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12
发新话题
打印

科尔沁夫:好歌长存 马兆骏先生走好:(

科尔沁夫:好歌长存 马兆骏先生走好:(

http://blog.sina.com.cn/u/471302cd010008hi

好歌长存 马兆骏先生走好

2007-02-24

刚刚接到朱孔阳电话,说马兆骏先生昨夜在台北因急病去世,享年仅48岁.
 
心中之痛难以言表
 
回想你前两年在北京的YYYD录音棚外和马兆骏那次长聊,至今依然历历在目,那么友善的一个人,经历过很多风雨依然对生活乐观的人,当然还是一个写过那么多我记忆深处好歌的人,怎么去怎么一夜之间离去,昨日病发,今晨就离开.而离开时妻子正在做月子...
 
无话,只能愿他一路走好,他是笃信基督教的,上帝会保护他让他最终得到快乐.
 
那次和马先生聊天后最后还合影留念来着,照片前些天搬家时候还看到,现在应该在北京家中的相册里,回到北京再扫描了贴上来留念.
 
博客背景音乐也换成马先生的经典作品<我要的不多>和<那年我们十九岁>.

 
PS.
台湾资深音乐创作人马兆骏,昨天(23日)晚间11点多的时候,疑因为心脏病,在超市突然昏倒,被送医急救,然而终宣告不治,目前马兆骏的遗体已经送往台北市第二殡仪馆,由家人料理后事,而过年期间,突然发生这样的噩耗,马兆骏的好友们都相当意外。

曾经创作《我要的不多》等多首脍炙人口流行音乐的资深创作人马兆骏,23号也就是大年初六晚间11点多的时候,前往超市购物,却突然昏倒,紧急送往永和耕莘医院,急救了五分钟,宣告不治,而目前马兆骏的遗体,已经送往台北市第二殡仪馆。令人惋惜的是,马兆骏的妻子上个月才刚产下小女儿,正在坐月子,却发生这样的不幸,而马兆骏走了,留下妻子以及3个幼小子女。

马兆骏享年48岁,由于有服用安眠药的习惯,加上家族有心脏病史,突然病逝疑是因为心脏病发,而他去年12月才刚发行一张名为《奶粉与便当》的新专辑。至于突然病逝,为了一圆马兆骏生前的心愿——开一场自己的演唱会,演艺圈好友已经开始筹备,要帮马兆骏办一场告别演唱会,送他最后一程。

[相关背景]

音乐才子马兆骏

马兆骏19岁就成为唱片公司的摇钱树,20多岁成为邓丽君、黄莺莺、刘文正等大牌歌手争相邀约合作的对象。

马兆骏一共出过6张个人唱片,出完第6张之后他不想再出唱片了。他一直觉得,创作和制作才是自己的根。大约在1996年到2001年之间,马兆骏再度逃离,再度流浪。他回到家里,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做商人。

在这段日子,马兆骏认识了一个女人,她是在PUB唱歌的歌手,她用自己的温柔和真情温暖了马兆骏那颗不安的心,她对他说:“即使你10年写不出歌来都没关系,因为以后你还会写的,这是你的根本。”这个女人后来成了马兆骏的太太。他们结婚时,马兆骏已过不惑之年。

但这位才华洋溢、人称“马爷”的音乐才子,后来却因父亲突然过世而顿失人生目标,开始以酗酒、吸大麻方式来宣泄郁闷情绪,而误入歧途。

“机场携毒”事件让马兆骏成为焦点人物,马兆骏说,他的人生就像坐云霄飞车,“机场携毒”让他的人生和事业陷入空前低潮,随之而来的“921”大地震更摔出上千万的负债。

不过他渐渐厌弃了这些行为,“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慢慢地就觉得酒没那么好喝了,抽大麻也很没意义,渐渐地也就不想了。”生活走上了正轨,马兆骏开始恢复了创作。不过他依然没有真正回到如今的娱乐圈,而是给他所在的教会写歌,歌曲的内容大多都是讲述爱、和平、关怀、温暖……抱着“知足常乐”,“要的不多”的观念。

TOP

走過民歌木棉道 馬爺曾惹大麻煩
【聯合晚報/記者梁岱琦/台北報導】
2007.02.24


馬爺馬兆駿今晨猝逝,日前小女兒才剛滿月。

馬兆駿一生經歷大起大落,寫過「木棉道」、「我要的不多」等走紅的民歌、曾是大牌歌手的製作人,也是早期惹上大「麻」煩的藝人,更曾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受災戶,在事業陷入僵局時,婚姻更瀕臨破裂,但幸好馬兆駿找到宗教信仰,在受洗為基督徒後,重新找到了春天,去年更推出「奶粉與便當」專輯,跟老婆一塊寫下人生的苦痛與喜悅,沒想到竟成了他最後的遺作。

