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与复杂
2007-10-1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王小峰(《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有关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能不能被看懂已经成了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看不懂的电影、小说比比皆是,干吗姜文的电影看不懂大家就急了呢?大概因为以前没有国产导演这么拍过电影。电影这东西其实就是讲故事,谁讲得好谁的电影就好。但是你讲不好,就意味着电影拍得不好。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今天的消费者都被惯成了少爷,你得把他伺候到嘴边,甭说动脑子了,动筷子他都不愿意。《太阳照常升起》显然遭受到了一部分少爷的抵制。
抛开今天的少爷,其实很多时候,中国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确实爱犯一个毛病,不管什么都喜欢搞得特复杂,唯恐说不清楚。究其原因,无外乎有这么几条:第一,中国人表达的时候喜欢含蓄,什么事情不直接说,喜欢兜圈子,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事情,非写成一本书;第二,中国的文化传统比较悠久,我们接受的东西太多,理解的太多面,所以,做事情总喜欢面面俱到,力图高大全;第三,在今天的商业时代,很多作品除了要接受艺术的检验,还要接受商业的检验,中国艺术家在商业检验上不太习惯。在商业检验方面,会出现艺术与商业的矛盾,在一个没有经历长期商业训练的中国,艺术家顽固地认为,艺术高于商业,而不是从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么多年,很多艺术家的失败总是喜欢把责任推给受众,认为受众不懂,很少从自身原因解决问题。这就是没有受过残酷的商业训练的原因。
记得崔健当年录《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时,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这张专辑崔健做得并不复杂,至今都觉得很经典。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崔健对摇滚乐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崔健很聪明,他知道什么是他需要的,什么是他不需要的。后来,崔健对摇滚乐了解得多了,再做唱片就开始啰嗦了,什么都想塞进去,塞来塞去,弄得不伦不类。罗大佑也是,听他早年的专辑,感觉很笨拙,但是都很到位,等他出版《美丽岛》的时候,就一股脑把所有的音乐元素塞了进去。我曾经问过罗大佑这个问题,他说,是因为想证明自己还在感受这个时代。但是用当今流行的各种风格来感受一个时代,这不该是罗大佑该做的事情,该是十六七岁少年做的事情。其实说白了,人一上岁数,艺术道路开始变窄的时候,都会有些不自信,于是就想通过形式主义来解决这些问题,结果适得其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导演在评价三宝的音乐剧时说了一句话:“他只知道做加法,不知道做减法。”
事实反复证明,在商业时代,艺术的表现必须要把受众因素考虑进去,既不能迎合,也不能疏远,这个火候是需要训练的。而真正适合表现高大全和事无巨细地表现一切能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我看在中国只有两种:一种是春节晚会,一种是大型比赛的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