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购物指南 2010-10-14
撰文/谢韬 三石一声 编辑/谢韬
在病毒式的“凡客体”尚未盛行的年代,一句“我在滚石,我很重要”的宣言响遍了整个华语歌坛。如今,在我们的年少记忆里搜寻,那个黄色箭标的唱片LOGO,曾代表了最通俗的对于音乐好坏的认可:于是,60后邂逅了罗大佑、李宗盛、潘越云;70后邂逅了周华健、张国荣、魔岩三杰;80后则邂逅了陈升、任贤齐、莫文蔚乃至张震岳、五月天,当然,如此草率的对偶像世代的划分还可以被随意打乱……回首即是一声叹,结果发现没有哪家唱片公司可以做到这个份上,在其生命最繁华鼎盛的阶段,足以延伸为大众衡量原创音乐品质的准绳,就像一道“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景”。
今年11月底,“快乐天堂滚石30演唱会”将连续两晚唱响台北小巨蛋,除近年来曝光频频的纵贯线巨星团员外,隐匿江湖多年的潘越云、陈淑桦、黄韵玲、张艾嘉、齐豫、纪宏仁等人亦会重返舞台。欣慰的是,挥手作别滚石风风雨雨的上下30载时光,并非凋零如烟花散尽、梦去楼空一般,至少在这块坚硬岩石曾平躺过的地方,在反复冲刷其表面的雨水的流经之处,我们还可以看到漫没在青苔丛中的灼灼生机。
窥前世 特立独行的四大时代
早于周杰伦正式出山,让R&B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之前,纵观整个20世纪短暂的华语流行音乐史,滚石唱片可谓真正做到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论其签约歌手的数量与质量或文化底蕴与市场反响,都具有当仁不让的业界航标价值,纵然一时也横生过像飞碟唱片这般的强劲对手,但最终能够抗拒国际五大唱片业巨头收购洪流的,也只有滚石了。
尽管步入新千年之后,滚石开始频露种种衰落迹象,有关这家金字老招牌能否紧跟新时代潮流的辩论也从未终止,一直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假若放弃日后大红大紫的R&B也是一种错,但这不正是滚石不计市场得失,特立独行的性格写照吗?
在此,我们把滚石引以为豪的30年独立征程,稍显武断地依次划分为4个大时代:犀利时代、大锅菜时代、视觉系时代和“战乱”时代。希望你通过这份绝不算完整的叙述,来略微了解一下它独一无二的发展脉络——何况,对于有着如此丰厚历史财富的滚石,任何文字都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1 犀利时代:自力更生的开路先锋
代表艺人:齐豫、罗大佑、李宗盛、黄韵玲、潘越云……
主打风格:颇具时代开创性的民谣
发展策略:从时代起步,又加快了时代的发展脚步,抓紧时代的脉搏独自摸索,并在此基础上更大胆开发了市场的潜在可能性。
记忆档案:
综合上世纪80年代初华语乐坛的实际形势,仅凭滚石签下旗下第一位歌手潘越云的举动,实在看不出这个拥有着“一箭穿心”黄色Logo的唱片公司和当时市场上的其他竞争对手有何本质区别。或许,他们都是在为能占有更多市场份额而制作具有大流行套路的音乐,在那样的年代,只要唱腔能像潘越云这样底子硬、有辨识度,唱功经得起推敲,选曲套路遵循着“不功不过”的套路,基本都能在市场上面吃得很开。毕竟在80年代,唱功还是个硬性指标,那时还没有很高超的后期修音技术,所以究竟唱得好还是唱得差自己知道,制作人知道,歌迷当然也都知道。因此,大众知道1981年出道的潘越云唱得好,也就知道1982年出道的罗大佑唱得差。
作为乐坛教父级人物,罗大佑确实在唱功方面令人不敢恭维,反正他既不卖颜也不卖声,卖的是深刻的思想以及在音乐态度上的先锋性。罗大佑于1982年发行的专辑《之乎者也》用含义深刻的歌词和不遵循常规的曲式结构在中国台湾引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自省风潮,也就此抬高了流行音乐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功能性。人们有记忆的滚石作品也大多是从这张《之乎者也》开始的。开了这个好头,接下来滚石陆续发行的各种“另类”专辑似乎都已显得理所应当。