因為個性爽朗,圈內好友都膩稱馬兆駿是「馬爺」,「馬爺」成名甚早,二十多歲時就已是圈內首屈一指的大牌製作人,為劉文正、黃鶯鶯等歌手製作專輯,但過多的名與利,曾讓馬兆駿一度迷失自我,酗酒、吸毒,甚至因持有大麻而成了演藝圈初期惹上「麻」煩的藝人之一。大麻事件後,讓馬兆駿的音樂事業一落千丈,他曾在哥哥的建設公司中工作,但無法忘情音樂下,他在台中開設了音樂教室,也在台中認識了後來的馬嫂。

不過造化弄人,馬兆駿本以為台中會是他人生、事業的新起點,九二一大地震將音樂教室的錄音等貴重設備全都震壞,在付不出貸款、房子面臨法拍下,跟老婆的感情又在經濟壓下出現裂痕,馬兆駿曾想從家裡一躍而下,一了百了,但看著屋子裡的女兒、老婆,他打消了這個念頭,跟老婆搬回台北,一切從零開始。馬兆駿還記得他搬回台北第一天,付完搬家費用後,口袋剩下的錢買了女兒的奶粉後,就沒錢買夫妻倆要吃的便當,他把過程寫下了「奶粉與便當」這首歌,以自己的例子勉勵眾多中年失業的人,只要有希望一切都會否極泰來。

因自己是在信仰中獲得重生,馬兆駿近年積極藉音樂傳達福音,歌唱的足跡遍及中小學和監獄,他的同事們婉惜,好不容易事業重新起步,馬兆駿最近才剛接下i Radio的廣播主持棒,明天都還有通告,怎知抵不過老天爺的召喚,就這麼離開人世。

馬兆駿25歲笑傲歌壇 大麻案摔落谷底
【聯合報/記者王祖壽】
2007.02.25

馬兆駿在歌壇大起大落。他屬於早慧藝人,十七歲開始創作,從第一首「微風往事」趕上八○年代民歌風潮,風中的早晨、木棉道、季節雨、散場電影、七月涼山,至今傳唱。

民歌開啟了這樣一個高中生的夢想,黃鶯鶯是他從民歌跨界流行的貴人。

當年年僅二十二歲的馬兆駿因寫歌成為製作助理,黃鶯鶯大膽起用這個新人製作「天使之戀」專輯,馬兆駿因此聲名大噪,次年再製作黃鶯鶯「紫色的水晶」,引發其他大牌巨星劉文正「太陽一樣」、鳳飛飛「出外的人」的專輯紛紛找他製作,隔年製作新人李恕權,「迴」一炮捧紅掀起蚱蜢旋風。

短短三年造就了王國神話的馬兆駿,才二十五歲,年輕得不知如何消化快速而來的盛名與壓力,迅速從歌壇雲端跌落,此後五年光環褪盡。二十八歲進錄音室與二哥馬兆驊合唱「頑皮的遊戲」,是馬兆駿最頹喪的時候,家人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力量。這張一九八七年出版的專輯,從他譜曲的主攻歌「我要的不多」,不難體會馬兆駿繁華落盡之後見真純的心境。

馬兆駿因這張專輯而成為繼李宗盛、李壽全之後,另一位從製作人轉換為歌手成功的例子,他年輕卻滄桑的歌聲說服了聽眾,五年谷底的折磨意外絕處逢生。但可嘆的是,競爭無所不在,汰換永遠不知何時悄悄掩至的流行樂壇,馬兆駿終究只能成為插曲,再也無力成為引領潮流的主旋律。

此後的馬兆駿,命途多舛,持大麻被捕案件更經歷人生最低潮,名字快被人們遺忘,但家庭與宗教始終賜予他暗夜求生的勇氣。他最後的遺作「奶粉與便當」,經歷九二一地震家當全毀,生活陷入困境,從困境啟發創作靈感,彷彿又回到「我要的不多」。

前年民歌三十大壽,馬兆駿再度站上舞台,今年初家中添了新生命,中廣換主也找上了他,因推廣新作又有了上電視唱歌的機會,暗夜裡看似再度有了「風中的早晨」,不料這一切戛然而止,「微風往事」終成為散場電影。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唉,又走一个!
痛啊。。。。。。
我博客:http://tenor.blog.hexun.com/
http://saxophoneblog.blog.163.com/
我相册:http://photo.163.com/saxophone2002/#p=0&m=0&page=1

TOP

印象中好像只听过他的两首歌,&lt;&lt;我要的不多&gt;&gt;,&lt;&lt;那年我们十九岁&gt;&gt;很好听,可惜呀,又走了一个才子!
无名无位,无忧无虑!

