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个北京个唱的帖子,昨天打订票电话,就只有380-680的票了,遗憾
主题:在音乐里总有奇遇-记齐豫北京演唱会
作者:落花人独立0639 发表日期:2004-12-09 于锦瑟华年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笼罩北京多日的阴霾终于被大风一扫而空,我在周六下午和友人从新街口一直走到西四,阳光很好,只是一路上大大小小的音像店里放的歌不是周杰伦就是刀郎,不是刀郎就是老鼠爱大米,听得腻了就不由得有些怀念周五晚上的齐豫演唱会。
不是说周杰伦和刀郎们有何不好,在这个日渐浮躁的城市,我们大家都需要好玩有意思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但我总是怀念这个混合着七十年代台湾校园民歌青涩味道、三毛作品中的波西米亚气质及李泰祥李格弟郑愁予作品中的人文气质的歌者。所以还好有这么一场简单而又诚恳的演唱会让我们这些还依旧对那些歌曲着迷的人们能再次沉醉其中,尽管它是如此地姗姗来迟。
从1979年发行第一张专辑《橄榄树》开始至前年的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里,除去1988年与齐秦合作《天使与狼》演唱会以及1996年与sandy合作《齐手相莲》演唱会,齐豫从未有过一场真正属于自己的演唱会,原本就不事张扬的她近几年更是低调,除去和他人合作的佛经专辑也少有其他作品问世。所以当前年传出齐豫终于要在红馆举办演唱会的消息时,我不禁又喜又忧,喜的是我们总算有机会在现场聆听她有如天籁的声音,忧的是这算是一次回望与前瞻呢还是一次总结呢?以后都不会再有了吗?还有……她会来内地吗?此后就又是两年长长的等待,而这两年纷纷扰扰发生的事情又真是太多了。
但是当我在那个弥漫浓雾的冬夜坐在首体,听着《船歌》的乐声响起,我就知道这长长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她在我们脚下的舞台上静静唱着,歌声却似乎从我们头顶的天空而来,让我觉得齐豫是比任何其他歌手都有资格从半空中出场的。接下来是《传说》和《一条日光大道》。二十六年了,齐豫停下来说起这个数字,《橄榄树》发行那一年正是我出生那一年,多年之后当我四处寻觅关于那个梦一般的民歌时代的一切时,发现时间丝毫也阻碍不了好音乐的流传,而和那个时代密切相关的人物之一现在就站在我面前,这种感觉不是不奇妙的。《祝福》《九月的高跟鞋》《飞鸟与鱼》,我买的第一张齐豫唱片就是《有没有这种说法》,然后是《骆驼.飞鸟.鱼》,大家都不禁的击掌,What else can we do?我们无法跟着她唱和,不是人人都有被上帝吻过的嗓子的。当《雨丝》响起,全场都在欢呼,郑愁予的词,本就是诗:“我们的恋啊,像雨丝,在星斗与星斗间的路上,我们底车舆是无声的”“我们的恋啊,像雨丝,斜斜地,斜斜地织成淡的记忆”。
接着齐秦上场,两人合作《藤缠树》和《梦田》,可惜两人只合唱了这两首齐豫就下台换装了,而没有我估计会出现的《一面湖水》和《Windflowers》,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了。再度出现的齐豫带来被翻唱过多次的《答案》,看似简单的词却蕴涵无穷的韵味和哲理,隽永的旋律不由令人想起“大象无形大音稀声”这句话。《Vincent》,第一次听是在听力课上,Don McLean的原版,从此这个旋律就在脑海中再也挥之不去,后来才听到齐豫的版本,更是一听倾心。换上一袭白衣后,齐豫携着马玉芬(听到这个名字就想到儿时看到的老磁带封面上的那些人,尤雅、凤飞飞等等,那时这些都是我母亲爱听的)和宝宝上台带来一组校园民歌,《秋蝉》《小茉莉》《如果》《乡间的小路》,时光似乎一下倒流三十年,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总是让我心向往之。《菊叹》和《Whoever Finds This I Love You》后就是《七点钟》,来自《回声》专辑,可以说是我最偏爱的齐豫专辑了,齐豫在《骆驼.飞鸟.鱼》的文案中曾提到听李泰祥的作品就像看了场电影,而《回声》整张专辑无疑就是以三毛为主角的系列电影,从童年到初恋,从受尽挫折到自我放逐,从生到死,从回忆到梦想……有人称这张唱片为“传记音乐”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齐豫的情歌总是很特别,接下来的《有一个人》《C’est La Via》《Stories》齐豫向我们述说了三种不同的爱情故事,《有一个人》的分处地球两端的爱恋,《C’est La Via》中对待恋情的洒脱或无奈,《Stories》是失去恋人后的痛楚。不得不提的是三首歌的伴舞都很精彩,特别是后两首中两位舞者的独舞。紧接着就又是两首经典《走在雨中》和《欢颜》,齐豫说这么多年来她最骄傲的就是对音乐的追求一直都像当初一样,不知这样的话在当今中文乐坛还有几人敢说呢?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好的音乐还是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就如彼时的“欢颜笑语”以后也会一直“伴我在漫漫长路有所依”吧。而Encore时的《橄榄树》,齐豫带着我们大家一起唱,不知道现场有多少人找到了心中的橄榄树呢?齐豫肯定是一个,现在的我也许是一个,只是希望以后不要再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