1986年,李宗盛和黄韵玲推出了各自的处女作唱片,《生命中的精灵》和《忧伤男孩》,都是构架在民谣音乐基础上的升级版作品,其音乐形式上的先锋性和思想深度上的另类意识,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颇具震慑人心的力量。在台湾乐坛以民歌当道的七八十年代,滚石旗下最接近纯粹民歌味道的歌手恐怕也就只有齐豫了,不过仅因她那空灵的嗓音和对英文歌执著的钟爱,使其没发表几张主流口味的唱片,便也投向了“另类”的怀抱。
总之,开发“非主流”音乐领域让滚石尝到了甜头。所以纯粹靠唱流行起家的潘越云后来也尝试演唱了《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男欢女爱》这样带点概念性质的专辑,获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市场反响。
2 大锅菜时代:各路音乐人其乐融融共处一“石”
代表艺人:周华健、陈淑桦、陈升、赵传、张信哲、辛晓琪、林忆莲、张国荣、梅艳芳、杜德伟、伍佰、万芳、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
主打风格:唱出都市男女情感心声的都会系情歌
发展策略:继续做市场风向的引领者,制作出大量颇具群众市场基础的情歌作品,牢牢稳固了江湖地位,与此同时,又不忘扩大自家品牌影响力。
记忆档案:
滚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及中期是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时候,旗下的歌手虽然看似风格各异、百花齐放,实则细究起来的话,他们都该被分配到一个大的系别当中去,那就是所谓的“都会系情歌”。
整个90年代,无论是中国台湾还是大陆的经济都处于一种腾飞的状态,所以生活在都市中的男男女女总有着各种难以渲泄的情感需要出口来表达。李宗盛作为最了解都市人情感心路的音乐人,在90年代曾是滚石的副总裁,由他来把关制作的唱片总能把音乐质量和市场基础一律通杀。
不过滚石也并非清一色地生产大批情歌歌手,以李宗盛、小虫为首的制作团队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分别倾注了不同的发力点和情感特色。周华健偏向阳光、健康的一面;陈淑桦是熟女的代表性人物;赵传以小人物视角唱出坚强励志的心声,有着当时市场上一众帅哥靓妹所不具备的硬汉吸引力;张信哲的情歌温文尔雅;辛晓琪让无数失恋大龄女青年们痛快发泄了一把不被爱的心声;林忆莲从之前的快歌劲舞改唱都市情歌,该路数让她成功转型,迎来了个人事业第二春;还有刚刚从香港转战台湾乐坛的杜德伟,也给当时的市场带来一股很洋气的西方流行乐味道。
滚石的另一端也没有停歇,以罗大佑为首的音乐人开始向着香港市场积极开拓,以张培仁、贾敏恕为首的团队则把滚石的品牌影响力带到了大陆音乐市场,现在港乐市场上颇具影响力的黄耀明、林夕就是当初被罗大佑慧眼相中而加入滚石的,窦唯、张楚、何勇这“魔岩三杰”的辉煌战绩更是不用多加赘言。更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以梅艳芳、张国荣为首的一批香港影星也都在罗大佑、小虫等人的牵线搭桥之下,签约了滚石唱片,留下了他们演艺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记录。
3 视觉系时代:注重外形打造等辅助手段
代表艺人:任贤齐、苏慧伦、莫文蔚、徐怀钰、刘若英、张震岳……
主打风格:从视觉效果和音乐曲风两方面的双向出击
发展策略:增强歌手的外在冲击力,同时利用代理一些韩国唱片公司发行权的优势,为旗下的青春系歌手招揽到了颇有特色的韩语翻唱曲,让“韩流”一早就涌进了中国市场。
记忆档案:
要是以为任贤齐的外形和“帅气”挂不上边,那他就不是滚石唱片“视觉系时代”的代表人物了!实际上,任贤齐是滚石男艺人当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两位之一,另一位当然就是杜德伟。小虫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写过不少中国风的歌曲,用到了任贤齐的身上,开始彻底发扬光大。任贤齐的歌曲中多带着几分“侠骨柔肠”的味道,无论是他在MV中还是在演唱会上的各种古装大侠扮相,都让人能“音画同步”地留下深刻印象。
