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童年》书评:罗大佑的时光蒙太奇

《童年》书评:罗大佑的时光蒙太奇

罗大佑的时光蒙太奇 2004年11月22日10:45  来源:新华网

  2002年冬季,48岁的罗大佑,以他的成长为主题的专门著作——《童年》,带领我们前往一个通往过去的望台,去看看原初的自己,思索人为什么要活着的“答案”。其实,其中也蕴涵着对整整一代人“罗大佑情结”的诠释,因为每一个人都怀有对童年,对于已逝时光的深深的眷恋……

  中年男人的优雅、纯粹与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当少年时的他抱着木吉它在屋顶上吟唱的时候,注定了他是一个歌者,而不是一个在舞台上利用各种手段来“秀”自己的人。舞台上的他会用沙哑的并不动听的喉咙来唱那些引发大家记忆的歌,他也在现场弹奏一些经典的名曲,凭借的是他小时候练就的把硬币放在手背上的过硬的弹奏功夫,变换的灯光落在他优雅的背影上。

  他的这种从容和优雅与他的童年一定是有着某种联系的。在他的许多小时侯的照片里,你很少能看到不满足、怨恨等等情绪。他成长在温馨并且较为富裕的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使得他的童年无忧无虑,有的只是与邻居家的小孩子一起玩的记忆。童年时居住的宜兰医院旁有一颗郁郁葱葱的大榕树,那是孩子们的堡垒,他经常爬在树上俯视下面,觉得自己像个国王一样,可以看到好远的景色。

  他父亲对于音乐的爱好使得罗大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架钢琴,他父亲特意聘请了一位严厉的钢琴老师。让他将硬币放在手背上练琴,背挺得直直的。就是这些早年残酷的训练使得他形成了日后优雅的台风,那时的他可曾想过他长大后会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举办演唱会,而台上永远伴随着他的就是这架钢琴……

  儿时生活的场景给了他许多音乐的遐想。童年生活在台北的宜兰医院,就是他创作《童年》这首歌的最真实的蓝本。“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这样的音乐伴随着整整一代人的记忆。罗大佑日后回忆起《童年》的创作过程,说“里面只有池塘是我搬过来的,其他的场景都一模一样”。

  反观时代的洞达、睿智与少年时面对的社会剧变

  他成长的那段时间,正是台湾发生剧变的时期。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商业社会。少年时的他,迷茫地睁着眼睛,发现高楼越来越多,天空越来越逼仄,对于“那无穷远的地方是否还有天地”的现象已经不是孩子们眼睛里常有的疑问。

  罗大佑在《鹿港小镇》的词中,将自己想像成一个从乡下来到台北这个花花世界的孩子,哀叹道“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繁荣的都市,过渡的小镇,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小镇变为都市,简朴走向繁华,这是罗大佑及他的那一代人所面临的时代的剧变。罗大佑就是与这样一个时代一起成长的。二者的融合,恰如他的感伤的曲调以及睿智的歌词,二者不可缺一,长大、成熟后的罗大佑在对这一切进行“意识回溯”时,坦陈“这个过程速度太快,变化太大,我们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好像注意到它时,它已经发生了,完全不事先告诉你,也没有给你机会发表意见。所以我面对这种生活面貌的巨大变化时,难免会有挣扎和不满,以及对失去的东西依依不舍的乡愁”。

  这一段话中,蕴涵了他对人生的体悟,事后反观那个时代的洞达与睿智,当然还有挥之不去的感伤。

  不敢再涉足婚姻与“隔壁班的女孩”

  少年的罗大佑对于音乐的痴迷,甚至比爱情还要吸引他,但正是音乐使得他将追求永恒的浪漫情怀作为他一生的目标。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里那个长发迎空的女孩给了多少人关于爱情、女孩的最纯真的梦想。在《童年》一曲中所描绘的“隔壁班的女孩”其实是很多个女孩的化身。年少时的罗大佑非常纳闷儿,一样的校服、一样的发型,但是那个女孩就是会带给你特别的感觉。很多年后,当罗大佑创作《童年》这首歌的时候,那种脸红心跳的感觉还依旧溢满在他的心田。

  但20年后的今天,在媒体上频频曝光的罗大佑却还是孑然一身。经历了12年的恋爱和1年半婚姻之后,罗大佑自称“被婚姻吓坏了”。他没有足够的勇气、耐心和爱心去呵护一个家,养育一个孩子,无法带给孩子快乐无忧的生活。

  也许,对于爱情的百死无悔的坚定和绝望缠绵的等待才是永恒?

  这就是《童年》一书为我们所描绘的罗大佑的时光蒙太奇。少年的青涩、中年的淡定,一路走来,似乎所有生命的过程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童年对于罗大佑来说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制高点。他的热情、他的伤感、他的批判无不源由于此。罗大佑这样结束他的回忆:“现在这个变老的过程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长大的过程,只要我待在一个有能量的地方,我就会继续成长,那种感觉,就像不断地回到童年一样……”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