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雨人:
迷彩中哪一束是钻石的光芒?--晚会曲目的遗憾
罗大佑的歌如同杜甫的诗,赋到沧桑曲曲工。
但是对我个人而言,难免又有偏爱,不仅仅是歌曲本身,也有环境和际遇等听歌人的背景原因。有的歌,那时心动,今生心动。
十三年前,《爱人同志》给单纯学子带来狂热的启蒙。
毕业前夕,《将进酒》指点我步出校门外社会人文的厚重。
从黄花岗以来的迭代青年,我想都能在《七十二变》中感触共同的灵犀,无论多老,我都会不犹豫的投上年轻时最爱的一票。
也许罗大佑到了那一天不会唱给我们听,他不偏爱他每一个作品。但我要等,我要等,我自己心目中会有那声音的回响,飞跃过千山万水歌声的翅膀向蓝色的海洋,穿越过重重困难不屈的音符在广阔的霄云上!
2002-12-26
31日对佑派来说是十年一剑的难得日子,引用语录就是“闪亮的日子”。
我们自己奉献给自己一个礼物吧,建议在演唱会前、后举行自弹自唱自捧场的聚会。
人生是自由的,有时;日子是酣畅淋漓,偶尔。在青春的尾巴上再抓住年届老境的罗大佑的音符。是我们随波逐流的大时代的象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02-12-26
凡此种种
另外,有谁以为北京是香港吗?晚会预备的《飞车》何不还原为《火车》呢?我们爱听那“一站一站过过停停男儿的天外天”。罗大佑的闽南话作品更能体现艺术的原味,接近乡土濡染着醉人的芬芳,我们会联想到王桢和那一群耕耘者,那一群两岸朴素文化事业的将军族,我们愿意做那亲切的联想。《故乡》很难听到,除了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仰望鲁迅的同名小说。还有那首“古早台湾无人知”,简直就是“歌史”。
2002-12-26
罗大佑,首体的救星就是你!
必须承认这个现实,我们的大佑尚能饭否?
他老了,我们曾经年轻,我们互相验证,那些无聊的日子改变了一个人。
比如,我渴望罗郎替我们唱起弥漫京城的浪漫口号,我知道这几成绝望,因为20年前罗大佑象透明的雀巢矿泉水,在青春的手里起起落落,轻易摇滚着迷幻的浪花;20年后,修得庙来,鬼也老了,就像暖瓶沉淀着生活的水垢,难免沉重,难免沉重,温和代替了沸腾。
我们也随大佑老去,尽量不死,尽量慢慢凋谢,大佑一场场奔波,从一个演唱会到祖国的另一个角落,我相信如果当年,他也会象选择鹿港一样选择几个贫穷的偏僻市郊,露天献艺,贴近民生。罗大佑势必要做麦帅那样的老兵!
但是他就是某种象征!我们愿作“右派”,其实是对成长的怀念,想当年我们出身于文化废墟中间,大佑回递给小兄弟们硕果仅存的精神食粮。我们要在心里永远朝拜。
可惜的是,两岸三地,蛙声遍野,斯人憔悴,文化在一代一代儿孙身上退去,每年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除夕夜的垃圾飘过眼前,我们象王小二过年。
2002-12-28
罗大佑的男女,与会知己有你?
其实,没有你没有关系。
但是我希望罗大佑的最佳排档一定要来捧我们的场,我期待他们:
李宗盛,就象陈胜吴广,李白杜甫,白菜豆腐,相得益彰。相映成辉。平民格式的代表,风华从朴素中出来,幽默婉转的人生歌唱大使。
李寿全,他们不仅一起从校园时代走过,而且他还能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未来,也是大佑的老伙伴。
齐豫,仗义才女,天籁绝响,如果大佑作裁缝,她是最好的模特,更高的悬浮在三十三天的天使。据说她肯定到,我不用吃饭了,听歌即可。
娃娃,站在罗郎另一侧的娃面天使,《曾经沧海》,《漂洋过海来看你》,是李、罗自己无法演绎的绝唱,让我有联想到金嗓子周旋,有一首《漂洋过海卖杂货》,江山代有才人出。和齐豫一样的声线干净,差不多是最多被罗大佑钦定为代言人的歌手。
梅兰竹菊,馨芳清雅,围绕在罗大佑周围的英雄辈出,足证右派慧眼独具!
200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