TOP

馬爺預約 帶吉他上天堂
追思音樂會 范范 余光傾力幫忙
  
【朱健弘、吳禮強╱台北報導】馬兆駿(馬爺)熱愛音樂,生前曾跟妻子郭美珒提及,若有一天他過世,要帶1把吉他上天堂,繼續在那裡創作音樂。他二哥馬兆驊昨表示,會將吉他連同遺體一起火化,完成他的願望。除此,還將出版他的2本有聲童書、舉辦追思音樂會,在馬兆駿新專輯中與他合唱的范瑋琪(范范),計劃發起募款活動,解決他妻兒的經濟困境。資深音樂人余光昨也表示打算為他辦義演,收入將全數捐給馬家人。

樂聲不歇 1959-2007

磐石唱片公司宣傳蘇俐萍昨表示,馬兆駿已寫好《左鞋子右鞋子》、《發光如星》兩本有聲童書,除了故事內容,還寫了歌曲搭配,圖畫部分交由插畫家,預計3月出版,他還在過年前與趙自強聊過音樂劇的構想,趙自強打算把他的歌曲串成劇情,原本過完年要碰面討論細節,不料他竟走得這麼突然。

最後作品何耀珊演唱

磐石唱片還計劃收錄馬兆駿的經典民歌,在今年發行,至於他的喪禮,目前將交由教會牧師主導,目前暫定將擇期在第二殯儀館景仰廳舉辦追思會,隨後還將完成他生前想辦演唱會的遺願。
馬兆駿生前最後一張專輯《奶粉與便當》,找來和他一樣同為基督教徒的范瑋琪(范范)合唱《心的發現》,昨她說:「我想是上帝早點接他回家,他已經和上帝在一起了。」而他最後一首創作是為何耀珊還未出版的新歌《我忘了笑》填詞:「如果愛是一種信仰,絕望就會變成陽光,每當靈魂失去重量,別忘記我有一雙翅膀」短短4句歌詞,看得出他信主後的喜樂與開朗心情。
 他妹妹馬毓芬是范范第一張專輯的啟蒙老師,因而促成范范和他的合唱。范范前天深夜從日本返台,昨早睡醒從電視新聞得知他死訊,深感震驚,並主動表示馬家若需要任何幫忙,她一定傾力相助,還計劃發起募款活動。
范范說,馬兆駿給人的感覺很真誠,他去年發片後不久,演藝圈就掀起大麻風波,她覺得這是神冥冥中的旨意,希望他以過來人的經驗,給大家警世作用,現在他走了,應該是上帝給了他別的任務。何耀珊上月中才透過馬毓芬認識他,唱了他寫詞的新歌,沒想到卻成為一種「告別」,讓她很遺憾。

我忘了笑(已完成未發表作品)
詞:馬兆駿╱陳綺萱 曲:陳忠義

小小翅膀 飛在天上
有些意外 有些緊張
我想尋找 愛的方向
雖然受傷 有點失望
我只想要一個溫暖的擁抱
其實不只我一個人孤單
當我回頭看見這一路上
我忘了笑 天空好藍
真愛不應該等待 要用心去找
能讓人心休息一下 我嘗試簡單
答案總會在最後一刻揭曉
即便等待會有點漫長 別忘了笑
如果愛是一種信仰
絕望就會變成陽光
每當靈魂失去重量
別忘記我有一雙翅膀
我只想要一個溫暖的擁抱
其實不只我一個人孤單
當我回頭看見這一路上
我忘了笑 天空好藍
真愛不應該等待 要用心去找
能讓人心休息一下 我嘗試簡單
答案總會在最後一刻揭曉
即便等待會有點漫長 別忘了笑
越過黑暗盡情的遨翔
願我能變作城市的光
照亮每個人的希望
真愛不應該等待
即便等待會有點漫長
答案總會在最後一刻揭曉
即便等待會有點漫長 別忘了笑
love will find the way


我要的不多
【首張專輯、主唱成名曲】
作詞:袁瓊瓊 作曲:馬兆駿
主唱:馬兆駿

我要的不多 無非是一點點溫柔感受
我要的真的不多 無非是體貼的問候
親切的微笑 真實的擁有
告訴我 告訴我 你也懂得一個人的寂寞
有多少空白的心在靜夜裡跳動
有多少吶喊在胸腔裡沉默
不同的夢裡只有冷漠
這樣的夜 我不理人 人不理我
我要的不多 無非是眼光裡有你有我
我要的真的不多 無非是兩心的交流
輕輕的觸摸 真實的佔有
告訴我 告訴我 這世界孤單的不只是我


