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nge.tonight.tv/index.php?news=303
第一次,年輕一代的抗議和感傷,伴和著電吉他的無奈哭泣,走進了我們的通俗音樂。羅大佑和他的專輯唱片「之乎者也」,樹立了知識份子投身通俗文化的典範;觀眾的熱烈迴響,則再一次燃起了我們通俗文化的新希望。
五年前,民歌的崛起曾經為我們的通俗音樂帶來玆片希望,可惜這片希望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如今唱片市場又重回到高凌風、鳳飛飛等紅歌星的懷抱。民歌為甚麼會式微?原因很簡單,民歌是死在千篇一律的風花雪月裡,死在一成不變的詩情畫意裡;死在民歌手和唱片公司的無力或無能突破上,死在廣電處歌曲審查小組的審查尺度下。
上千首民歌,給人的感覺大同小異,都是只有節拍而沒有節奏。陶大偉和孫越的「朋友歌」之所以暢銷,因為他們帶進了民歌中從來沒有的節奏感;高凌風之所以盛極一時,因為他的歌容易讓人翩然起舞。可是這個道理民歌手不懂,仍然一廂情願的「柔美」到底,則民歌的終被淘汰,怨得了誰?
羅大佑看出了民歌的弊端,聰明的避開了民歌的老路。在歌詞內容上,他以憤怒的抗議和無奈的感傷,替代了民歌的強說愁;在樂器伴奏上,他以電吉他的「嘶喊」,替代了木吉他的「輕訴」;在人聲表違上,他以粗糙自然的感情流露,替代了不食人間煙火的輕靈柔美。因此羅大佑成功了,成功在強而有味,成功在與民歌淡而無味的強烈對比上。
然則羅大佑是不是真的非常好,未必盡然。在專輯唱片「之乎者也」裡,羅大佑有非常精彩的傑作,若「鹿港小鎮」和「童年」,也有完全看不出創意的「鄉愁四韻」和「錯誤」;有非常不錯的「戀曲一九八○」和「光陰的故事」;也有不夠灑脫的「將進酒」和乏善可陳的「之乎者也」。
藉著「鹿港小鎮」,羅大佑通出了對鄉村生活的懷念,也提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 × ×
假如你先生回到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告訴我的爹娘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黃金天堂
都市裡沒有當初我的夢想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
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歸不得的家園、鹿港的小鎮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 × ×
羅大佑的聲聲嘶喊,伴和著電吉他的嗚嗚哭泣,喊出了在都市掙扎求生的鄉下同胞的心聲,也撫慰了他們寂寞而創痛的心靈。「鹿港小鎮」是知識份子關懷社會大眾的表率,是我們通俗歌曲中未曾見過的上乘佳作。
「童年」最大的特色在全曲的流暢自然,不論詞曲都讓人感覺親切並且樂於上口。「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嘴裡的零食,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就這麼好奇,就這麼幻想,這麼孤單的童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一副副舊時的圖畫,隨著歌聲飄過大家的腦海。
「戀曲一九八○」肯定愛情,否定永遠,深深描繪出今日男女分合之間的無奈。這種對戀愛的描述,是國語歌曲裡從來沒有的,然而卻是西洋歌曲中已經說爛了的題材。「光陰的故事」企圖抓住我們成長的過程。多少美麗的懂憬和詩篇,隨著發黃的相片、褪色的聖誕卡,一個個的幻滅,這些都是「光陰的故事。」「之乎者也」是羅大佑自認為最得意的作品,因此他以這首歌的歌名,作為專輯唱片的名稱。可是看來看去,但見滿篇「之乎者也」,卻搞不清楚羅大佑到底說些甚麼?據羅大佑表示,「之乎者也」主要在抗議廣電處的歌曲審查標準。
× × ×
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
現在看看我們的青年他們在講甚麼
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們怎麼做
× × ×
除了風花雪月和「哇塞」以外,年輕人難道無話可說嗎?羅大佑一方面希望年輕人多說話,一方面又感於在目前的歌曲審查尺度下,年輕人又能說些甚麼?
這樣的題材,本來可以成就一首非常感人的抗議歌曲,可惜羅大佑硬去牽就「之乎者也」四個字,因詞廢義,搞得大家莫名其妙,破壞了一首難得的好歌。
羅大佑希望成為國語歌曲中的鮑伯狄倫BOB DYLAN,然而在我們的歌曲審查尺度下,他只能比「勞保」LOBO,略勝一籌。羅大佑非常不甘心,因此下一張唱片他決定不再遷就廣電處的審查尺度,他寧願失去在廣播電視打歌的機會,也不願為丁通過審查而束縛自己的創作自由。
不論如何,羅大佑的出現,為我們的通俗音樂點燃了一線希望,使我們在靡靡之音和風花雪月之外,感受到另外一種絕然不同的訊息。在音樂上,羅大佑有待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歌詞上,羅大佑縱或不夠成熟,但是真情流露,絕無時下一般寫詞者的虛假與堆砌。只是三年才出一張唱片,羅大佑的創作歷程未免太辛苦了一點。
【1982-05-28/聯合報/09版/影視綜藝】
本報記者 王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