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爱地人:崔健为泡妞当歌手

爱地人:崔健为泡妞当歌手

  不是所有的大师和大家都生来就是大师和大家,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大陆地区,由于刚刚还从闭塞的环境中释放出来,就算一个人再怎么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也都必须与时代先经历一次从无所知到了解真正世界的过程,然后才能谈得上创造、超越、巅峰这样神圣的使命。这一特殊历史事实,也注定了内地流行音乐的第一代精英,无法像台湾地区的罗大佑、李宗盛、郑智化、黄舒骏等唱作人,从第一张专辑起就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哪怕有些歌手的有些专辑,和之后他们的更巅峰之作相比还显青涩,但至少都是一个体系的开端,而绝不像内地早期如模仿邓丽君的田震、模仿蓝心湄的朱哲琴等,其最初的音乐痕迹和其后辉煌的音乐历程,不仅看起来就像两个毫无关系的人,前者甚至还会让许多音乐人感到脸红而羞于承认,就跟做了一场恶梦似的。

  崔健就是一个不敢承认自己过去的音乐人。虽然他的一张《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早已载入了内地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的史册,甚至成为两岸三地华人摇滚圈中最经典的早期摇滚巨作。但不同于罗大佑一出手就是《歌》和《闪亮的日子》这种将近三十年后依然不会让创作者脸红的作品,最早的崔健,既没有留下“我要抓起你的双手,你这就跟我走”这样义无反顾的质朴心声;也还没有参透“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样的人生真义。最早的崔健,是一个曾经在他创作的第二首作品中,写下“高山你低头吧,乌云你消散吧,太阳的万丈光辉象征着明天”这样红卫兵式歌词的崔健。要说境界,不仅和初出道时的周杰伦、陶喆相去甚远,甚至还不如蔡依林的K歌能让人感动、激动,甚至一动不动。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已经习惯了把《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当成了老崔的第一张专辑.直到1993年, BMG唱片和滚石唱片分别在香港和台湾两地推出了一张名为《浪子归》的专辑,很多从《一无所有》后才知道崔健这个名字的歌迷,才终于发现原来这张1986年首版的唱片,才是崔健真正的第一张专辑,而它在当年内地发行的盒带名,则叫《新潮》。这张崔健早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创作专辑,虽然最终被他从自己的音乐历史中遗弃了,但其中的一曲《对视》最后还是得到了他的认可,经过改编后也出现在了《解决》专辑里,歌名则换成了《寂寞就像一团烈火》。

  而一年后,中国唱片总公司也借着CD再版潮,推出了比《浪子归》更早的一张崔健专辑《85回顾》,由于当时CD还远没有像今天的MP3那样普及,所以这张白色封面的专辑很快就成为了市面上稀奇的古董级藏品。而真正让这张专辑普及的,还是2002年由中唱深圳公司再再版的《1985回顾》,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能找到的最早的崔健演唱专辑,甚至在当年,还经过香港HMV渠道于海外销售过。不过,无论是《85回顾》还是《1985回顾》,其最早的原始版本,实际上就是1985年崔健发行的一盒名为《梦中的倾诉》的磁带。

  《梦中的倾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崔健最早的专辑,实际上这依然还不是崔健的开始,因为就在更上一年的1984年,崔健还发行过一盒名为《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的磁带,而这才是崔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专辑。也难怪老崔不肯认了,是个有点儿追求的音乐人,都不甘心承认自己有过这样一段和音乐捣乱的历史,又是流行、又是爵士、又是Disco,在当年能够把这些字眼以音乐的形式放到一张专辑里的,放眼全球估计都找不出相似的例子。直到随着数字音乐的出现,采样和拼贴技术的普及,以及多元化、融合音乐的蔚为主流,这种十三不搭的跨界,才最终搭在了一起。可以说当年的崔健,就是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况上,完成了这样的历史创举,这就是最经典的无知者无畏。

  《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实际上只是1984年芝加哥磁带大奖赛获金奖的十首歌曲的重新填词翻唱,干的是和早年香港乐坛拿来主义一样的营生。填词人黄晓茂既是当时崔健专职的一个填词人,也是日后《校园民谣1》的制作人,并半间接半直接的推动了内地“校园民谣”潮的发展。

