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唱片日历:潘越云《相思已是不曾闲》+《天天天蓝》

唱片日历:潘越云《相思已是不曾闲》+《天天天蓝》

唱片日历8月15日:潘越云《相思已是不曾闲》
--------------------------------------------------------------------------------
http://music.tom.com 2007年8月15日  爱地人


专辑:相思已是不曾闲
艺人:潘越云
厂牌:滚石唱片
时间:1985/8
经典理由:潘越云早期最东方的一张唱片

哪位歌手才是台湾百佳专辑中的最佳?也许有超过90%的歌迷会在一瞬间说出罗大佑的名字。其实,罗大佑在台湾百佳专辑的评选中,虽然也有5张专辑上榜,《之乎者也》更贵为最佳唱片中的那个G点,但事实上,却还有一位女歌手以6张半专辑的入围率成为拥有百佳专辑最多的人,这个人正是潘越云。

为什么是潘越云而不是罗大佑或齐豫、苏芮等其他歌手能得到评委们如此之多的青睐?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参加评选百佳专辑的评委,对于台湾流行音乐之根的特别看重。而众所周知,台湾流行音乐其真正的发展起源,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民歌复兴运动,也正是在这股民歌潮之后,台湾早期流行音乐的工作者,终于从单一借鉴甚至翻唱欧美流行音乐的困局中走出,从而在以中国文化这个点上,逐步展现出台湾流行音乐的稚形,并最终带出了台湾流行音乐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黄金十年的盛世。

而潘越云正是台湾流行乐坛由民歌走向专业流行乐转折期最重要也是最具代表的歌手。潘越云的声音哀怨、忧伤和缠绵,这种很符合东方文化怨妇标准的声线条件,也是她总是能表现中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味的主要原因。同时,她的声音还具有一定的磁性和性感,这也能让她在一些西洋曲风,特别是抒情摇滚和爵士乐的编曲中游刃有余。如此的东西合壁,自然就让她成了当时台湾流行乐坛的红人,得到了几乎所有那个时代民歌创作者的眷顾,让她在每张专辑里,总是能够享受象征当时台湾本土最高水准的创作。也正是如此,潘越云的每张专辑不仅代表了当时流行音乐制作、创作和演唱的最高标准,甚至也可以从她专辑的递进中,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台湾流行乐坛早期的演变。虽然她仅仅只是一个歌手,但她却要比一个创作者更立体,这大概就是她在百佳专辑中比罗大佑还牛的原因,因为她在她的专辑里,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相思已是不曾闲》是潘越云的第六张专辑,虽然并没有入选台湾百佳专辑之列,但对于潘越云的音乐生涯来讲,却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正是从这张专辑开始,潘越云有意识的改变了以往东方怨妇与西洋悲歌相结合的唱法,而尽可能的将声线全然东方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带出了轻盈、飘逸、洒脱和从容的亮彩境界,这感觉就像是从一支在午夜的水银灯下徘徊的萨克斯变成了一支穿梭于山野绿林的竹笛,让人感觉古意盎然、春意盎然。

这种东方化的古翠在这张专辑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同名曲《相思已是不曾闲》,该歌的作曲正是《天天天蓝》的作者卓以玉,而词则是来自以卓以玉已故的画家好友许芥昱,文字中汲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白话文本及戏曲的精华,而旋律更是由曲作者用不着古筝进行记谱,在如今看来,用这种手法来写流行歌,甚至是有点“愧”对了流行这个词。潘越云在此曲的演唱中,也几乎完全舍弃了一般流行歌曲的常例唱法,而是用一种介乎于越剧、粤剧、河北梆子等民间戏曲精粹的唱法来完成全曲,也与全曲浓浓的东方戏曲韵味相得益彰、完美融合。

除此之外,《偶遇》和《枫叶红》两首也全然不同潘越云以往的演唱风格,前者的音色已经近似于童音,颇有一种偶遇时恍如隔世的感觉;后者听起来同样透明清澈,而副歌时那种欲哭无泪的憔悴感,则很容易让人心碎一片,那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力感也顿然而生。《茶山情歌》则是用New Wave改编的贵州民谣,它也和抒情摇滚风格的《燃起你的爱》一起展现出阿潘以东方式的纤细嗓音营造古典式回响的独特效果。如果说《偶遇》、《浮生千山路》和《枫叶红》这些作品是潘越云音乐中偏民歌的部分的话,那么苏来的《燃起你的爱》和陈秀男的《我还能拥有什么》则就是典型偏流行的部分,而这也就是之后台湾流行乐坛音乐趋势的先行代表,它们都有一段很东方的旋律,能从简洁的音符中飘扬出一丝东方的古典,而在歌词上则多少有些简化汉语的魅力,语言虽然精炼,却少了许多可以纵深的文字空间,这种具化最终导致的语意的空洞,其实也正是台湾流行乐坛日后不可避免走向滑坡的重要原因。

应该说《相思已是不曾闲》在阿潘的音乐世界里,属于那种心水之作云集的唱片,除了《偶遇》因为是电影《少女日记》的主题曲而曾经火红一阵外,其余多数作品都更像是四月清明上市的龙井茶,味道清淡却幽香不断,越是淡就越记忆深刻,越是淡就越激发起全身的感官一起去主动出击探寻。这种味道可是现在那些仅靠节奏和音色的所谓“中国风”所不能比拟的。

专辑曲目:

