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dhome.com.cn/shopinfo.asp?ID=25045
《關不住的歌聲 楊祖珺1977-2003錄音選輯》
楊祖珺是七零年代「唱自己的歌」民歌運動的重要旗手,她與胡德夫為了紀念傳奇吟遊詩人朋友李雙澤,錄製了「美麗島」、「少年中國」等傳唱一時的歌曲,開啟了台灣民歌全盛的時代。
專輯【關不住的歌聲】由大大樹整理,首度以CD形式重新發行。這張光碟中收錄的歌曲,除了1977年的「美麗島」,是楊祖珺與胡德夫為了李雙澤的喪禮臨時錄製之外,其餘清一色地來自楊祖珺在黨外時期,在各個不同的選舉期間所錄製的錄音帶。
1970年代中期以後黨外政治力量的出現,一方面由於台灣社會中產階級興起,加上當初中國國民黨為了爭取美國政府支持,刻意表現民主化而定期舉辦的選舉政治有關;另方面也與國民黨政府實質上「去中國化」、「去台灣化」,而全盤美國化的政策息息相關。
當時多數的年輕人在沒察覺到的肅殺社會氣氛中,在不解左派思想長年累月受到壓抑的環境下,跟著政府配合美國政策的腳步,60年代中期以後順著美國唱片工業的發展,美國流行排行榜歌曲因而進入了台灣年輕學子的生命中。雖然,在當年成長的路上,從小學到高中每週僅有的一、兩堂音樂課中,學生必需使用自己也搞不清楚的西洋美聲唱法,扯著脖子高唱著「美哉中華 」或「沙里洪巴」等幾十首歌曲;到了大學後,美術系的學生不准使用紅色為主的色調作畫,音樂系的學生不准使用中西樂器合奏,但是,問題不大!因為,年輕的學生可以毫無忌憚地跟隨著收音機中播放由「美軍電台」(即美軍撤退後改為今日的ICRT)工作人員在市面盜版販售的美國流行歌曲放聲高歌。
除了擔心父母或老師責罵我們跟著音樂搖頭擺腦,或責怪我們不會唸書只會唱歌之外,60、70年代的反戰、反叛、與反權威的「動念」,就跟著1960年代的美國排行榜的流行,在台灣的文化沙漠中埋下了綠意。「唱自己的歌」運動也就在前述美國流行文化的啟蒙下逐漸醞釀成形。1970年代中期出現「鄉土文學論戰」,在美國學習現代舞的林懷民組「雲門舞集」演出「渡海」,繼有台大學生楊弦在「中國現代民歌」的演唱會中,譜唱出了外省老一代因戰亂流離,而揮之不去的鄉愁。與「夏潮雜誌」相關的文化人、加上極少數廣播人(如陶曉清、凌晨、李文等)和唱片製作人有心正視年輕人的創作而在商業文化中大力推廣,台灣年輕人在1980年代以後,逐漸出現了不再因為使用自己語言唱歌而感覺「沒有水準」的風潮。
01. 美丽岛 Formosa(1977)
02. 一只鸟仔 A Crying Bird(1981)
03. 补破网 Mending a Broken Net(1981)
04. 望你早归 Hoping You Come Home Soon(1981)
05. 我知道 I Know(1981)
06. 少年中国 Young China(1981)
07. 愚公移山 The Foolish Old Man Moves the Mountain(1983)
08. 亚细亚的孤儿 The Orphan of Asia(1983)
09. 老鼓手 The Old Drummer(1983)
10. 台湾之乎者也 Taiwan Pedantry(1983)
由於[之乎者也]原作者只同意原曲原词授权,不接受杨祖珺在1982年改编的歌词,因此我们只好把这录音变成[失声的3分42秒]。
Because the original writer of “Pedantry” was only willing to grant the right to use his original music and lyrics on this album but could not accept tc yang’s rewrite of the lyrics in 1982, we had to change this recording into “3 Minutes and 42 Seconds of Silence”.
11. 超级倒楣小市民 The Ill-fated Citizen(1985)
12. 心肝儿 Darling(1985)
13. 大地是我的母亲 The Earth Is My Mother(1985)
14. 累了吗? Are You Tired?(1994)
15. 美丽岛 Formosa(Live 2003)
16. 老鼓手 The Old Drummer(Live 2003)
CD Plus
台湾绿色小组影像纪录永续协会制作[19861101杨祖珺至警总抗议传单被抢]历史档案影片(电脑影像档)
A Documentary Mpeg File produced by Green Team “tc yang demonstrating in front of the Garrison Command on November 1, 1986”
TMCD-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