1959~2007
馬兆駿小檔案

◎年齡:47歲(1959/05/06)
◎學歷:醒吾商專(現改制為醒吾技術學院)企管科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2女1子,小女兒馬永恩上月21日出生,妹妹馬毓芬是知名唱片製作人
◎重要經歷:
17歲發表第1首作品《微風往事》
19歲進滾石擔任唱片製作人
28歲推出首張專輯《我要的不多》
32歲因攜帶大麻被捕
◎個人專輯:
《我要的不多》(1987)、《心存感激》(1988)
《就要回家》(1989)、《心情七月》(1990)
《男人的心》(1992)、《美姑娘》(1996)、《奶粉與便當》(2006)
◎自傳小說CD書:《天堂的孩子》(2005)
◎重要創作:
風中的早晨》、《七月涼山》《木棉道》、《散場電影》、《季節雨》《無人的海邊》、《愛像什麼》(劉文正)《一種感覺》(江蕙、陽帆)《寬容》(張信哲)、《心雨》(李碧華)
《爸爸不要說》(伊能靜)《愛情對我來說》(庹宗華)《總是思念》(黃鶯鶯)《堆積的心》(林慧萍)《上緊發條》(藍心湄)
◎製作專輯:鄧麗君《淡淡幽情》劉文正《太陽一樣》鳳飛飛《出外的人》、彭羚《囚鳥》張信哲《寬容》、黃鶯鶯《天使之戀》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TOP

哀悼一下,今夜不打卡,MP3里还有他的歌,没想到竟成了绝响~~~~~~~~~~~~~~

很喜欢马兆骏的声音,没有修饰的音色,真可惜,为什么这些优秀的音乐人都这么早的离开?为什么直到他们离开才会让我们想起他们?

TOP

天堂里有没有奶粉与便当 民谣马兆骏无需挽歌
--------------------------------------------------------------------------------
2007年2月26日 Tom专稿 琳距离

Lot’s of People Die Lot’s of Babies Cry 他的爱永不止息

——马兆骏《奶粉与便当》

初八上班,回归工作。听别部门的同事说,又一位艺人走了。“谁?”“一个叫马兆骏的歌手,你知道吗?……”一刹那的空白,马兆骏?怎么会是他?一个多月前他刚刚推出《奶粉与便当》,脑海里浮现出唱片封面上他那张憨憨的脸。

……

时间被定格在2007金猪年的伊始,黄舒骏依旧在《改变1995》里循环往复的唱着“时间不停的走远走远……”。QQ好友里的80后一代的朋友大多对马兆骏大多相当陌生。这是一个只有时间年表却没有心灵回响的年代,那一个属于民谣吉他吟唱和人文关怀的音乐潮流显然越走越远了,不管是滚石唱片罗大佑、李宗盛、陈升的三驾马车,还是潘越云、齐豫、陈淑桦被灵魂浇灌的天籁之音,已经成为老唱片与怀旧岁月的代名词。虽然翻天覆地,此时熟悉的旋律却是最好的追思。对个人来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马兆骏的《会有那么一天》,“会有那么一天,会有那么一天,不用再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回家。会有那么一天,会有那么一天,不用迷失在走过的天桥上……”,这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收录在他的首张唱片《我要的不多》之中。多年后重听依然回味无穷。这是一个温暖人心且包含关怀的嗓音,朴实无华却发自内心。可以说,80年代的华语歌坛就是一个梦,旋律力求流畅隽永,歌词却富于希望,无论是对明天的追求与打拼,还是对家的不舍与牵挂。脑海里反复回旋着这首经典的旋律,从马兆骏的《会有那么一天》跳到了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从那首时代脉搏之曲《明天会更好》再到薛岳的《如果还有明天》。那些歌曲都是关于未来的畅想,伴随着一个年代,或绽放,或凋谢。是冥冥之中,还是若有巧合?

回到马兆骏的身上,他的作品有民谣歌手的流浪,却远没有陈升收放之间的那般“油滑”。他是真正用凡人的歌喉演绎凡人的生活,平和却不带一丝恭维的味道。而对本土和民间音乐又能让人看到他赤城之心,十年前《美姑娘》中,那一首泰雅族歌曲《害羞的太阳》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十年之后,去年12月份发行的《奶粉与便当》一直在电脑里存着。偶尔听之。这是去年一整年为数不多的一张唱片,让你可以静下心来,听一位好朋友将这些年的经历诉说从头。这是八九十年代创作歌手的风采。不需要花里胡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不需要变化多端的演唱技巧,只要一个嗓音一个调子,就知道生活的底蕴和音乐的况味。《奶粉与便当》用沧桑而调侃的口吻唱着“超级奶妈”为家庭搏命“讨饭”求生活的心酸与不易,痛并快乐着。而最让人为之动容的《起初的爱》,绵延的旋律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用“如泣如诉”都无法形容歌曲里饱含的感激与感恩之情。

一个早上连续阅读有关马兆骏的连载新闻,知道了大名鼎鼎的马毓芬原来就是马兆骏的妹妹,知道了马兆骏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如果不是这人间的死难,媒体也许永远不会将镁光灯聚集在马兆骏的身上,这张既无叫好也不叫座的唱片就这样石沉大海,也说不定。没有“点”炒作,没有“料”曝光,大环境不景气,甚至连在唱片销量榜上分得一杯羹也是梦想。对于这些优秀音乐人,这追思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