苏慧伦曾在90年代初期以玉女形象出道,之后到了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走红,这都是托了那些翻唱歌曲的福;莫文蔚以另类的电音风格出道,两张专辑的市场失利之后,也走起了花哨且屡试不爽的视觉系路线,搞怪的造型、搞怪的曲风再加上一些颇能打动人心的慢歌,成就了她在个人音乐事业上最辉煌的一段。其后出道的徐怀钰、吴佩慈则干脆就用各种夸张、大胆的妆容和配饰来引人眼球,一个大量翻唱韩国歌曲,另一个主打日系范儿,分别都在乐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还有走“外形彪悍流”的张震岳、伍佰也是在这个时期渐成气候的。张震岳虽不以翻唱制胜,但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光头+大胡子”造型也让其在外形上有着很高的辨识度。张、伍二人更是承袭了滚石唱片“一直最用心,永远最好听”的经营理念,所以即使到了现在,他们的市场号召力依然不弱,只是稍有点大器晚成的遗憾。
4 “战乱”时代:多风格音乐人杂乱并存
代表艺人:曹格、卓文萱、五月天、梁静茹、陈绮贞、MC Hotdog、纵贯线……
主打风格:越发偏向了“文艺范儿”的乐风路线
发展策略:正处在“乱世”之下的歌坛已经没有市场规律可循,所谓无招胜有招,很少有周全的策略或计划能被制定。
记忆档案:
进入千禧年之后的滚石唱片虽然过了辉煌期,但却收获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
首先就在90年代末,滚石以地下乐团身份签进的五月天结果成了公司后期主推的一线天团,还有第一张专辑就遭遇了“滑铁卢”的梁静茹,竟也靠着慢热的情歌走红到了华语一线,这两组人马的上位可以说是“后滚石时代”最大的惊喜。
此外,曹格和卓文萱的走俏也是滚石没有料到的。这两人同在2001年出道,又同在沉寂了5年之后,于2006年发出冲击歌坛的第二波,之后,他们各自靠着歌曲的慢热传唱度,终究成了“后滚石时代”最新的“一哥”与“一姐”。
陈升和万芳在最好的年华却没有收获到最好的回报,反而在这文艺当道的年代,成了各路文艺男女青年的心头所好,证明了只要认真对待音乐,获得大范围程度上的认可只是早晚之事。这样的经历也在MC Hotdog的身上发生过,那个“金曲奖最佳专辑”的殊荣恐怕没人敢想过会落到他的头上吧。
滚石唱片在去年的最大收获不是又签下了谁,而是成立了纵贯线这样一支大牌天团,且不论这四人的音乐成果如何,起码人家做到了赚人眼球和赚人钞票的两者同步,一个也不能少。
一句话,滚石后期并没有牵着市场的鼻子走,反倒是误打误撞,推红了很多不被看好的歌手和乐团。
TIPS 有关滚石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No.1 PK制度早已有之
滚石发行的第一张专辑是1981年5月的合辑《三人展》,由吴楚楚、潘越云、李丽芬三人做试水发声,最后根据市场反应,滚石签下了口碑最好的潘越云,使之成为旗下第一位正式歌手。
No.2 “中国风”的发源地
所谓的“中国风”其实并非周杰伦首创,早在90年代初,陈升的《北京一夜》,小虫创作的《爱江山更爱美人》《得意的笑》,和周华健的《刀剑如梦》,都是在流行音乐中加入中国传统乐器的最初尝试。
No.3 华语专辑CD技术第一人
在一众华语唱片公司中,滚石最早引进了“镭射唱片”——也就是后来人称的“CD生产技术”,旗下发行的第一张CD是1985年由齐豫和潘越云共同演绎的《回声》。
No.4 第一家“百万”唱片公司
1990年由滚石发行的陈淑桦个人专辑《跟你说,听你说》收录了《梦醒时分》等热门歌曲,从而创造了在中国台湾唱片史上第一个仅在本区就卖破100万张的销量纪录。
No.5 开设专辑预购服务的“鼻祖”
流行于时下歌坛的专辑预购服务其实是从1998年徐怀钰发行《向前冲》时开始的,这是唱片预购这种销售形式在华语歌坛的初亮相。
No.6 打造影帝影后“集中营”
滚石唱片曾给很多影帝和影后发过专辑,除了张国荣、梅艳芳这样的歌坛常青树外,还网罗了当时在影视界正如日中天的梁家辉、成龙、黄秋生等人。