1、 相思已是不曾闲
2、 忘了歌词的一首歌
3、 偶遇
4、 茶山情歌
5、 上苍
6、 浮生千山路
7、 燃起你的爱
8、 我还能拥有什么
9、 枫叶红
10、只为那一点感动

 

唱片日历8月14日:潘越云《天天天蓝》
--------------------------------------------------------------------------------
http://music.tom.com  2007年8月14日  邱大立

专辑:天天天蓝
艺人:潘越云
时间:1982/8

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今天,1982年8月14日,台湾歌手潘越云时隔一年后,发表了第二张专辑《天天天蓝》。这张专辑当年就卖了十多万张,还获得了金鼎奖最佳制作、演唱和编曲三项奖,但它最重要的意义是让阿潘一举甩掉了“第二个蔡琴”的帽子。十一年后,它以53票被评为了台湾百佳专辑第四名。而这张专辑的发行时间也非常具有前瞻性,刚好遇到当年十月台湾电视节目“综艺一百”推出畅销歌曲排行榜单元。潘越云以主打歌《天天天蓝》成为第一个冠军,一个阿潘的古典时代开启了。台湾歌曲排行榜从此也与滚石、潘越云结下了不解之缘。歌迷们在沉醉于新时代歌手们新鲜的声音时,也许并不能想象到:在歌手们一次次崛起的背后,其实是各个深怀野心的唱片公司展开的一场激烈的角逐。

1980年,飞羚唱片公司成立;1981年1月,段钟潭、段钟沂创建了台湾滚石唱片公司,同年,天鼎唱片公司成立;1982年,彭国华与吴楚楚两位民歌战友促成了飞碟唱片公司的成立。同年,上格唱片公司成立;1983年,喜马拉雅、蓝白、拍谱、宝丽金奋起直追;1984年,是吉马;1985年,是点将和可登;1986年,是福茂;1987年,是水晶和宝丽金。它们对海山、丽歌、歌林和新格这四家台湾七十年代主攻国语流行歌曲的老牌唱片公司发起的挑战,是八十年代台湾乐坛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

从今天的唱片设计来看,这张专辑的封面构图简单得实在不可思议。一件宽大白色连衫裙的阿潘赤足站在山坡的青草地上,她的面前摆了一张同样是白色的椅子。她其实可以优雅的坐在椅子上,但她选择了站着,是因为别离、痴情、梦想、追问还是不甘心?阿潘向着远方凝望的那道眼神里似乎藏着不只一种答案。此时的滚石,可能已意识到民歌时代的一步步远去,它很清楚,‘质朴’已不再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尺和最爱,歌手的独树一帜‘质感’才是乐迷关注的下一个焦点。在《天天天蓝》幽远的意境中,阿潘古典型的声音气质正是滚石把她与飞碟的蔡琴区分开来的一项冷门武器。有意思的是,五年后,蔡琴录制了一首歌,名为《天天天天》。经典的起源已不用再探讨。

专辑的制作和创作班底也是强大无比的。李寿全、陈扬、马兆骏、洪光达、陈志远、杨立昌、苏来、卓以玉、陈立鸥、谢材俊等滚石元老与创作高手纷纷出洞。阿潘自己也作词谱曲了一首小品式的《叫我怎么说》。而《生别离》的词来自席慕蓉。从后民歌时代到新古典诗性时代,阿潘踏入歌坛不到两年,就饱尝到潮流转型期的变迁之风。而她也史无前例的被成功塑造为台湾乐坛最多愁善感的一位女性歌者。二十七年,阿潘的歌路从来没有生硬的扭转弯曲过,但她留给听者的想象空间,却是其他抒情和个性派的女歌手所无法追赶的。

二十五年前的歌,四分之一世纪的光芒依然没有黯淡,不只因为这是在台湾的土地上,也因为潘越云的歌声就意味着一种思乡的惯性。《天天天蓝》歌曲的歌词因短而成为了经典,只有四十二个字。一位痴心不改的女子,每天遥望着蓝天,思念着不知在何方的他。“不知情的孩子,他还要问。”“不知情的孩子”究竟是女主角的骨肉,还是邻居家的小孩?作者没有点透,却隐含了一层纱一般的谜。孩子,其实就是一根苦苦追问的线索,他渴望把情与意分离,把梦与想掏空。阿潘的演唱极具创造性,她采取的演唱方式并非其他女歌手常见的那种紧紧拥抱式,而是呈现了一种若即若离的疏离感,‘苦’与‘甜’一直就是相互依赖也相互等待的。

比阿潘出道早一年的齐豫、蔡琴来过内地开唱了,比阿潘出道晚一年的苏芮也来过内地开唱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内地歌迷似乎只愿意把阿潘放在一个经典歌手的位置,而不习惯把她放在一个体育场中央的位置。在阿潘来大陆演唱的极其有限片段中,有一条是这样记载的:1991年6月16日,赵传在北京举行演唱会。当嘉宾潘越云唱慢歌时,观众开始起哄……

但是,就像阿潘唱过的那首歌一样,‘痴情不是一种罪过’。从十七岁就成为孤儿的那一年的雨季,到1980年10月31日,到2004年1月10日“行云20”第一场大型个人演唱会,再到下个月14,15日滚石的“二王三后”演唱会(罗大佑、周治平、齐豫。阿潘和娃娃),当阿潘优雅的飞在自己的天空里时,她会看到天天天蓝!

TOP

阿潘在节目中或是演出中,经常提到大佑。

接下来我再演唱一首罗大佑的作品......

特别喜欢 天天天蓝 中的一句:不知情的孩子 他还要问,你的眼睛 为什么 出汗。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