天堂里有没有“奶粉与便当”?这期待,比死亡比哀悼比眼泪更让人感受到希望,感受到美好。如同他的这张唱片,每一个旋律都是爱的诉说,爱的音符。逝者如斯夫,没有比聆听他的音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更为虔诚的祝福了。回望《奶粉与便当》中的马兆骏,那么乐观的笑容,分明比《全民大闷锅》里的“巴士大叔”还要灿烂呢……

TOP

怀念马兆骏与逝去的时代 抹不去的微风早晨
--------------------------------------------------------------------------------
2007年3月7日 南方都市报 邱大立

近期,台湾知名音乐人马兆骏去世的报道、追忆和生平回顾已把国内各大网站娱乐频道的肚皮塞得滚圆,一个悲剧事件却意外地刺激了媒体亢奋的神经。在这种突如其来的隆重缅怀中,我们已被强大熟练的专业资讯抱个满怀。而这种事后补课的敬业精神,怎能不让人浑身发冷。

3月8日,北京新生音乐厂牌“十三月”旗下艺人万晓利联合马条、王娟、周云蓬等国内民谣音乐人将在北京星光现场音乐厅举行一场向马兆骏致敬的音乐会,同时他们还会一人翻唱一首两年多前已故音乐人梁弘志的作品。而与之相比,显得似乎稍稍“迟钝”的反而是致敬的原乡。3月25日,台湾方面也会举行一场名为“发光如星”的追思音乐会,两地演出的主办方均表示门票收入将留给马爷的三个子女当教育基金。参加这场音乐会的歌手包括王梦麟、黄仲昆、李宗盛、范玮琪、巫启贤、刘若英、张惠妹、庾澄庆、凤飞飞、黄莺莺等。值得联想的是,与台湾音乐界同行相比,内地音乐人在此次行动中的反应似乎更敏捷,可在敏捷的背后却显得非常被动。据内部消息,参加致敬演出的不少歌手对马兆骏的歌并不熟悉,这并不奇怪,因为相比罗大佑、李宗盛来说,大众对马兆骏的名字显然是陌生的。我们不能指责歌手,也不能怪罪大众,更不能质疑操办致敬仪式的主办单位,我们唯一要抱怨的是——

马兆骏怎么这么不出名?

再用一遍温热的乐感轻声哼唱马兆骏的招牌歌,会发现它们不约而同的具有同一种质感:没有那道让大众望之兴叹的一代巨著的彩虹,也没有那种入木三分的情性点拨,所以他不是罗大佑,不是李宗盛,他不是一颗明星,也不是一颗流星,但他毕竟发过了光,从第一年到第三十年,这颗恒星已向人性输送了热,向人心传递了亮,所以我们今夜只要愿意驻足,我们依然可以仰望到一些空白的心情,我们也依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想起我们刚刚十九岁的那一年。

马兆骏跟偶像歌星是绝缘的,这是我们情不自禁忘记他的第一个原因。而唱片公司分配给他为其他年轻偶像歌星打造独特魅力的时间段远远多过鼓励支持他出版自己专辑的时间段,这是偶像当道的九十时代全面打败创作为路的八十年代的一个经典注脚。但他纵横过的四个时代却已勾勒了另一个经典:1977年,他和赖西安(2004年12月病逝)、洪光达合写《散场电影》;1983年,他为邓丽君制作专辑《淡淡幽情》(曲创作者包括黄霑和梁弘志);1984年,他为薛岳写《把孤独留给我》;1990年,他为芝麻龙眼合唱团拆伙(1989年1月龙眼车祸遇难)后的芝麻陈艾玲写《我已习惯把你当成我自己》;2006年,他为他的亲情写《奶粉与便当》,他为他的痴情写《不起眼的吉他》,他为他的未来写《数算自己的日子》。

没有了马兆骏的这个乐坛,也许马照俊,但鞍已更。在黄舒骏感叹完“不是周杰伦太好,而是周杰伦太少”的台湾乐坛现状后,我们的娱乐巨轮仍然继续把周董往时代巨星的路上推,这时候,我们发觉我们根本没有第二名去所谓或无所谓。
 


马兆骏 不管要的多不多,这世界就给你这么多
--------------------------------------------------------------------------------
2007年3月7日 南方都市报 孙孟晋

他一生有三次逃离。大概在他第二次逃离前,我就听到他了。

记得是湿漉漉的某个下午,上海宛如掉进了雨缸。一些愁伤到恨不得把青春喝掉的年轻人,一些没有成为故事的故事……那天听的就是马兆骏,当年谁也不曾想他是个胖子。

“我要的不多”,这恐怕是他的宿命。那么早就为刘文正等人操刀,一度有怀才不遇感而逃离,后来又晃了回来,不久,就有了第一张唱片《我要的不多》,早在1986年。和他同一年推出第一张唱片的还有李寿全、李宗盛、黄韵玲、李丽芬等人;第二年,又有张洪量、蔡蓝钦、王杰出世,其中还有一个名字与马兆骏有关,那就是他的妹妹马毓芬也出了第一张唱片。再后面就是1988年,陈升、黄舒骏、郑智化露头。这一年,马兆骏的一张《心存感激》依然走红。