No.7 敢为数字音乐先驱
不要以为滚石唱片在步入千禧年之后就彻底没落了,其实他们早在2002年间就已进军数字音乐领域了,恐怕那时候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彩铃为何物呢。
No.8 千金难买情义
滚石能牢牢拴住“人心”,靠的还是情义。1997年周华健和滚石约满,彼时有公司开出800万美元的签约天价,他却婉拒了;1998年张国荣大笔一挥,在续约滚石的金额一栏里写下了“情义”二字。
No.9 一张专辑拯救一家公司
滚石工作人员曾拿着任贤齐《心太软》的母带来到上海寻找代理,很多公司都不愿接手。后来大陆发行权落到了南京音像的手上,不仅让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实现了超额盈利,还扩大了一倍规模。
No.10 有时也会“想得却不可得”
在滚石最为辉煌的90年代,有多少歌手梦想着能够签进这家唱片公司,不过也是有人不吃这一套的。当年李宗盛非常看好许美静的音乐资质,多次力邀她加盟,许美静却仅因爱人的缘故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谢绝了其好意,不禁令人唏嘘,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论今朝 音乐之种 生根发芽在别处
如何正确看待滚石的今世,其实是一大难题。在流失了一大批极富创造力的歌手、制作人、创作者之后,今天的滚石再次退缩成了一家秉持独立制作理念的小音乐作坊,曾经涉足整个大中华区的国际唱片编制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精简,一如它在80年代诞生之初的样貌。同时这又是一个异常奇怪的华语音乐品牌,即便没有在签的当红一线歌手,却也坐拥着华语歌坛为数最多的经典唱片及歌曲版权——其中大部分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之作。
据滚石中国的工作人员透露,即将出席今年“滚石30”台北演唱会的大部分歌坛巨匠都不再与公司保持任何业务联络,这些行事低调的老艺术家也几乎不会直面媒体记者,而一向被视为滚石真正灵魂的段钟潭(总经理)、段钟沂(董事长)两位老先生,以及一手缔造中国摇滚魔岩神话的张培仁、贾敏恕,则是业界出了名的“金口难开”……
其实,这才真真实实诠释了“音乐财富”这四个字的含义,哪怕是在这个百般浮躁的网络社会中显得过于沉默寡言。就像唐诗宋词在盛世之后的千古流传,滚石埋下的音乐种子早已在别处生根发芽——它不仅催化了内地音乐产业链的成型,更雕塑了后续华语创作人的青春审美,亦在时时鼓励着继续低调前行的每一位当下“滚石人”。
大陆原创新生代:“滚石气质”修塑青春期的审美观
胡海泉
中国大陆著名音乐人,1/2个原创流行组合“羽泉”,现亦身为自家唱片公司的老板。
Q:你还记得自己听到的第一张滚石唱片吗?
A:陈淑桦的《梦醒时分》,这张专辑是我第一次仔细研究过流行乐编曲的唱片,也对后来作为编曲人身份的我起到了教科书般的启蒙作用。
Q:像李宗盛、罗大佑、潘越云、齐豫、黄韵玲、周华健等那批老的滚石音乐人,给你自己的音乐之路带过来怎样的影响?
A:这一代歌手是集体的清新主义、集体的人文主义,他们从校园音乐中衍生出了有自我反思意识和青涩社会责任的创作方向。比如,齐豫、潘越云、陈淑桦是我学生时代反复聆听的歌手,周华健不仅仅是音乐偶像,后来更成为我出道后的伯乐和导师,那一代滚石的歌手和音乐具有难以言明的“滚石气质”。可以说,“滚石气质”也修塑了我个人青春期的审美观,并激发了我对音乐创作的向往。
Q:你翻唱过的哪首滚石金曲,是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A:周华健的《让我欢喜让我忧》,本是翻唱日本歌手飞鸟凉(Ryo Aska)的作品,却因李宗盛的填词和华健的独特唱腔,变成了一首不折不扣、百唱不厌、百听不腻的大中华卡拉OK金曲。高中时代的我,经常反复听这首歌几十遍还不肯睡去。
Q:在你心目中,滚石唱片曾经对于华语流行歌坛的意义是什么?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滚石人”是谁?
