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之徒》好听不好听,各人感受不同,且不说这个。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吧,从《美丽岛》开始就有很多话要说,随便扯几句,权当抛砖。
我是很赞同老将尝试新方式的。崔健曾经说过,一个音乐人应该每次带来新感受,给人新思路,即使不好听。
说实话,我也更偏爱老罗以前的风格,但是更希望他能在不同的风格或者方式里绽放全新光华。从这一点出发,就算老罗突然拉二胡唱二人转扭大秧歌,或者干起其他与他以往风格截然不同的什么活儿,我都支持。至于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能被接受,那是另一码事。
流行音乐的生命元素之一就是创新,而对罗大佑这样的人来说,在以往成就上突破自己,成功了就更可贵,不成功也不应责怪他的尝试。何况他的《美丽岛》与《亡命之徒》,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可能说是融合或借鉴更多元素更准确些。这方面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保罗西蒙与佳芬克尔分道扬镳后,融合世界音乐,也受到好评;如果他停留在以前的民谣风格,这份潜力我们就听不到。
其实,何止流行音乐,古典与爵士都是在大师们不断尝试的基础上才有了我们今天听到的成果。我不指望罗大佑能像海顿确立交响乐如今的曲式那样伟大,也不指望他能像迈尔斯戴维斯等人那样通过不断改革、融合、创新来让爵士乐渡过难关,我只想说,如果罗大佑能让我去接受本不喜欢的RAP,或者能把别人正在玩的花样弄得更加灿烂,那他就是了不起的。他不安于以往,我们也应随他一起成长。
至于纵贯线,救市也好,圈钱也罢,我都不在乎。我把它理解成三个老家伙已经有资格“玩”音乐了,再叫上一个小伙子,互通有无,不是很好吗?
我对张震岳不感冒,可是胡乱猜一下,如果纵贯线第一首歌就是罗李周主攻,小张次之,是不是也显得三个大哥没什么风度?我跟许多朋友一样,都希望在纵贯线里听到更多的老罗的声音或作品,这可以理解,但是,我提醒自己,这是一个组合,是创作和演出集体,其余三人不是老罗的助手,而是合作者。我们可以因为不喜欢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只偏爱罗大佑,但对纵贯线本身而言,罗大佑应该是跟别人平等的,仅仅是分工不同而已。
《亡命之徒》的录音和配器,我觉得有些单薄。也许这只是宣传小样,可能在专辑里会更好。让这个“单薄”显得丰满些的,是罗大佑的和声。
先唠叨这些,再想起什么来就接着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