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帖]期待20年的演唱會(水瓶鲸鱼手扎)

[转帖]期待20年的演唱會(水瓶鲸鱼手扎)

期待20年的演唱會(下)。 若問我:「經過20年,這是妳想像中的羅大佑演唱會嗎?」 老實說,不是。也許我腦中還充斥著20年前中華體育館那個狂野熱情的搖滾樂夜晚,全場群眾會站起來瘋狂吶喊、尖叫的盛況,並偷偷暗許,20年來羅大佑好歌更多,將有更棒的演出。 但我忘了,跟我同年代的歌迷,現在全是40歲上下的人(包括我自己),許多都是已婚生子的爹娘,而且這場地是小小的國父紀念館,不是中華體育館。當羅大佑每唱完一首歌,不時地自嘲自己是OGS,說老了,沒體力了;屢屢開玩笑感謝大家買票,這樣他才有錢賺……那一刻,沉醉在每首動人老歌中的我,總是從那個18歲少女的心跳中,驚醒,原來,原來已經過了20年,奇異感三。 世界上唯一不會改變的事,就是改變吧。 雖然舞台很醜、曲目安排不盡滿意、旁邊充滿了奇異的政治人物…不過,這場演唱會,我仍感覺值回票價,因為羅大佑現場表演的風采與歌聲。畢竟,歷經多年環境磨練,我已不是「偶像的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小女生,多少有對藝人特色的辨識度與挑剔度。 我只能說,羅大佑不愧是這幾十年台灣音樂圈無人能出其左右的巨人,那不止侷限在音樂創作部分,更來自他獨一無二的性格魅力,他的一舉手、一投足、聲音情感,如此張狂而鮮明,這種人,鐵定是站在舞台就會發光的人。 這部分,深深滿足了一個身為20幾年歌迷的我,對,他不是一個褪色的羅大佑。 2004/4/27

期待20年的演唱會(中)。 朋友聽到我的羅大佑演唱會中的「凱達格蘭畫面」,大笑並慶幸,因為她去週五那場,那場沒有政治人物,不過,週五沒有周六那場音響好,哈,果然各有得失。 好吧,來說奇異的第二個原因。 二,滾石的歷史 一開場,羅大佑就說,20年前他曾在國父紀念館演唱,立刻收到新聞局三點禁令(1)禁止羅大佑在此演出(2)禁止國父紀念館辦搖滾樂活動(3)禁止滾石唱片在此辦演唱會。 我聽了就笑出來(不知宋夫人有否感應,當年宋先生剛好是新聞局長,哈)。 不過,我的奇異感,真是坐太近了,因為羅大佑的特別來賓是李宗盛、五月天,那些所有的曲目,我又熟悉的要命,竟然感覺我好像在上班(我在滾石近10年),其中一首是紀念梅艷芳的《似是故人來》,那是我26歲左右協助企劃的一張專輯。 這種奇異感覺,大概只有當年同事,能夠產生跟我類似的感受吧,也只是類似。對我而言,還是很怪,明明羅大佑是我高中時期的偶像,被擺在心口特殊位置。在滾石工作時,我們是不熟的,唯一一次因《笑傲江湖》打電話給他討論工作,還緊張得要命,打電話前練習好久要問的那幾句話。 而,這個演唱會,我心中的羅大佑印象卻跟我在滾石的工作歷程重疊在一起,怎麼會這樣呢? 唉,應該是我的問題吧,我把羅大佑一直小心存放在心中那塊狂熱的青春聖殿,透過曲目,突然「黏」得這般近,竟一時無措。 2004/4/26

期待20年的演唱會(上)。 全世界無法有人能否認——20年,真的非常久,變化大。 上一次看羅大佑台北個人演唱會,是1984年中華體育館;這次,2004年,台北國父紀念館。 當年羅大佑,黑衣、墨鏡、一頭火爆浪子頭,還是叛逆青年,整場遊走,完全搖滾樂型態;這一次,他短髮、時髦鏡片、緊身黑衣與白褲,變成雅痞中年,鋼琴演奏、小型KTV(國父紀念館真的很小)。 朋友問我感覺如何?我想了想,只說奇異。太奇異了,來自三種原因。 一,人與政治的因素。 因錯失購票時間,我耗盡氣力、不擇手段從唱片圈、綜藝圈朋友、拍賣網站,終購到一張票,最高價(我想優待自己,等20年值得吧)那是很棒的位置,可看到羅大佑臉上的表情,第三排中間。 可,傍晚我一走進,就發現許多攝影機。找到位置,赫然發現第一排正中央是連、宋夫人、連惠心、演藝工會,以及一堆國親兩黨的立委;第二排,都是藝人;第三排,從我右邊算起,還是藝人。以上,多數支持藍軍藝人。 第三排11號,多棒位置,讓我看見、聽見羅大佑;但我這輩子沒想過,會是糟糕的位置,攝影機總是喜歡朝這裡拍(因為有政治人物與藝人),躲也躲不了,我即使盡興在音樂中,還是會看見左右大螢幕裡老是出現我們這一區的群眾表情,哎喲。 此刻,我真以為我在凱達格蘭大道,跟連、宋夫人與國親立委坐在一起,開口合唱……。 怎會這樣? 2004/4/25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