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的声音,我们的声音
大多数人知道罗大佑这个名字的时候,其实已经爱上他的歌好久了,我也是这样。91年上大学的时候,到大连军训,初次离家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心中难免惆怅,偶然听到有女生合唱《光阴的故事》,一下被深深打动。
军训的日子里我们总要唱革命歌曲,唱多了,想换一首流行歌曲唱,教官不同意。有人给他推荐《东方之珠》,一遍入耳教官当下放行——“好听,有气势,歌词也好”。大连靠海,唱起“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也算情景交融。于是军训的时候我们的方队经常会唱响这首流行歌曲。
回学校后,有同学拿来罗大佑的带子,我一听,好熟悉的旋律,原来曾感动我的那些歌都是他写的,于是开始主动地,大范围地搜寻罗大佑的歌来听。那时我们几个喜欢罗大佑的同学时常一起行动,到五角场去拷录罗大佑的磁带。当时哪有正版的,都是辗转翻录的。我还记得我们听着罗大佑含糊不清的歌声,一个字一个字的听写着隽永的歌词。
初恋也和罗大佑有关,下晚自习后和女友在校园林荫道散步,我轻唱起《爱的箴言》。七年后结婚时还请了朋友用手风琴拉这首歌;手风琴拉出的旋律质朴、悠扬,应和着我们的情感历程。我一个朋友参加《相约星期六》,对对方唱《海上花》。不知道这首歌是不是为他牵了红线,不过他在婚礼上真的放了那首《海上花》。
97年工作以后,我和几个朋友联手为罗大佑建起了网站,租用服务器一年要六七百,大家一起出钱出力。当时网络资讯远不像现在这样丰富,罗大佑的资料也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全靠海内外的“佑派”歌迷不断提供资料和他们的所听所感给我们。时至今日,这个“罗网”已经初具规模,收录了很多珍贵的、甚至罗大佑自己也没有的音乐资料。
这次大佑新专辑《美丽岛》出版,网站还组织了网友的团购行动,网友之间不计回报地彼此分享,支持大佑十年来的创作结晶。“罗大佑音乐联盟网”成立4年来,一直都维系在这样彼此信任的环境中,令我们在一方网络下彼此温暖。大佑歌迷的共同点,就都是有良知,负责任和能坚守善良的人。
大佑学医出身,因此,他在歌中擅长以解剖的眼光去分析事物,去尖锐呈现问题的所在。却也因此,他的歌中还带有一种不易察觉的仁爱之心。他说,他其实真正想要做的,是借由音乐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000年9月罗大佑初次来上海,他给我的印象不是想象中的沉默,冷静,而是随和,亲切的人。当时有江西景德镇的一对夫妇赶来看他的演唱会,带着为他烧制的瓷像,并请大佑为他们还未出生的孩子取名。大佑给孩子取名“小佑”。2001年,夫妇俩大年初二意外收到一个大包裹,大佑寄来的。包裹中除了大佑的CD和他的随笔《昨日遗书》,还有一封信,两件孩子衣服,和一瓶儿童沐浴露。
说起他的歌,和其他歌手最大的不同,就是那种人文精神,那种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人性最本质的关注。这些歌和我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着互动,激起我们深切的共鸣。早期的《鹿港小镇》中那句“台北不是我的家”,是很多怀念失去的纯真的人们的心声。而最新的专辑《美丽岛》中,有首《倾城之雨》,是因97年白晓燕遇害事件而写。做学生的时候也许还体会不到,而现在,身为人父,听到了为人父母的心情,痛心。
还记得大佑2001年12月在南京开演唱会,在唱起徐志摩作词的《歌》以前,他停下来讲起64年前发生的南京大屠杀,讲不能忘记过去,我们怀念逝者,是要使延续的生命更坚强……。这样的情境对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少男少女来说,也许还觉得好笑。但对于我们,心中只有感动,我们明白他的言语的份量,我们和他有着共同的心情,一样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