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聯合新聞網]杏林臉譜》羅大佑 棄醫從藝 鬧家庭革命

[聯合新聞網]杏林臉譜》羅大佑 棄醫從藝 鬧家庭革命

記者葉嫦芬/專訪 2004/10/16

嚴謹的醫學訓練,讓羅大佑在創作上有超乎常人的執著。 本報系資料照片

學醫出身的羅大佑,即將在年底發表新作,對於別人老愛稱他是「醫界逃兵」,羅大佑笑說:「我是學醫出身,從小學到大學,一共讀了19年,而且畢業後,醫生執照也不幸給我考過了,後來我還當過一年多的醫生。我的父親、哥哥、姐姐都是讀醫學院;但我們家還有一個傳統,就是都學了鋼琴。考大學時,第一年我考上了台中的醫學院,因為想留在台北,就休學了一年,這一年邊玩音樂邊讀點書,第二年再考,又是同樣一所學校,沒辦法,認命只好去讀。」 雖然後來棄醫從藝,但羅大佑說當醫生的經歷對他創作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當過醫生,所以在考慮很多人生的問題時,會跟別人不一樣。再就是我一開始是在放射科,所以直到現在,我都習慣戴墨鏡,開始時是不習慣被舞台上的燈照射,可能也是想掩飾點什麼吧。」

羅大佑舉例他在「戀曲1980」中寫道:「你不屬於我,我也不擁有你」,當時大家都覺得這樣寫愛情好像不太好,但後來歌迷們都很喜歡。羅大佑提及這段經歷,「當時是1979年,我正在台北市仁愛醫院婦產科實習,早上開會時,我坐在那裡走神,因為我的感情正在變化,我突然想到,即使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也不會有海枯石爛的情況,兩個生命都是獨立的,這個生命不會完全屬于另一個生命。」

說羅大佑來自醫界世家一點也不為過,「我爸爸是醫生、媽媽是護士、姐姐是藥劑師,哥哥是牛津大學的醫學博士,我家人談話常以醫學為中心;但我與音樂更早就有接觸,無論西洋歌曲、日本歌曲,一直都很有興趣,但是家人不讓我放棄行醫,所以我就一邊當醫師,一邊搞音樂。從來我覺得跟音樂有一種契合感,在音樂方面的發展可能會比較大一點,況且台北有那麼多醫師,實在不缺羅大佑一個人。所以我最後就鬧革命,我跟爸爸說:『如果再逼我回來當醫師,我就跟你脫離父子關系。』就這樣我終於走出自己的路。」

羅大佑花了很多年行醫,雖然在實質上和他現在從事的音樂工作無關,但他說學醫使他做事的態度變得嚴謹,「為什麼我可以為一首歌詞琢磨了5年?為什麼如果一首歌沒有生命我絕不發表?每當我做一個重大決定的時候,多年的醫學訓練致使我非常小心,不敢出差錯;所以人生階段面臨轉型時,不必完全否定過去,過去的努力,對未來總有一定的影響。」

羅大佑也鼓勵年輕人,他說:「自卑跟優越感是人類兩種心理的極端反應,人本身要經過很多很多不一樣的階段,在自卑的時候,其實就是在作一個更深層次的思索,對自己作一個更深層的反省程序,如果沒有經過這個階段,就沒有辦法到達一個更穩定的提升和超越過程。」這段話值得年輕人多加思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发新话题