  而只有到了《梦中的倾诉》,才真正出现了崔健的第一首原创作品,这就是前文提到过的一首《艰难行》,这也是崔健继《我爱我的吉它》之后创作的第二首作品,亦是第一首正式发表的作品。当然听过《艰难行》里初中命题作文式的宣言,也不难可以推算出《我爱我的吉它》能够雷人雷到什么程度。

  除了《艰难行》之外,这张专辑还有另外一首原创作品,由崔健音乐生涯不可或缺的吹奏乐手刘元创作的《我的心愿》。听着这首轻柔曼妙的作品,禁不住会让人想起李谷一、想起苏小明,并在眼中不由自主浮现出《小花》、《庐山恋》和《戴手铐的旅客》等等电影的画面,那个充满着乡土气息的八十年代,那种朦胧、天真又稚(不是质)朴的理想主义岁月。而在那个时候,无论是刘元还是崔健,实际上做为刚刚启航的新时代的一员,都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从同时代的大环境分离出来,他们的叛逆因子,因着技术的不成熟,还没被完全激发出来。

  专辑的其余十首作品则全为翻唱,并且主要分为翻唱台湾和欧美作品两大部分。前者方面,最熟悉的旋律莫过于苏芮原唱的《是否》,与苏芮的高亢和罗大佑的潇洒演绎相比,此时的崔健真是显得太过羞涩和紧张了,那感觉就像他后来所唱的,就像“十八岁的时候给你一个姑娘”。《星光满天》和《雪花飘》则均由谭轩夫妻创作、陈淑桦原唱,前者的“喔”的吟唱部分和假声唱得真让人提心吊胆,后者的副歌部分,演唱和伴奏也经常合不到一块儿,倒算是在早期就呈现出了传统流行乐根本管不住崔健的苗头。不过,这两首作品的旋律,倒是和《浪子归》的一些作品具有很强的血缘关系,说早年的崔健都受过台湾民歌的影响,也不为过,只不过他“悬崖勒马”的早,要不然,他顶多也就是一个克隆台湾流行乐的三流内地制作人,其下场比孙国庆、蔡国庆好不到哪里去。

  欧美部分,《谁、谁、谁》和崔健之前的专辑属于一个路数,将Paul McCartney 和Michael Jackson 1983年的作品《Say Say Say》重新填写了中文词,那假声真是唱得一个凄厉加凄惨。《梦中的倾诉》虽然换了一个中文名字,实际上就是Romantic的《Talking In Your Sleep》原版翻唱,这首整张专辑节奏最“摇滚”的作品,也是听来最顺耳的一首英文翻唱歌曲,至少会给人一种八十年代胡同Disco的感觉。而《世界的末日》就是Skeeter Davis1963年的作品《The End Of The World》,崔健的演绎,完全就像是用中文发音来演唱英文歌曲,或者说是把英语歌曲唱出中文的方块味道,而曲中的英语独白,你想像一下崔健学林志玲是什么样的,它就是什么样的!另外一首被取名为《生活不能没有你》的歌曲,其实就是《Without You》,选自Harry Nilsson1971年的专辑《Schmilsson》,而它最著名的版本,则是Whitney Houston翻唱的版本。崔健的翻唱虽然没有像更多的后辈一样狂洒狗血,不过他那种温柔的抒情,却怎么感觉都和歌曲意境不搭配。而不搭配也是对的,对于当时所有将一切流行音乐先进地区作品都当甘露汲取的内地歌手来讲,也就刚进入卡拉OK境界,学歌练歌才是硬道理。

  相比崔健自创的《艰难行》,这张专辑中日本电影《人证》主题曲《草帽歌》的翻唱,反倒可以说是其中可以代表崔健的首版名曲,它在崔健最初的混沌音乐岁月里的作用,更不亚于他早年和“七合板”共同合作翻唱的《斯卡保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

  据史料记载,1983年的某天,在崔健随同北京歌舞团去邯郸演出的某晚,在和一大帮团员小字辈夜宿剧场之际,或者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或者更有可能的是为了泡团里的小姑娘,崔健随手拿起了身边的破吉它唱出了当时的热门歌曲《草帽歌》。据说当时不仅唱感动哭了姑娘,更唱出了崔健的创作欲,很快就以此契机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吉它》,并从一个专职的小号演奏手改行成了一名歌手。这也说明姑娘,从来都是一个歌手写歌的最大动力,即使已经被媒体中国摇滚圣人的崔健,在这方面也未能免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