知道的并不是很多。好多,都是听了别的歌手的翻唱,喜欢上了,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罗大佑的作品。所以,从心底里,并没有把他作为歌手,是所谓的歌人吧,也就是现在普遍叫做音乐人的那种称谓,应该是更适合他的,我这样想。 面前有一本发黄的日记,很前面的地方,认真地记下了那段著名的歌词——《光阴的故事》,还记得那歌词是在北京读书的好友特意寄给我的呢。时间是1987年的四月,刚刚在大一渡过了一个学期的时候。知道罗大佑,好像就是从那时候开始——18岁的季节。在那以前,一直生活在北方闭塞的小城的我从没有听说过他,没有那个环境,也一定是还不到听他的歌的年龄。 他的歌连接着的是真正的青春的岁月,反叛着,忧伤着,温馨着,坚忍着。这一定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觉。 感觉上舞台上一袭黑衣的他,仿佛是一个教祖。台下的一万八千人的信徒,温信,却并不狂热。“48岁的老男人”,这是他自己的称谓。一直感觉在这样的年龄,以这样一个瘦瘦长长的躯体,有些shy的性格,这样的载歌载舞的舞台是有些难为他了。不仅仅是因为体力的问题,他自己好像也说过比起舞台,宁愿在录音棚里录歌。更喜欢他静静的抱着吉他浅唱的样子——安静,却很有力量。 在北方寒冷的冬夜的舞台上,歌的间断中不忘记喝水,“是为了补充干涩的躯体”。再饮放在保温杯里的二十年的热热的花雕老酒,为了气氛,甚至说为了“壮阳”。那种坏坏的笑,就几乎是一个任性的男孩子了。 三个小时的演唱会,好多歌,大家都在跟着他唱,我却是不能(记歌词是我的弱项?)。只有那支歌例外,临近尾声的时候,终于等来了——《恋曲 一九九零》。发黄的日记可以打开,尘封的毕业纪念册却是依然没有勇气再翻动。在那本纪念册的最后,那一次,有人替我写下了这支歌曲的全部歌词。一九九零年上海的那个炎热多雨的夏季,我好像走过了整整一支歌的故事。 十二年后的最后一个冬日,在首体。坐在周围各种年龄不一的情侣中间,我,一袭红衣,没有爱人,没有情人,没有朋友,一个人,面对台上那个四十八岁的老男人,看痴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