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昨天杨弦的现场照片

昨天杨弦的现场照片

不一一贴了,都在我和讯像册里http://tenor.photo.hexun.com/
和讯自动压缩尺寸,大图在网易像册里http://photo.163.com/photos/saxophone2002/137486144/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博客:http://tenor.blog.hexun.com/
http://saxophoneblog.blog.163.com/
我相册:http://photo.163.com/saxophone2002/#p=0&m=0&page=1

TOP

感觉一定很好吧!

这里面有些简介:

新浪娱乐讯 9月29日下午,台湾新民谣之父杨弦怀抱从友人处借来的两把古典吉他和钢弦吉他,在北京MAO LIVE HOUSE举行了个人首唱会。杨弦以自弹自唱的方式唱完整场,返场两次,15首歌曲。当天暨《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发表会,该书是内地第一本完整记录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著作。舞台上,杨弦捧书感慨“我读懂了。”

  下午2点,MAO LIVE HOUSE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挤满了人。因到场人数过多,大大超过预期,为维持现场秩序和保证试听环境,工作人员开始停止售票,场外不少后到的歌迷因无法购票进场而懊恼不已。而此刻场内“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之父’杨弦北京首唱会”正式唱响。杨弦带来的第一首歌是谱自余光中同名诗作《乡愁四季》,30多年前杨弦第一次演唱这首歌,随后便开启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校园民歌时代。

  按照杨弦的习惯,演出现场没有乐队伴奏,仅有的乐器一把古典吉他和一把钢弦吉他分别来自音乐人周迪和好友苏来。但杨弦并没有空手而来,他带来了《乡愁四季》、《一样的》、《乡愁》、《回旋曲》、《民歌》、《渡口》、《岁月》、《闹区走过》、《怀别》、《伞下》、《带你回花莲》、《两相情》、《民歌手》、《一棵开花的树》、《聚散》等15首歌曲。其中大多由余光中、席慕容、张晓风、杨牧等人的原诗谱曲而成。

  杨弦是“台湾民歌运动”的发起者之一,1975年,由他主导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台北上演,这次演唱会开启了台湾现代流行音乐的新纪元,之后台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2005年,“台湾民歌二十年”专场演出,已在美从事医药相关工作的杨弦因故未能回台参加演出。事后观看演出录影,看到数十名民歌手以无伴奏大合唱的《民歌手》开场,杨弦感慨不已,反复念道“我真应该回去演出”。2007年9月,杨弦在北京再次弹唱起这首《民歌手》。

  隔着一弯浅浅的海峡,一位署名“公路”的内地音乐工作者默默的注视着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的变迁,历数着每一位“民歌手”,她历时4年时间,将多年的积累汇成一本《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演出当日暨“公路”的新书首发仪式,杨弦捧书感慨“我读懂了”,简短四个字,却是最有力的回应和支持。(大头/文)

TOP

杨弦首唱会上我想起了胡德夫的歌
2007-09-30 千龙娱乐

  9月29日下午,台湾新民谣之父杨弦怀抱从友人处借来的两把古典吉他和钢弦吉他,在北京MAO LIVE HOUSE举行了个人首唱会。杨弦以自弹自唱的方式唱完整场,返场两次,15首歌曲。

  我有幸观看了这场演出,虽然对于杨弦的名字略觉陌生,但在大家面前,我还是装成知道的样子,这样至少能够弥补一下我作为媒体工作者的虚荣心。我没有与主办单位联系,我只想作为一个普通歌迷,买票欣赏这场被媒体给予厚望的演出。很遗憾我和一位在门口因为买不到票而抽泣的小姑娘一起被主办单位拒之门外。除了给杨樾打过一个电话外!搞到一个小小的演出入场证不是什么难事,但我没有那么做,后来,主办单位又卖了10张门票,而我拿到的是第九张。

  入场后,在听了几首歌后,我突然有些失望的感觉,我不敢问身边的好友们是否和我一样。这种失落感在以前观看民谣演出时从未有过的,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是不是能够包容一切好音乐的人。

  一直觉得中国人骨子里有种崇洋媚外的心理,不好意思的是这一点有时候我也会有。随着时代的变迁,世界性的音乐已经毫无神秘感。国际化艺人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转变,以前他们也许对中国这个市场不屑一顾,如今却是以踏上中国的土地演出为荣。