A:滚石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启蒙教室”,通过大家庭式的集体自我修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创作体系,创作本身的根源性成就了滚石唱片在华语流行乐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滚石是华语流行音乐自我觉醒的标签,也是这个行业发展成长的见证者。
我最钦佩的滚石人是它的创始人之一段钟潭先生,而滚石人都叫他“三毛”。我个人对段先生的评述是:他是彻底的理想主义者,也是理想主义的彻底实践者,是最牛的音乐生意人,因为他从来不把音乐当生意来做。
陈楚生
“快男冠军”出身的原创型男歌手,曾签约天娱,现为华谊音乐“一哥”。
Q:你还记得自己听到的第一张滚石唱片吗?
A:最早应该是周华健的那张《花心》吧,那阵子大街小巷都在放,男女老少都在唱,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流行吧,人人爱之。
Q:你翻唱过的哪首滚石金曲,是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A:应该是《寂寞难耐》吧,我自己特别喜欢这首歌,在我的深圳个人演唱会还有幸与原唱者李宗盛大哥来了一次“隔空对唱”。
Q: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滚石人”是谁?在你心目中,滚石唱片曾经对于华语流行歌坛的意义是什么?
A:李宗盛吧,他对华语乐坛的影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滚石唱片最大的贡献则是培育和打造了这么多优秀的音乐人和音乐作品,为之后的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标杆,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牛奶咖啡 主唱Kiki
符合“男女配对”审美的大陆原创音乐组合,从独立唱片摩登天空出道,现签约华谊音乐。
Q:你还记得自己听到的第一张滚石唱片吗?
A:第一次应该是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听过一张滚石合辑,收录有齐秦、李宗盛什么的。当时还是在同学家听的,我拿回家用录音机翻录了一盘磁带。小时候听音乐,我们都不怎么关注背后的厂牌和唱片公司,但所有齐秦的磁带我都有收藏,当时非常喜欢他的声音。
Q:像李宗盛、罗大佑、潘越云、齐豫、黄韵玲、周华健等那批老的滚石音乐人,给你自己的音乐之路带过来怎样的影响?
A:对我们这一代原创音乐人来说,他们是我们少年时代的回忆。在创作的题材上,他们或多或少影响了后来的所有人,因为他们都是在描述个人的真实感受和经历,哪怕多么微不足道,哪怕多么平淡无奇,所以后来,我们也开始学着用歌曲来表达自己的真实生活。
Q:你翻唱过的哪首滚石金曲,是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A:听我爸爸说,我在两三岁时就会唱齐豫的《橄榄树》了,还特别喜欢在大人面前表演。
现滚石艺人:当好普通员工和签约歌手同样重要
卓文萱
现在与滚石续约的女歌手中的“当家一姐”,自2001年正式进入公司起已历时十载。在今年8月25日在京举行的新专辑发布会上,滚石中国区总经理王坚鸿承诺将其打造成“新一代亚洲小天后”。
Q:你还记得自己听到的第一张滚石唱片吗?
A:是五月天的《人生海海》啦,这张唱片是我即将国中毕业时发行的,记得那次毕业旅行,我们全班跑到度假村的小舞厅,要求服务人员放五月天的歌,那晚大家都玩疯了,唱歌唱到哑。
Q:你翻唱过的哪首滚石金曲,是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A:我翻唱比较多的是苏慧伦的《爱我好吗》,还有周华健的那首《朋友》。《朋友》真的陪伴我走过了很多美好时光,像是在学生时代,或者每回拍戏杀青之后,我都会要求所有同学或工作同仁齐唱这首歌!
Q:作为待在滚石已有十年之后的老歌手,你继续选择这家唱片公司的最大理由是什么?
A:最初选择滚石,是因为我感觉这是一家很音乐性质的公司。最早台湾民歌时代的很多歌手都是从其中走出来的,我想如果没了滚石,整个音乐圈会是很无聊的。尽管时代一直在变,就我而言,热爱音乐的心情是不会改变的,更难能可贵的是,我的老板在这方面就是榜样,他会沿着爱音乐的这条路走到永远。
Q:“我在滚石,我很重要”,你现在看到这句口号时会有何感触?
