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平客:废塑料——后来它们就真的成了“废塑料”

还真别说,我到现在也有个习惯,或者说是毛病--听CD之前洗手。

真应该感谢打口盘扎眼盘,感谢洋垃圾,我绝大部分爵士萨克斯收藏,都是那么搞到手的。

我博客:http://tenor.blog.hexun.com/
http://saxophoneblog.blog.163.com/
我相册:http://photo.163.com/saxophone2002/#p=0&m=0&page=1

TOP

还真别说,我到现在也有个习惯,或者说是毛病--听CD之前洗手。

真应该感谢打口盘扎眼盘,感谢洋垃圾,我绝大部分爵士萨克斯收藏,都是那么搞到手的。

我博客:http://tenor.blog.hexun.com/
http://saxophoneblog.blog.163.com/
我相册:http://photo.163.com/saxophone2002/#p=0&m=0&page=1

TOP

怎么会是小贩们钻孔呢?

你看到的过程,应该是碟商们在修复打上的孔,比如毛边之类的。

不打孔才更应该放得出来,孔如果打在数据部分,那一部分的曲子就放不出来了(打口盘也是一个道理)。

至于为何打孔,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厂家清库,一是说海关如此对付走私盘。

以前看到别人说,CD机播放打口盘会对激光头有损害。

我博客:http://tenor.blog.hexun.com/
http://saxophoneblog.blog.163.com/
我相册:http://photo.163.com/saxophone2002/#p=0&m=0&page=1

TOP

怎么会是小贩们钻孔呢?

你看到的过程,应该是碟商们在修复打上的孔,比如毛边之类的。

不打孔才更应该放得出来,孔如果打在数据部分,那一部分的曲子就放不出来了(打口盘也是一个道理)。

至于为何打孔,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厂家清库,一是说海关如此对付走私盘。

以前看到别人说,CD机播放打口盘会对激光头有损害。

我博客:http://tenor.blog.hexun.com/
http://saxophoneblog.blog.163.com/
我相册:http://photo.163.com/saxophone2002/#p=0&m=0&page=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