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网上很热闹,待我抽身回看时,方知,不知何时我已是构成这热闹的部分元素。这场performance中,台上刀、枪、剑、戟、锤子、钳子、扳手、螺丝刀...飞来飞去,古、今、中、外、政治、文学、艺术、哲学...抛来抛去,大伙儿粉墨登场、各尽所能、认真显演自己的角色。我想,对于一位流行艺人,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殿堂级的辩论,假如罗先生看到的话,一定觉得非常有趣:哇噻,怎么一下子飞起这么多书包...
人道旁观者清,我反确是糊涂了,这一场是较真是游戏?是庄子是蝴蝶?辩的是现象是辩者个人理念?
我很喜欢香港一位叫陈慧珊的女艺人,她的影迷、歌迷有8岁到80岁。她的五官分开来打分的话,绝对与漂亮拉不上关系,但合在一起加上气质的话,就人见人爱。不知道诸位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在这样的状况下通常难以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你到底喜欢她(他)什么?
罗先生填词比不上黄沾,毕竟他是读医的,而不是中文科班出身,也自认不是才子;乐器弹奏也没到行云流水的境界;嗓音有特色仍欠浑厚;书写来就是大家能看懂的水准;就算是用功最深的音乐创作亦略缺磅礴;喜谈政治时事却没有政治手腕,通常不意之间做了靶子...
心理学说,人通常会喜欢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还会喜欢具有自己欠缺的能力的人。“诗言志”,言的不止是作者之志,读者之志,更重要是引用者之志。我想歌曲也可以同样理解,抒发的不止是作者之情,听者之情,更是复唱者之情。
罗先生上“三人行”节目是台湾大选前,并没有明确公开投票方向。枪击案第二天,窦文涛就转述罗先生喊的话:骗局!我是医生,我证明,照X射线哪有不脱衣服的?!放射科医生当然有发言权。台湾的公众人物站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是骗局的只有两位,另外一位是李敖。羡慕台湾有两位,大陆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出现这样的人物呢?那么领导们如想在报章上粉饰太平的时候,也许也会有一点顾虑。
... ...
刚才问题的答案是:全部。因为不可分割。
日记式的创作方式,决定了思想、言行、作品都是一脉贯穿,如果不理解思想,怎能理解言行和作品呢。反过来,作品也象触媒,因为作品使言行受到注意,从而了解思想,对作品又加深了认识。如此循环,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