  杨弦的影响力毕竟有限,在业内也拥有良好的口碑不假,在台湾歌坛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但可惜他在音乐上太注重感觉,太注重吉他的和弦部分,这些限制了他的发挥,如果跟胡德夫相比较的话,我可以说:“胡爷爷的音乐是用心来唱的,他的音乐能够直达你的心脏,刀刀致命!”这也是他两次来北京演出,我都照单全收的原因,而看他演出时我泪流满面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相比之下,杨弦的音乐如同古龙小说中的大侠,在众人期待中高调亮相,并告诉世人他以前的多么辉煌,他用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击向你!你觉得中招了!觉得自己已经不行了!突然回过味来,发现自己竟然安然无恙!他的音乐对于当前的年轻人而言,太老了!那些80后的媒体工作者,有几人听过他的音乐呢?恐怕单是杨弦这个名字,就要网上搜索许久吧!

  听他的音乐,如同在聆听70——80年代的流行音乐,虽然好听,但有些过时,为什么过时我们说不清楚。仔细揣摩一下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进步了!在听音乐的步伐上我们竟然没有时代抛弃,而是亦步亦趋。

  奇怪的是,以前聆听南方二重唱、叶佳修、罗大佑、郑怡、李寿全、梁弘志、马兆骏时我并没有这种失落感呀?为什么听杨弦却有,我迷惑不解。经典的音乐从不过时,我以前这么认为,现在亦是如此。我们当然不能磨灭杨弦对于台湾新民歌发展的作用,毕竟是他那一辈开启了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校园民歌时代。

  在中国流行音乐的潮流中,我们错过了太多的机会,在不经意间丧失了立场,表面上打着扶持内地歌坛的旗帜,内心却早已恨得牙根疼。试问一下如今的媒体从业者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聆听过什么样的音乐?除了道貌岸然之外,还有什么呢?

  我也搞不懂自己怎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牢骚,我是不是还在天真地幻想内地乐坛有一天能够繁荣昌盛起来?是不是还在幻想着校园民谣的第二个春天能够到来?是不是还在幻想那些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个简陋的“露天电影院”?还有那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

  很庆幸如今的单位坐落在北大、清华附近,每天下班之余,还能够去参加校园里游荡一番,蹭蹭课、感受一下校园的清新感,顺便去礼堂里面听上几首似乎比较幼稚的校园歌曲。我坚信这样做必将有收获,也许就在明天当我再来的时候,会有一首歌穿透我的耳膜,当我听到它的时候,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推荐给你的!我们不必在一位古董级歌手面前感慨青春的短暂,我会渐渐将他们遗忘,属于我们的、内地原创音乐正在冉冉升起,如同那轮明月……

TOP

台湾民歌之父杨弦内地首唱 谈背井离乡的日子
2007年10月2日 南方都市报 黄锐海

谈起三十年前的台湾民歌运动,你或许会想起胡德夫,甚至是胡德夫口中经常提起的李双泽,但其实在这次运动中,还有一位更重要的人物,他叫杨弦。上周六下午,这位被尊称为“台湾民歌之父”的老人,在北京举行了他三十多年来的首场内地演唱会。当日,数百名乐迷慕名而来,把演出的酒吧挤得水泄不通,但在这爆满的现场里,真正了解杨弦音乐及其过往的,并不多。

在这场演出的前一个礼拜,杨弦曾以公差的性质提前来了趟内地,并在经过广州时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谈起三十年来关于民歌运动背后的故事,他描述得很平淡,并歉然地说,自己真正的歌手生涯并不长,在八十年代初他就移居美国,并在那边从事中医药方面的研究工作。这次来内地开唱,也是他继2005年参加了“民歌三十年纪念演唱会”后的首次正式演出。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三十年前,他是第一个在台上唱自己的歌的人


1975年6月6日,举行“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这成为“台湾民歌运动”的起点。

杨弦这名字很陌生,但他背后的名号却很吓人——“台湾民歌之父”!杨弦之所以能撑得起这个伟大的尊称,是因为三十年前做了一件伟大的事。当年,他以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里的诗作谱写的八首歌曲,可以说是台湾现代民歌的一个雏形,甚至之后二十年里台湾流行乐的蓬勃发展,也是从这八首歌开始。写这些歌的时候,杨弦还在台大念书。

启蒙于内地主旋律《我的祖国》

那时候,杨弦、李双泽等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有一次,李双泽对杨弦等人说,他最近很喜欢一首歌,就是当时内地很流行的主旋律歌曲《我的祖国》。并强调,这就应该是我们要唱的歌。从此,李双泽和杨弦、胡德夫一起摸索着写歌,并从1973年开始举行了多次演唱会,可惜没有获得多大的影响。

