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灌水]一篇和本版主题无关的帖子

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中国的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官场化市场经济! 也许人们会觉得:从《金瓶梅》的时代到现代,时间已经过去了漫长的四百年,这期间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国大陆这里,不仅人们对权势的恭顺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连形容概括这种恭顺态度的辞语都还是世代沿用、一毫不改,这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实际上,这种国民性的延续是一种基本的现实存在,所以真正应该吃惊的,倒是我们对之的茫然不觉、甚至自以为早就完成了对之的超越。也正因为这种茫然不觉,所以我们的曾经得意非常地投身"文革"等等惨剧、在意想不到中遭遇走出中世纪的巨大困难,就都是确有原因的。 在一篇劝善文中指出:有两种人的表现是病态的,一种人对家人很好,却不能善待别人;另一种人对别人很好,却不能善待家人。

国内霸权主义类似后一种人。慈禧太后说:宁予洋人,不予家奴。国民在统治者眼里,皆家奴耳。 如果说美国等西方大国"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是为"人道主义干涉"和国际霸权主义张本;那么打著"主权高于人权"的旗号,就是为现代专制主义、国内霸权主义服务。

TOP

我也转一跟主题相关的帖子: 北京建国门外大街路南的一幢老旧公寓楼里,住著一位令当政者颇不舒服的老人。 他就是最近被北京高层点名批评的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 亚洲周刊记者王健民报导,这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加入中共的老党员,目前已离休在家颐养天年。由于数年前中风,行动不便,李慎之过著一种近乎隐居的生活。这位邓小平当年的外交顾问的脸色显得苍白,透过那副厚厚的眼镜镜片,眼神中散发著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年,中共建国五十年大庆之后,李慎之那篇《风雨苍黄五十年──国庆之夜感言》,曾被海内外知识分子在互联网上广泛传阅,但却引起当局的紧张,到处截查,更被戴上「攻击中共三代领袖」,「否定中共五十年成就」的大帽子。 对此,李慎之颇觉冤枉,他只承认说过毛泽东是中共数次政治运动的罪魁祸首。他并澄清,那篇文章,「不知道是谁给弄到互联网上去」,他说他没有上网,亦不懂得互联网的操作。 去年和以前的「帐」却等到今天来算。李慎之这次被指责「鼓吹议会民主和多党制」。尽管受到中共高层的点名,并在《光明日报》上受到不点名的批判,但李慎之依然不为所动,坚持理念,个人情绪看不出来受到任何影响。 在那不足十平方米、简陋、拥挤、灯光昏暗的小客厅里,李慎之边啃著生黄瓜边表示,有关部门还没找他的麻烦,生活上好像也没受影响,但他最关心的似乎不是这些。他忧心忡忡地说,如果不及时启动政治改革,将来的经济改革甚至可能像飞机在空中失速一样,造成惨剧。 李慎之表示,「自由民主人权的理念」今天已为全世界普遍接受,中国不能自外于世界。 除了忧国忧民之外,李慎之「忧党」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北京当局在「政治上收紧」已经两年了,「我还等待著中央的觉悟」。他认为,这十年按道理应是政治改革关键的十年,「但中国在政治改革上不但没进步,反而是倒退了一大步。」 「如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中共官员的腐败问题不但没法解决,反而会越反越多,我敢说今天比昨天多,明天还会比今天多,现在不少党员,入党为了做官,而不是要为老百姓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李慎之批评中国大陆在民主的发展上,不但远远落后于俄罗斯,而且落后于印度,「俄国行、印度行,中国为甚么不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