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字数限制太要命了

字数限制太要命了

长帖子无法发,懒的卸成8块,发小符那里了

TOP

老北:关于燕子歌曲的碎片记忆

看到老刀在回《流浪的燕子》的帖里提到艾敬的《流浪的燕子》,突然想起自己熟悉的歌里,竟然有不少是以燕子为主体的。于是整理了一下这些歌曲,算是个回忆吧。

小燕子  儿童歌曲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告诉你
今年这里更美丽
我们盖起了大工厂
装上了新机器
欢迎你

不知道有多少人没听过这首歌曲,俺是听这首歌长大的,只是不大记得歌词。比俺还要老朽的同事估计也是听这首歌长大的,而且这么一首歌居然引起了其第二个春天。某日,俺们办公室转来一漂亮MM,名字中有个小燕。人老心不老的同事,立刻如打了鸡血般的精神直立起来,不但照镜子、喷香水的频率增加了十倍,而且上班从不唱歌的他(平时不苟言笑的此君名言为:唱歌的能是好人,跳跳哒哒的,不正经)突然金口频开,大家的耳边不时环绕着这首《小燕子》熟悉的旋律,春天的气息就此在屋子里弥漫开去。大家颇为惊异,胆大者打趣到:换了人间啊。只有新来的MM,面无表情,老僧入定般,对一切不闻不问。也许担心80后的MM不知道这首歌,某日宴请官员饭后,此君借着酒意,终于跨过了普通动物咿咿呀呀简单哼哼的阶段,迈入了高级动物有文字的宽广的境地。于是,俺终于听到了全版的歌词,才知道这首歌原来还有第二段的。此君越唱越兴奋,载歌载舞,最后舞蹈MM身边,以一个非常优美的老旦甩袖动作甩出了新编小燕子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天这里我最美丽。我还盖起了大楼房,装上了游戏机,欢迎你。在大家哄笑声中,MM青着脸站起来,冷冷说道:对不起,我改名叫夜叉了。一周之后,MM辞职而去。此君嗒然若失,形如槁木,办公室不再莺歌燕舞,偶尔一段熟悉的旋律浮起,瞬间又戛然而止。唉,中年男人的春天啊,小鸟一去不复回。

想想,现在的孩子应该不听这首歌了吧,就算是听,估计也会奇怪的问:为什么要盖大工厂,装机器呢?为什么不一起打游戏,听IPOD呢?

流浪的燕子
艾敬

有一只燕子在空中流浪
它找不到自己回归的故乡
不知道有谁说起这件事
不知道有谁听见它歌唱
有一只燕子在空中流浪
它找不到自己落脚的地方
不知道有谁问过它心事
也不知道有谁看见它去向
有一只燕子在空中流浪
它找不到自己回归的故乡
不知道有谁留心过这件事
也不知道有谁会心中惆怅
有一只燕子在空中流浪
它找不到自己回归的故乡
不知道有谁留心过这件事
也不知道有谁会心中惆怅
有一只燕子在空中流浪
它找不到自己落脚的地方
不知道有谁问过它心事
也不知道有谁看见它去向

这个17岁就离开家乡沈阳,背着把吉他四处流浪的女孩,也许根本没有想到,她的歌竟然引领了民谣的大潮。在校园民谣席卷大地,是个人都知识的惆怅着时,不是校园歌手的艾敬,也在惆怅着。只不过她的惆怅更浅白,更单纯,没了校园歌手那股浓浓的书卷气和精心的技巧的雕凿。亲身流浪的结果,也许使她比校园歌手更了解生活不仅仅是校园树林里的谈情说爱和红叶凋零后声明的感伤,有的时候,生活本来就是一种无力与无奈,纵你万般挣扎,在这个秩序变迁纷繁复杂的大时代,依然找不到家的方向惶惑与不按。所以,在这首歌的后部,你听到的不仅仅是感伤,而是一种愤怒,一种对“不知道有谁留心过这件事 也不知道有谁会心中惆怅”的冷漠社会的愤怒,这种愤怒,恰恰如秋日之菊,怒放的色彩,不是温室中的校园民谣兰花般的忧伤所能比的。