为余光中作品谱曲

直到1975年,由杨弦发起的一场“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台北中山堂举行,才真正开启了台湾民歌运动的序幕。在这场演唱会上,杨弦和一群热血青年一起,演唱了他用诗人余光中作品谱写的歌曲,也就是改编自《白玉苦瓜》的那八首歌。杨弦说:“当时是想以歌词的形式来表达诗的感觉,有些歌词接近艺术歌曲,有些接近民谣风,有些比较中国式,有些也很接近西方民谣。其实更多是根据我自己的音乐背景,自己的感觉写出来,有很多个人的东西在里面。”

当时,杨弦用新颖的唱法,把这八首诗唱了出来,立即引起全场轰动。而紧接着演唱会之后出版的杨弦第一张唱片《中国现代民歌集》,也在当时的台湾引起了极大反响。

杨弦创作的这八首歌,不仅让他成为第一个在台上唱自己的歌的人,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后来台湾流行乐的发展,包括罗大佑、李泰祥、侯德建、李宗盛在内的音乐人。关于自己的创作行为对后来者所起到的影响,杨弦显得相当歉然,他说:“我当时还不认识罗大佑,因为我是出国了之后,他才开始起来的。侯德建我还是认识,偶尔聊聊,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受到我的影响,我觉得他相当有才气,我对他可能更多是一种鼓励作用吧。”

现场
连过道上也挤满了人

左边的一溜图片,是以前的杨弦和他的歌,右边的大图,则是上周六在北京MAO LIVEHOUSE唱歌的杨弦。三十年来,岁月增添皱纹,也为那些熟悉的歌曲增添了韵味。这次,杨弦以自弹自唱的方式唱完整场,返场两次,唱了15首歌曲。

当日下午两点,到场人数过多,大大超过预期,连过道上也挤满了人。音乐唱起,杨弦带来的第一首歌是谱自余光中同名诗作《乡愁四季》。

按照杨弦的习惯,演出现场没有乐队伴奏,乐器也仅是一把古典吉他和一把钢弦吉他,分别来自音乐人周迪和好友苏来。但杨弦并没有空手而来,他带来了《乡愁四季》、《一样的》、《乡愁》、《回旋曲》、《民歌》、《渡口》、《岁月》、《闹区走过》、《怀别》、《伞下》、《带你回花莲》、《两相情》、《民歌手》、《一棵开花的树》、《聚散》等15首歌曲。其中大多由余光中、席慕容、张晓风、杨牧等人的原诗谱曲而成。

那段背井离乡的日子
——母亲去世后,他移居美国潜心研究中医、佛学

尽管在当时台湾音乐界获得了高度的认可和关注,但性格低调的杨弦并没有把这个名分看得太重,“首先,我并不想把音乐当作一份职业来看待,其他人要这么做,我很支持,但觉得这种生活不适合我。我希望人生是有多面性的,而且也希望学的东西可以有所成就,虽然我很热爱音乐,但我的兴趣还不仅仅于此,例如我也想在中医药方面可以取得一些成绩。”

开始要靠帮人做推拿维持生活

杨弦在台大的时候,已经是硕士毕业,后来在学校里做了三年的研究助理,1977年,他去了美国留学。杨弦说,那次出国,纯粹是为了读书和接受一些锻炼,所以在那段时期里,他过得比较艰苦,学费、生活费都是靠帮人做推拿获得,半小时七美元,一天要服务七八个人才能维持生活。

现在已经是健康食品公司的总裁

“后来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我出去两年就回来了,一直到1982年,我母亲去世。那时候我就开始转业,当时对中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1982年我就又去了美国,考了个旧金山针灸大学的‘东方医学’博士,之后就一直在那边定居了。”1987年,杨弦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公司,从台湾进口一些中药,批发给当地一些医生,慢慢形成一种贸易的观念。发展到现在,他已经是一家名为“宝生”的健康食品公司的总裁。

偏好佛学,相信缘分

其实,杨弦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偏好,除了中医学外,还包括佛学。早在台湾的时候,杨弦就经朋友介绍,有缘接触到了多位佛学大师,自己潜心研习,自修自悟。杨弦说,人生很多事情会发生就是缘分,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信仰的密宗给他这样的指引:对生命保持一分明白清醒之心,对生命的未知,不必有那么多惧怕。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