我觉得他是个很敏感、脆弱的人,1997年到2001年,他又一次有不得志感而逃离去。台湾歌坛早已不是理想化的地方,盛世人物里,嫁的嫁,歇的歇,做生意的做生意,谁有兴趣搞个“艺术人生”的话,必定感叹唏嘘。

陈升还在存活,是因为他的人生完全是写意的;罗大佑后来就是个三角关系的角力者,音乐比重最轻,政治与生意更重;李建复飘洋过海而行医,倒是影响了个外甥王力宏;谁看到李宗盛曾在上海广播大厦的录音室里“沉沦”,就知道他内心的荒芜胜过他的白发;黄舒骏也就一个……

民歌时代的女孩子们王海玲、包圣美、林佳蓉、许淑娟……都不知去哪了。

时世改变人的。

马兆骏创作里的自嘲感真是一大绝命活,可惜他太容易有失败感。但值得尊敬的是,他总是能回头来碰碰乐器,像一个才子终究割舍不了什么。他不是天生的歌者,否则他应该更红一些。

他能写出《我最爱的你》、《上海公园》、《心存感激》这样好的旋律,我最难忘的还是那首最出名的《我要的不多》。

至于当今歌坛的无聊,乃是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必定代价,也是向物质世界屈尊的必定步伐。

马兆骏他们一代的时代早就过了,除非你能回头一枪。人人都吃便当,不管你歌唱不歌唱便当,你也要爬在岁月的老藤上远去的。

马兆骏的《上海公园》里,有个女声在念白,说四十多年后上海还是老样子。可是,那样的乡愁也是徒劳,再过十年,也就外滩还是老样子吧。

想想,经过理想主义的青春岁月之后,多少人在为生存拼争,多少人不想落后时代半步?!台湾是这样,大陆也是这样,再过个十年,曾经听马兆骏的那批人也都要四十、五十开外了。大家若能再坐到一起,什么人都有吧。富翁、社会达人、落魄文人、识时务与不识时务者……但再怎么也都是一群人老珠黄的家伙。而马兆骏唱道:“人尽其责,问心无愧。”

这世界就给你这么多了,不管你要的多不多。老马,我不会对你说“走好”两字,既然逃离还只是第三次。

会有人回头开枪的,在音符全无的时候……

TOP

马兆骏:大师的成绩,小人物的心情
2007年3月8日 新京报 大地

  和这些年去世的几位大师不一样,马兆骏比他们更像一位凡人。这也就是他的歌迷会一直喜欢他的原因。他没有霑叔的恢弘大气与嬉笑人间,也没有梁大师给人感觉的经典地位遥不可及。更多时候马爷就是像他最著名的歌《我要得不多》那样,平凡而微小,藏身于人群之中,付出很多却要得太少。

  今天,两岸民谣音乐人将以演出纪念刚刚逝世的著名民谣音乐人马兆骏。(见3月4日本报报道)有一种纪念是很可怕的。当我写谭咏麟、许冠杰、罗大佑的青春作为他们已经入行多年的纪念时,心里除了一点惆怅,更多的是敬佩和激动。而当写到张雨生、梁弘志、黄霑等人时,心中的难过之情,完全掩盖过这些人曾经带来的感动。不幸的是,这种令人不安的回忆线条还没有划到尽头,马兆骏的去世让它拉得更加长。消息是突然的,没人能想到一个在前阵还多次亮相于电视屏幕,教人唱歌回忆过去并出版新碟的人,会在一晚上就离开我们。

  和这些年去世的几位大师不一样,马兆骏比他们更像一位凡人。这也就是他的歌迷会一直喜欢他的原因。虽然48岁的他,从1976年参加金韵奖在民歌时代一举成名到之后在宝丽金担任最年轻的制作人,跨度之大、成绩之好至今还是很多人口中的谈资。

  可他没有霑叔的恢弘大气与嬉笑人间,也没有梁大师给人感觉的经典地位遥不可及。更多时候马爷就是像他最著名的歌《我要得不多》那样,平凡而微小,藏身于人群之中,付出很多却要得太少。