A: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是在台北的总公司,墙上印有这几个大字。每当在低落时,读到它我都会重新满腔热血,更有冲劲。虽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性质不同的职位,但当好一个普通员工和当好一个艺人是同样重要的,滚石曾经那么成功,也是因为大家团结起来才有了好成绩。
Q:最让你难忘的一位“滚石人”是谁?
A:当然是我们滚石人的代表兼老板Sam叔叔(段钟潭)了。他常常告诉我们这些小朋友,要做好一首简单却温暖的歌曲,要从心底出发才会感动人心。从最初到最后,不论市场沉浮,他都是一个坚持者的形象,秉持着原汁原味的音乐理念,很有点“仙风道骨”。
郁可唯
从2009快女选秀中走出来的新生代优质女歌手,同年末被滚石相中,正式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现为滚石唱片在中国大陆主推的签约歌手之一。
Q:你还记得自己听到的第一张滚石唱片吗?
A:小时候家里有很多磁带都是滚石的,具体第一次听过的是哪张我真还有些不记得了。但那个时代买的专辑和现在的很不一样,因为买回来听了之后,几乎每首歌都会唱,每句歌词都背得滚瓜烂熟。
Q:你曾经翻唱过的哪首滚石金曲,是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
A:万芳的《新不了情》吧,这首歌从很早到现在,一直都非常经典,被无数人翻唱,也有无数个版本,我在心里面觉得它是滚石的标志歌曲。
Q:作为签入滚石唱片的新人,进入到这个“大家庭”里有着怎样的感想?
A:虽然我不是滚石在大陆签下的首位新人,但自觉非常够幸运。因为你知道,当一个人从小就听着滚石的音乐长大,内心也一直有着“滚石情结”时,再能真正身处在这个大家庭之中,就会有种无比的自豪感。
寻去路 “唱片”已死,“移动”当立
撰文/陈贤江(现某网站音乐主编,曾策划并执行某网站“音乐滚石30年系列报道”)
“滚石”已死!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不管我们对于那个黄色的标签如何津津乐道,不管我们对于那个曾经制造过罗大佑、李宗盛、魔岩三杰、陈升等等诸多乐坛神话的“华人第一本土厂牌”如何念念不忘。毫不夸张地说,即将于11月27日在台北举办的“滚石30”演唱会就是“滚石唱片”的闭幕式,从此,“滚石”仅剩回忆。
“回忆”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张,“滚石唱片”不还在继续发片吗?旗下不还有郁可唯、陈升、卓文萱等等吗?但是,这些歌手显然不足以让“滚石唱片”再创辉煌,当然,“滚石”自己可能都没想过让“滚石唱片”再创辉煌。
纵观过去30年来的滚石历史,真正决定其向前发展的主要是以下几件事:1982年罗大佑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发行,奠定了滚石的人文基调;1985年签下李宗盛,成为之后25年的市场保证;再次,1990年推出林强《向前走》,领导了新台语歌运动,团结了林暐哲等一批本土新锐音乐人(林暐哲后来成为杨乃文、陈绮贞、苏打绿的制作人);1992年成立“魔岩文化”,创造了中国摇滚最辉煌的时期并为日后陈绮贞、张震岳的走红打下了基础;1998年推出“少女标本”,让徐怀钰成为新的偶像标杆。
以上5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体现了“滚石”对于市场的敏锐触觉,都让滚石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而这正是30年来各种本土唱片公司来来往往,滚石却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但是,21世纪后,滚石唱片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活力,甚至多次传出“被破产”或“被收购”的消息。表面上看,“滚石”好像就要完蛋了,但此时段氏兄弟只是“暗度陈仓”而已——从1999年开始进军互联网到2002年成立“滚石移动”,滚石的战略转移可谓用心良苦,而且也卓有成效。经过10年的运营,手里掌握了大量版权的“滚石移动”不但是台湾最大的无线内容服务和提供商之一,也在大陆站稳了脚跟,滚石从做内容成功转型为做渠道。
2010年5月27日,“滚石移动”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宣布成立由陈珊妮领衔的“美妙音乐”。请注意,是“滚石移动”而不是“滚石唱片”,该活动表明,“滚石唱片”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这又一次体现了段氏兄弟的“远见卓识”。只是,对于那些在“滚石唱片”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听众而言,这似乎有些伤感。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今后会越来越少看到那个小“箭靶”,也越来越难听到从前那些经典的旋律。而再过30年,“滚石移动”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听众也不会再像我们这样如此深情地怀念一个厂牌、一家公司、一个LOGO。
但,这就是生活,时代变了,一切都变了。
TIPS
滚石的那些成与败、得与失
权威意见团(上图从左至右)
段钟沂/滚石唱片创始人之一,现任董事长。
袁涛/华谊音乐掌门人,曾是滚石唱片进驻大陆的第一批工作人员。
小虫/最“叛逆”的滚石制作人,主要打造了任贤齐和转型期的梅艳芳、潘越云等。
正问 作为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最成功的本土公司,在您看来,滚石为何能走过这么久的历程?