可惜的是,以一曲《我的1997》红透大江南北后的艾敬,东渡日本,流浪的燕子越来越远了,纵然今日回归,可那民谣中蕴涵的社会与责任的人文精神,早已随着网络速食歌曲老鼠大米、鸳鸯蝴蝶的传播和活在当下自娱自乐“自一代”的崛起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民谣的风潮就此成了流浪的燕子,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这个时代,只剩燕窝,没有燕子了。

倾城之雨
詞曲:羅大佑
編曲/電吉他:羅大佑

春天剛剛來臨時 oh燕子啊
是否你已經再度找到你的家
出門的路要當心 oh燕子啊
忽晴忽雨 忽然夕陽已西下

孤孤單單放單飛 的燕子啊
所有的人都在等 等待你回家
出出入入的風聲 oh冰冷呀
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越過了你溫暖的家

來來往往的人世如天涯
情竇初開中就讓她羽化
青春終究不解要世間的回答
爲何造化那傾城的無法挽回的演化

一生就這麽一次 oh燕子啊
傾城之雨傾城之雨 傾盆在鍛羽之下

一生就這麽一次 oh燕子啊
傾城之雨傾城之雨 傾盆在鍛羽之下

傾城之雨傾城之雨 傾盆在鍛羽之下
傾城之雨傾城之雨 傾盆在鍛羽之下
傾城之雨傾城之雨 慶幸你安息回家

这首歌是写给在台湾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的白小燕案中香消玉陨的白小燕的,但正如罗大佑一贯的做法,在俱像的“这一个”的基础上升华抽象到普遍的“这个”,脱离了小资小调小情小伤的咏叹再次跨到了生命及历史的恢宏空间,一首民谣歌曲,却唱得冲击力十足,那种对生命无助的叹息甚至超过了十年前的经典《你的样子》。

歌曲的起头是淡淡的,淡淡的琴声,淡淡的吟唱,恰如久历沧桑对世间人情的冷漠,又如大雨将至前的风平浪静,但声声的慢言长吟下,那种温馨的关怀逐渐流露出来,渐走渐浓,一咏三叹,终于在得知“來來往往的人世如天涯  情竇初開中就讓她羽化”关爱转成了愤怒,忧伤变为了诘问“青春終究不解要世間的回答 爲何造化那傾城的無法挽回的演化”。这里大佑破锣般的嗓子再次发挥出那些奶油嗓子所不具备的苍凉和悲亢,歌声与乐声完美交揉在一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歌到尽头却也只能无语问苍天。情到深处情转薄,终于又转回了无奈的一咏三叹,而这时,傾城之雨正傾盆在鍛羽之下。大雨之下的人们一边慨叹着祝福着燕子能“安息回家”,另一边是否也在感伤着,自己不也正是另一只“孤孤單單放單飛 的燕子”吗,而孤悬海外,时局动荡的台湾岛不也是一只“孤孤單單放單飛 的燕子”,这可爱的宝岛能否“已經再度找到你的家”,没人知道。歌声早已嘎然而止,只有无边弥漫的悲凉萦绕着,不肯退去。

月光倾城
送给——流浪的燕子
词曲:高晓松 演唱:老狼

月光下的城 城下的灯下的人在等
人群里的风 风里的歌里的岁月声
谁不知不觉叹息 叹那不知不觉年纪
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早晨你来过 留下过弥漫过樱花香
窗被打开过 门开过人问我怎么说
你曾唱一样月光
曾陪我为落叶悲伤
曾在落满雪的窗前画我的模样
那些飘满雪的冬天
那个不带伞的少年
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
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
那些飘满雪的冬天
那个不带伞的少年
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
那串被雪覆盖的再见
月光下的城 城下的灯下的人在等
人群里的风 风里的歌里的岁月声
谁不知不觉叹息 叹那不知不觉年纪
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Over...