  就是这么一个辉煌的幕后高手,在马兆骏仅有的六张唱片当中,他却表现出一个普通人的普通心态,实在不容易。其实难得的平和一样无损他的大师地位,更让听众产生一种莫名的亲近感。人们从他的歌中,看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马兆骏,也同时看到马兆骏身上自己的影子。将近30岁才写下《我要得不多》,准确地把握到中年男人内心的渴望。在风花雪月刚开始流行的年代,他一样仍带着民歌时期的纯真。所以在他第一张精选专辑当中,《心存感激》、《第二名也无所谓》、《二手爱情》等歌曲吸引着大家的耳朵。之后的《男人的心》和《就要回家》两张唱片也都是围绕着生活中平凡的事情展开。突然回归般的《心情七月》记录的故事还有熟悉的外文歌曲,永远是笑泪交错的片段结合。民歌时期的歌曲在十几年后重唱,正对应收录作品中描写的场景。《那年我们十九岁》描写了很多人的青春岁月,每每听到时都有想哭的感觉。这些唱片,在过去的岁月里,曾被很多人忽视,大家却对他给别人写的一些作品有印象,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然马兆骏留下来的,远不止歌曲那么简单。因为我们看他,不是光看到作品,更多看到一个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人,马兆骏从歌里写人间百态生活冷暖,在行为上也扮演着一个立体的角色。意气风发的他曾经陷入酒精和毒品的泥潭,而他能挺过来而且正确面对,给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毒品事件做出正面例子。

  风光的他还破产过,身上只剩几百块艰难度日,他也没有妥协,一步步让自己的生活走上正轨。如同他在几乎所有的唱片封面上一样,永远带着微笑,给人积极的暗示。反过来在他的作品里面,拜生活所赐,才能体会到有血有肉的感觉。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公平,并没有让他放弃。他以享受和知足的心态面对,不但自己重振起来,还力图鼓舞更多的人。

  现在,这个骑机车伴我们度过19岁的人,终于随着歌里的岁月远去了。而他那种平凡带来的冲击和感动,却从不曾于生命里消失。音乐的力量无非如此,在留不住的生命的另一头,用经典的作品一直影响着后面的人。

黄金时代跟随马兆骏的歌声一起离开
2007年3月7日 南都周刊

  又一盏灯熄去了。近期,马兆骏离世的消息在国内也传得沸沸扬扬,似乎人们集体地又找到了一个伤感的缺口。可是相比在内地已经举办过演唱会的罗大佑、李宗盛来说,大众对马兆骏的名字显然是陌生的。这个曾经喧嚣的音乐天才少年,最后以异常沉默方式熄灭。

  马兆骏不属于俊美的偶像派歌手,这是我们记不住他的第一个原因。而在幕后的时间远远多过幕前的时间,这是他作为一位勤奋的创作人而非一位活跃的歌手、所必然被世俗之恋忽视的更主要原因。他创作过歌曲的数量超过四百五十首,但对于K房点唱的内地乐迷而言,这四百五十首中比较熟悉的也许只有十分之一,剩下的十分之九则轻而易举的还给流行音乐史档案了,由他自己唱红的作品,更恐怕只有百分之一。一位音乐人一生创作过四百五十首作品,但人们只明智的精挑细选了四到五首,看来,我们要的真的不多。

  而马兆骏向我们要的也并不多。与他四百五十首作品给予大众的大量生动回忆相比,马兆骏自己得到的却不能成正比。据悉,他生前创作的四百五十首歌,只有二十五首拿到了版税。以五十年买断创作人作品版权的台湾早期粗暴的版权法来看,马兆骏在台湾不是个案。现在还会有谁提起林良乐的生活现状,又有谁能想象曾经唱出《天天天蓝》、《谢谢你曾经爱我》这些荡气回肠的时光之雕却要一度躲债的潘越云经常开车到郊外把狗粮猫粮散给那些蓝天下的生命?在马兆骏为乐民服务的三十年里,人尽皆知他是一个著名的音乐人,却没有太多人知晓他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穷人。上世纪末他那间未落成就在9·21地震中化作烟灰的音乐教室,是这位音乐人一天天节衣缩食搭建的。当他坐在那一堆瓦砾上的时候,我们该怎么面对他十七年前那张专辑的名字,《心情七月》?

  我们是否在内心里默默谢谢过那些曾经用歌声爱恋着我们的知名和已经不再知名的歌者?歌者依然恋歌,可听者有心吗?

  他从人群中站出来的时间实在太早了,1976年,他创作了第一首歌《微风往事》,由台湾早期民歌手郑怡演唱。1977年,由赖西安填词、马兆骏谱曲、木吉他合唱团演唱的一首《散场电影》发表于《滚石金韵民歌百大金选》合辑;2004年腊月的一个清晨,赖西安病逝;2007年新年正月的一个深夜,马兆骏随风而逝。一位给乐坛奉献了三分之一个世纪的创作人,就这么告别了一个风中的早晨。