段钟沂:对我们来说,滚石如果是一个品牌的话,那一定要有它后面的东西来做支撑,如果你没有好的服务、好的产品,就不会有好的品牌,这是一个整体,必须是串在一起的。要让大家知道滚石是可以信任的,知道它所做出来的音乐是被肯定的,那当然就需要有整整一群人来做后盾,包括好的词曲作者、好的编曲,好的营销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艺人。其实30年来,我们始终只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就是发掘我们所认为好的音乐。因此,滚石其实没有变,它好的时候是那个样子,它不好的时候还是那个样子。
小虫:滚石成功的地方,当然是因为老板对音乐的鉴赏力很够,愿意创新,也愿意为流行歌坛做点贡献。其次,滚石还有一股傻劲,就像一个很憨厚的人在勇往直前,做一些有革命性的音乐,做一些值得推广也值得包装的歌手。并不是很多公司都愿意下这么大的赌注的,但我们愿意,几乎每张专辑都是一分钱一分货。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做一张唱片,最高可以拿到400多万台币,那是非常高的经费。
袁涛:其实一个公司的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点让我比较钦佩,不管段先生他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最起码滚石到了今天还存在,在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它可能就是比别的唱片公司更成功一点。你看以前,或者说几年以前,还有一些很知名的公司,结果完全都消失了,可是最起码现在的滚石还有着几个比较好的艺人,不管是多还是少。
反问 2000年之后的滚石似乎发展不尽如人意,您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段钟沂:我是一个科技决定论者,但看待所谓的文化现象,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大环境的改变上。回过头来看,我想我有另外一种心情,它不是承诺,而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第一,滚石要忠于流行音乐的这个态度不可改变;第二,滚石必须在音乐创作上面继续,不可以停下来;第三,滚石不可以因为要赚钱,就放弃过去30年来所坚持的东西。也许大家会觉得不可思议,讨好消费者有什么不可以?所谓行销,就是消费者导向,但我的意思是不能媚俗。至少我们曾经为华语流行歌曲创造出非常灿烂的市场现状,把流行音乐产业推到过那样的一个高峰,而当今,大家都不看好这个行业的时候,难道我们不会感到惭愧吗?
小虫:现在的滚石可能缺乏以前的精神,所以才会被现实的“细菌”所淹没。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它的财务出现了问题,我想大家都在新闻里看见了。我还在滚石的时候,看到的一些事情是让人非常不爽的,就是业已离开的一些元老回来向公司索要退休金,那俨然如几个兄弟从一个老父亲身上拿走仅有的那么多财产,四分五裂的,东扣一些西扣一些。当然,滚石是非常厚爱老员工的,这些要求不会不满足。在我看不惯的这些人里,到现在为止还有在跟滚石称兄道弟的,我觉得这很恶心。相比市场的不景气,投资太多,唱片不卖钱等诸多弊病,更令我伤心的是分家产分得太严重了。
袁涛:虽然我不能代表很多人,但以我的角度客观来看的话,可能就是问题出在内部。也许公司大了、艺人多了,在某些时候就会变得失去了更敏锐的判断力。所有人其实都知道一个道理,成功很难,但是让成功一直延续下去,或者是失败了再成功才是更难。可能在这个环节上,滚石并没有做得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