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1293076625/N23fkfYSW
科学家包大师
23-5-24 11:58
回一个私信。
这条私信背后有两个问题。
1:罗大佑好在哪儿?
2:为什么很多经典的东西我认为没那么好,是不是我素养不够。
闹明白这个事儿,我们先要从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开始谈,就是音乐的“好”或者“不好”,到底是什么。
“好”或者“不好”是一种价值判断,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建立在价值观上的。因为每个人价值观都不同,所以就会对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好坏判断。所以单纯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是非常正常的。你可以喜欢《爱如火》,也可以喜欢贝多芬或者莫扎特。这对于你个人而言,都是自由并且合理的。但是音乐评论一般而言要超越过于个人化的体验去寻找音乐的价值。比如我小时候听的一些音乐,比如林志颖的一些歌儿,其实不够好。但是因为他们陪我长大,我对这些歌儿是有美好回忆的。但是当我做相对客观的音乐评论的时候,我会避免将这种个人化的美好回忆加在我的评论对象上。
这背后反映的一个问题是,人和音乐的连接,其实是你人生和音乐的连接。你的人生,又和你生活的时代,环境,以及你遭遇的问题相关。当一个歌手能打动你,可能是因为他的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心境,和你相似。像罗大佑这个时代的歌手无法打动你,也许是因为你无法理解那个时代。就比如他著名的《鹿港小镇》,你可能无法理解“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背后所代表的那种复杂的感情。但是这首歌能打动人,是因为那一代台湾人,和后面一点我们很多内地人,都因为谋生从乡村来到城市,那个时候城乡的从生活方式到设施差异都是巨大的,所以他的很多歌词是非常能够切中一个时代的人的内心之痛的。
更好的理解罗大佑,要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里看罗大佑的创作。罗大佑的音乐是直面现实主义的,比如《之乎者也》、《现象七十二变》、《未来的主人翁》、《鹿港小镇》、《你的样子》这样的歌曲,都是非常现实主义的歌曲。他可能不符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但是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不谈写歌,我们在描述一种人在异乡心境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找到“梦里回到鹿港小镇”这样的角度,是不是能写出来像“岁月掩不住爹娘淳朴的笑容,梦中的姑娘依然长发盈空”这样精准并且诗意的句子。我们是否能够同时在描述思乡之情的时候,还带有批判精神的指出“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罗大佑擅长这种宏大题材的,现实主义的带有批判性的创作,并且能在创作中蕴含丰富并且复杂的感情。纵观华语乐坛,能够进行这样的创作,并且持续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的人是非常少的,几乎到了今天,我们都找不到第二个罗大佑可以在这个角度达到他当年的高度。
当然,你也可以顺便思考一下你为什么不那么喜欢罗大佑。罗大佑现实主义方向的作品你可能没那么喜欢,那么比如你听过的《爱人同志》里面有一首歌叫《梦》,不是罗大佑作品里面著名的一首,我们就拿这首非常不出名的歌儿来说吧,他歌词写的特别美。“城市晚风,吹荡我的心情,夕阳和那倦鸟已远,告别隐退等着你的来临,夜上浓妆,生命里的夜晚,像那生命终该拥有,终于出现的你的来临”。写的这么美,出现的是啥呢?后面的歌词是,“哦,女人,从我初次见你的面,从我的心,我的双手,怎样拥抱你的存在,my love”,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和一个姑娘这么谈恋爱,说这些话,是不是姑娘就疯了。他一定不会觉得你得的是文艺病,会觉得你得的是文艺癌。
我们这个时代在怎么写爱呢?举一个例子,当我们今天讲一生之爱的时候,郁可唯会在《路过人间》里唱到“世上唯一不变,是人都善变,路过人间,人都有期限”着重讲“爱”在今天的不稳定性,但是却最终说“人对爱和永远,应该有幻觉,路过人间,也才几十年,却为了爱用于蹉跎岁月”。这是这个时代我们喜欢的描写感情的方式,分手率和离婚率让我们习惯了不再谈永远,但是80年代可不是,罗大佑在《恋曲1980》里唱到“你曾经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整首歌其实和《路过人间》讲的事情差不多,但是却从永恒入手,最后说“亲爱的莫再说我们明天要分离”。所以,有些时候一个同样的事情,在一个不同的背景环境下,音乐人视野不同,切入的角度就不同。你可能习惯郁可唯的角度,是因为你有郁可唯的环境,但是你不习惯罗大佑的角度,因为你不在那个年代,你也没有去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和思考那个年代。
回到你的问题,你会怀疑你是不是素养不够,我认为也许是你阅历不够。当你见过更多人,和更多的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谈过他们的生活,去过更多地方,看过一些被封印在过去的地方,你也许更能理解罗大佑的视野和他敏锐的角度。但是即使你没有这些,你应该也可以从罗大佑的歌词中,读出他深厚的文学造诣。
我在给你的回答中全篇回避了音乐,是因为在我的经验下,虽然罗大佑的音乐也有其非常独到并且厉害的地方,但是一般这个年代的人理解不了罗大佑,正是因为把自己在当代对所谓“音乐性”的简单理解压在了他身上。这是一种惯性思维,“音乐性”很重要,并且罗大佑的音乐做的很讲究,但是理解罗大佑,你需要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他,这个维度就是创作,就是他在关心什么,他在想什么。当你明白这件事儿后,你再听《亚细亚的孤儿》的时候,听到后面的军鼓和童声合唱的时候,你也许会泪流满面。 #梁源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