  长路也就是这么奉献给远方的。

  在他走到离终点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他突然有些煞风景的唱了一首《数算自己的日子》。这个“数算”,可以视为他回顾自己过去走过的时光,也可以视为他眺望自己将拥抱的未来。在这种瞻前和顾后的数算中,他心存感激地迎来了自己第三个孩子。对这个女儿的来临,他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生命就像倒啃甘蔗”。当妻子某天下午在为孩子买完奶粉而没钱买便当的心情里,他为自己最后一张专辑的主题定名为《奶粉与便当》。

  忽然想起十九年前夏天听过的那首歌——《上海公园》。马兆骏终究没能来到上海开唱,他只有去海上开唱了,只惜他的妻儿不能同行。“怀中幼子儿女成行/不盼今生只盼来生”。

  中国乐评人集体评马兆骏

  孙孟晋(著名乐评人):他是个很敏感的人,有自己的音乐理想,但老天没给他太大的机会。他甚至有几次自我放逐,那可能源于失落感——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乐坛不需要才气。。从他身上可以看出,港台流行乐坛对有才华的音乐人的打压。马兆骏那个时代还不息唱的只有陈升和李宗盛了。我觉得他代表着一个时代,记录着在经济发展时代的人的生命状况,时代方向变化带给人的触动等等,音乐有理想气息,有很感人的生命的记录。这些东西在我心里能引起共鸣。

  平客(著名乐评人):他是大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的一个怀念。当年他以音乐才华横空出世,现在只是靠频繁出现在电视节目中为年轻人所知,这是一个讽刺的事。生老病死我觉得很正常,但新的音乐力量集团性欠缺,远不比当时一数就是十个二十个杰出音乐人。难道是这个时代不允许吗?罗大佑是里程碑似的人,我觉得他的作用不亚于罗大佑。

  科尔沁夫(著名乐评人):马兆骏代表的时代,是滚石的黄金时代,也是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属于那种过渡性的音乐人,在风格上既保留了民歌时代的清新朴实和人文气息,也因为受到欧美音乐的影响,而在作品中加入了很多流行元素,留下了很多的经典。他本可以再为这个缺乏惊喜的流行乐坛做很多事情。

  侯子英(乐评人):马兆骏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留下了太多音乐和音乐故事。我听说台湾新闻局长郑文灿近日表示,考虑本届金曲奖颁给马兆骏“终身成就奖”,我认为这些对于马兆骏本人来说,已经并不重要,因为“我要的不多”。

  马兆骏专辑评介 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喘息

  1988年到1996年,台湾流行乐坛活跃着一批非常有才华的唱作人,包括罗大佑、李宗盛、黄舒骏、陈升、周治平等,马兆骏最红的几张个人专辑均出自这一时期,他也是台湾流行乐坛这八年黄金时代的缔造者之一。这批音乐人的名字将在华语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马兆骏作品主要是反映小人物在社会重压下的喘息和心声,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有动人的旋律与平实的共鸣。

  专辑评介:

  1、《我要的不多》(1987/山水音乐/滚石唱片)

  主要作品:《我要的不多》、《会有那么一天》、《第二名也无所谓》、《南方的海市蜃楼》

  马兆骏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记述的是他19至28岁期间的心路历程。主题是一个小人物在社会重压下的喘息和感受,很符合马兆骏年轻时便已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

  2、《心存感激》(1988/山水音乐/滚石唱片)

  主要作品:《那年我们十九岁》、《心存感激》、《上海公园》

  主题较为温暖。专辑中最出色、流传最广的无疑是《那年我们十九岁》,几乎是每个人的青春挽歌。《上海公园》则是一首充满人性味道的感人之作,遥想当年十里洋场银波荡漾。

  3、《就要回家》(1989/音乐田/滚石唱片)

  主要作品:《就要回家》、《人间》、《一张床一个男人》

  马兆骏经历了人生起伏、爱情磨难与丧父伤痛。《就要回家》是在美国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后当夜完成的作品。

  4、《心情七月》(1990/音乐田/滚石唱片)

  主要作品:《爱不要给太多》、《木棉道》

  主要是马兆骏给其他歌手创作的校园民谣的翻唱。如刘文正演唱的《爱不要给太多》、王梦麟演唱的《木棉道》、郑怡演唱的《告别夕阳》、木吉他合唱团演唱的《散场电影》等等。

  5、《男人的心》(1992/有容/歌林唱片)、

  主要作品:《走在任何地方》、《一杯咖啡的时间》

  一张以男人为主题的唱片,平实、直接、简单。

  6、《美姑娘》(1996/海豚音乐/百代唱片)

  主要作品:《美姑娘》、《接到你的电话》

  马兆骏因酗酒、吸毒后重归歌坛的一张专辑。尝试用闽南语及台湾原住民语言唱歌。专辑的制作统筹是黄舒骏。

  7、《奶粉与便当》(2006/福茂唱片)

  主要作品:《奶粉与便当》、《心的发现》

  一个中年男人对生命与生活的感悟,没想到竟然成为马兆骏的绝唱。

  采访/旋覆

TOP

TOP

 14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