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okcb:落叶飘向山谷,歌声没有归宿

okcb:落叶飘向山谷,歌声没有归宿

罗大佑吐“国骂”,报纸在炒,网络在吵。罗大佑本来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意义在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挟着专辑《之乎者也》,一夜之间在台湾掀起了黑色旋风,打破了当时年轻人只听西洋歌曲的局面,引起了空前的自省风潮。对这个文化符号,林清玄有很好的诠释:罗大佑唱出了青年人心里一直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这也是他被称为 “青春代言人”的缘由。然而,罗大佑也是无需诠释的。大导演STANLEY KUBRICK的电影《EYESWIDESHUT》中,一名医生对他一个钢琴师老同学称自己职业时说:“Once a doctor,always a doctor。”(一为郎中,世代悬壶。)钢琴师则自嘲说,那我是“Neveradoctor,Neveradoctor。”(未入杏门,永难济世。)罗大佑弃医从艺本来就是一个异类的开始,在香港推出《恋曲2000》专辑时,电视广告在怪异的封面上打出一句话:“中国人不了解罗大佑是理所当然,但你怎能假装视而不见?”这正道出了这个符号的特征。尽管沉寂了多年,罗大佑仍以他对音乐创作的热爱,对人文社会的关怀,对民族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一夜之间造成了很多话题,连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都纷纷推出了专题,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巴顿将军也骂过娘,而且打过一名士兵一个耳光。当文化上、思想上交白卷的时候,争论就变成争吵,争辩便沦为谩骂。当记者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娱记”去追星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这就是问题的所在。这似乎被云南电视台的罗大佑专题预言到了:“落叶飘向山谷,歌声没有归宿”。我相信,追求“真知影响人生”的,不会“独”此一家。

2003-11-2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