这首歌实际和燕子没什么关系,不过校园民谣大潮中有一个干将叫做“流浪的燕子”,不知此燕子和彼燕子有没有关联。现在,我们生活在梦的碎片的年代,我们都是碎片里反射出的眼神。想想大学时分的纯洁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倾听秋叶落红的心情也荡然无存,慨叹一下,将这不识愁滋味的美丽也贴出来,算个纪念吧。

TOP

16240字节内都可以发的。

但要等页面显示完全后,再贴上内容,按“发表”。

TOP

请问版主,我要上传文章,提示文件格式不对,应该是什么格式?

TOP

QUOTE:
以下是引用jinnan在2006-11-30 10:05:47的发言:
请问版主,我要上传文章,提示文件格式不对,应该是什么格式?

上传文件限于图片,发布文章限于文本。

文章不能上传。

你可以把文章存成TXT,再将内容贴上来。

TOP

让我驻足的“背影”

  最近,我为出版社审阅一本即将出版的文稿,共1001篇,可谓工程浩大。1000篇文章都以匆匆掠过,让我留心驻足的只有一篇名为《背 影》文章,它是怀念?离愁?还是感叹世间的冷漠?疏远?与温情?

  它让我找到曾经的相知!

       

   

    深夜收听电台的一档午夜热线节目,那晚的话题是“背影”。许多听众纷纷打进电话,激动地说着自己最难忘的背影故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但节目的最后,一位听众的叙述深深地感动我。

他语气很平淡,还稍稍带些调侃的味道,你简直可以想象他是边抽着烟边漫不经心地述说的。他说他大学毕业时,同学们到站台上送他。虽然有些伤感,但大家相约不哭。刚巧那天火车线路上出了些问题,情况很混乱。行李乱丢,乘客乱挤,同学们也挤散了,那仅有的一丝伤感也更淡了,好不容易安置妥当后,他刚要坐下来,忽然隔着窗子,看见了一个绰号叫驴的同学的背影,只见驴的双肩不停地抖动着,而且一高一低的。他楞了两秒钟,忽然明白了原来驴是在哭。他缓缓地坐下来,眼泪也跟着掉下来了。

等到火车快到终点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行李丢失了一件,里面有当时至关重要的人事档案、户粮关系等,当然也有他的钱包。无奈中他又乘车返回了学校。第二天他又和同学们相见时,大家互相笑,因为昨天才送走他,今天又相见,感觉有些滑稽。后来有人提议去喝酒,气氛很热烈,推杯换盏,欲醉还醒时,忽然有人落泪了,于是同学们陆续地离开了饭店,有人说喝醉了出去吹吹风;有的说刚想起有一双臭袜子要洗;还有一位女同学低着头拼命地咳嗽,不肯抬起她那美丽的脸……相关手续办妥后,他有要走了,同学们为他凑了凑路费又第二次去送他。他们一路上喃喃地对他说:“老五呀,你最烦人,要我们送两次,你这不是折腾我们吗?我们狠死你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活也向他展开了另一副面孔,他觉得自己的心坚如硬茧,他觉得自己已忘记了毕业时的那一幕幕。只是最近和一位同学煲电话粥时,同学无意中对他说:“老五呀,你知不知道你当时在站台上的那副样子?肩膀哆嗦,脚步踉跄,头也不回,我们他妈的当时还真为你担心。”握着话筒,他莫名地留下了久违的眼泪,于是他知道了,当时他流给同学们的,亦如同学们留给他的,都仅仅只是一个哭泣的背影,更是沉淀在他与他们生命中的最美,它将永远缠绕着他们,直到永恒。

生命中最美好的景致有时并不是浓墨重彩描绘而成的,他也许只有一个淡淡的印迹,但它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裹在蹭层的重负之下。它与生命同在。一旦触动它的密码,它便潮水般涌来,浸泡你,柔软你,感动你。

 

 

 

 

 

                            在围炉的背景音乐背景下摘录

2006年11月26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